资源描述
【南方新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达标训练15 国共的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必修1基础夯实1.(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在起义两周年后说:“暴动在革命史上有它的伟大意义。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缺少的文字应该是() A.上海B.武昌C.南昌D.广州解析依据“李立三”“起义两周年”“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分析,题干反映的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2.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经验,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导学号52330101)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解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攻打大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但起义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答案C3.贺龙说:“八一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B.北伐战争胜利C.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解析依据“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4.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A.城市中心道路B.革命统一战线道路C.国共合作道路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解析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D项。答案D5.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导学号52330102)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调动了人们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故选B项。答案B6.据下图的信息判断,当时该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A.支援北伐战争的革命军队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渡过抗日战争的经济困难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陈潭秋”等信息,联系各选项可知,应选B项。答案B7.有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分成前14年和后14年,因为在此中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指()A.遵义会议B.中共一大C.中共二大D.八七会议解析根据题干“前14年(即1935年之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答案A8.诗联网发布的一首诗中写道:“迷雾遮天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A.中国共产党成立B.国共合作C.抗战胜利D.遵义精神解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征。前半部分是写红军反“围剿”失利以及长征初期的迷惘,后半部分是写遵义会议后红军取得长征胜利。长征期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是遵义会议。答案D能力提升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事件是()(导学号52330103)A.北伐战争的推动B.南昌起义的爆发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根据图示内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第二个高潮大约出现在19311934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答案C3.下面示意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实现了中国革命()A.工作重心的转移B.革命中心的转移C.党的根本任务的转移D.革命道路的转移解析从图片中的几个关键地名“瑞金”“遵义”“吴起镇”可知,图片所描述的是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故选B项。答案B4.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导学号52330104)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材料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请回答:(1)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了哪些重大的革命事件?(2)长征期间,在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3)从上述材料看,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地图的形式考查国共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大革命活动。注意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参考答案(1)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或江西境内的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2)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3)转移: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到西北(延安)。影响: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利于革命的顺利发展。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它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井冈山的斗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的名称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了哪些革命目标?其明显的不足是什么?(3)材料三现象是何理论的体现?结合其实践效果,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者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第(1)问首先回顾基础知识,分析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天朝田亩制度自身的空想性。第(2)问首先从材料中概括目标,进一步明确孙中山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即不能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第(3)问第一小问从出处即可得出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二小问谈认识,主要回答其理论的成功之处。参考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原因:从主观方面说,平均分配土地、生产和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或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2)革命目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不足:关于革命任务,不能够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3)理论:“工农武装割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