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4633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作者曾被贬为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课题小石潭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一、学习生字: 篁竹( ) 清li( ) 为坻( ) 翕忽( )佁然( ) 下ch( ) 俶尔( )幽su(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指名读课文,指导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朗读的重音和节奏。四、默读课文,疏通文意。五、古汉语知识整理:1、通假字:日光下澈(穿过,透。现在写作“彻”。)2、古今异义: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表示估计数目,大约;今义:可以,表肯定)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名词作状语,向西。)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二、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三、背景资料: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心乐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指“对感到快乐”。)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嬉戏,逗乐。)4、一词多义:【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可以,能够)【清】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隶而从者(动词,跟随,跟从)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明或暗忽隐忽现。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周围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我(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的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三、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请你班上每一个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名称,你所设计的景点名称是什么?设计的依据是什么?示例:“小径通幽”,依据是:“隔篁竹,伐竹取道”。 示例:“听水轩”,依据是:“闻水声,如鸣佩环”。2、每一个景点都要有一段导游词,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体会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意境,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会听到如鸣佩环的潺潺的流水声,也会欣赏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示例:听水轩大家一听到这个景点的名称,肯定会有耳目一新之感。正值盛夏,想必大家一路走来,也很辛苦了吧!下面让我们坐在这竹树环合的轩子里,一同来品味这独具神韵的美景吧!让我们的耳朵作一次惬意的休息,尽情去聆听这来自小石潭的潺潺水声吧!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一、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的相应语句。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二、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周)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彼此覆盖、缠绕,摇曳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三、主题探究: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课题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2、品味由景入情、以情入景的写作方法,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一、 关于古代游记: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二、默读课文,探究问题: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是什么写法?发现小潭: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法。2、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动静结合特写镜头。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一、填空1、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人名),本文是他的“永州八记”的第四篇。2、文章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清冽的特点。文章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隔篁竹: 如鸣佩环: 心乐之: 水尤清冽: 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彻: 俶尔远逝: 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竹林;“鸣”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发出响声;喜爱;特别;寒冷;相当于“而”;大约;往下;忽然;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深;过于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游东坡 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节选自入蜀记)【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自州门而东(向东走)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空而开阔)(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面向) (4)、为一郡之最(是)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3处)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7、下列解释与文中画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B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8、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雪堂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仰慕之情。一课一得: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阅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水尤清冽(清凉) B.潭中鱼可(可以,表示能愿)百许头C.隶(随从)而从者 D.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3、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达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4、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孤寂悲凉的心境。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