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2欣赏人物形象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33986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2欣赏人物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2欣赏人物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2欣赏人物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二欣赏人物形象(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会明),完成后面的问题。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1)“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插到哪个地方去吗?”_(2)“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第一处,拿蔡锷的话询问别人,表现了他谦虚好学的性格;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2分该生不会联系上下文概括人物心理特点。第一处“表现了他谦虚好学的性格”错,此句在第段,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这个句子前面的描写不容忽视,“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正是这一对比,写出了人物的得意与满足。而说话的内容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说明人物沉浸在过去之中,足见现实的无聊空虚。学生乙第一处,向别人描述见到蔡锷的情景,表达了对蔡锷的崇拜; 第二处, 表现他听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的荣耀、骄傲和谦虚。0分该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的心理特点。第一处“表达了对蔡锷的崇拜”错误,此句是他“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来满足他内心的空虚。第二处没有深入体会,仔细推敲。此话是他“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的,体现了他从喂鸡的成就中内心获得的满足。本题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句子所在位置,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理解。第一处,是会明向村里人炫耀自己过往的荣耀,这种炫耀可以满足他的虚荣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因战事不来的空虚。第二处,是会明向人夸赞自己的鸡好,表明会明对待鸡的态度,他对鸡的夸赞表明他从喂鸡中得到了满足,此时的他内心是充盈的,不像之前那样空虚。据此不难得出答案。【答案】第一处,向别人吹嘘过去的荣耀,满足虚荣心,体现内心的空虚;(2分)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2分)一、“4步骤”局部分析人物形象1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实际上,这类题目考的就是考生对局部文字精、细、深的阅读能力。2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3要在整体把握小说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准确分析,不可漫无边际地分析。局部文字往往是作品主题、作者意图的关键体现处,也是描写的精彩处,分析时应在宏观观照下作精细研读。4充分顾及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的内心的。二、“4方面”准确概括人物心理特点1读懂小说了解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是赞扬还是批评,是肯定还是否定。2联系全篇抓住文中某处具体的人物言行、细节分析时,不能孤立地分析,应着眼全篇,前后观照,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情景来分析。3关注细节注意暗示人物形象的细节。分析时要参考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环境,防止任意拔高或贬损。4注意推敲使用概括形象特点的词语要字斟句酌,认真推敲,最好借助文中的词语。另外,要具有依据历史时代、文化社会和民族特点去评判人物的思考视角。像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就不宜按照中国的文化观念和审美习惯进行概括和分析,而要用西方的文化视角,站在他们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去评判。专 项 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父亲智利奥莱加里奥拉索巴埃萨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脚蹬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来到兵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他想向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警卫班长!”一个班长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他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老头儿说:“我儿子在吗?”班长笑了起来。“他叫曼努埃尔叫曼努埃尔萨巴塔,先生。”“我不知道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乡下人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诉班长:“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班长看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士兵们一下子围拢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停地喘着气。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炖鸡吃!炖鸡吃!”老头儿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了:“哈,哈,哈对,炖鸡吃,炖了给我儿子吃。”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我都五年没见他了!他不愿意回村里去”一个卫兵去叫中尉。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报告道:“有人找您我的中尉。”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现出了他老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他仰起头,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气大声说道:“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卫兵又主动解释说:“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子”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行啦您走吧!”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那么多道询问的目光令中尉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画起来。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有人找您,我的中尉!是一个乡下小老头他说他是您父亲”中尉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滚吧!我就来。”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得烦了,就去找萨巴塔。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亲越来越心神不宁。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听到脚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来给他讲述他的新生活,让他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有人找您说是您的父亲。”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他一进警卫团,有个士兵就喊道:“立正!”听到喊声,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 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过去。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兴奋地浑身颤抖着高音叫道:“我亲爱的曼努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了个招呼。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中尉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吗到这来看我我有军务在身不能出去。”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给你们吃吧,就你们吃。”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选编自2005年外国文艺)1小说主人公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_【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父亲是个农民,也是个穷人,他来军营看望儿子,带着一只母鸡,由此可见父亲是个贫穷、社会地位低的人。但父亲很爱自己的儿子,他已经五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了,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望儿子,儿子喜欢吃鸡脯,他就带了一只母鸡来。他对儿子的爱还表现在等待儿子过程中的心理描写,以及被儿子赶走后还嘱托要给儿子留鸡脯的语言描写上。在没有见到儿子前,他“骄傲地直起身子”向警卫班长纠正自己的儿子是军官。在见到儿子时,看到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他异常兴奋,这又体现了他为儿子感到光荣的父亲形象。【答案】贫穷卑微:穿着朴素,探视儿子只能带一只鸡,进入军营前胆怯紧张,遭到士兵的嘲笑和轻视。以子为荣:为儿子是一个军官而骄傲,看到儿子受到尊重而喜悦。念子心切:在军营中等待儿子时忐忑,见到儿子时激动,被儿子赶出军营时虽气愤,但仍对儿子十分牵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小说中两次说到吃鸡,父亲的表现和心情都不同,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_【解析】本题通过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进而理解人物的心理。第一次说吃鸡是面对士兵们的起哄,他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乱了,跟着说“炖鸡吃”,并且强调是“炖了给儿子吃”,这体现的是他见儿子的急切心情与初到军营的紧张。第二次是面对儿子的冷漠,他很失望,于是把鸡送给警卫班士兵吃,但最后还是交代给儿子留一块鸡脯肉,体现父亲虽然对儿子失望,但无法割舍对儿子的关爱。这样两个情节展现了父亲前后不同的心理,父亲是带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来,却带着一颗受伤的心回去,儿子的虚荣让父亲失望不已,但父亲对儿子的爱并没有消减,这展示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 【答案】第一次是士兵起哄要“炖鸡吃”,老人不禁乱了方寸,说“炖了给儿子吃”,这背后是初进军营的紧张和对儿子的惦念;第二次是父亲把鸡送给警卫班士兵吃,还不忘请求分一块鸡脯给儿子吃,这背后是对儿子的失望和无法割舍的爱。两次描写,对比鲜明,凸显了父亲的心理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小说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综 合 练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36题。(20分) 【导学号:20332037】菊花美约翰斯坦贝克萨利纳斯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浓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萨利纳斯河这边的山坡上有个农场,残存着庄稼茬的黄色田垄沐浴在薄薄的、冷冷的阳光中,但在这十二月份,阳光是射不到谷底的。河这边,亨利埃伦家位于丘陵上的农场里已经没什么活计了。爱丽莎埃伦正在山坡的花园里干活。她三十五岁,脸庞瘦削并透着坚毅,一双眼睛清澈如水。她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她这会儿正用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剪掉去年残留的菊茎,与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太纤细柔弱、不堪一击了。她的丈夫亨利正在篱笆外面和人谈着什么,她很好奇,又觉得有点无聊,瞧了一会,又接着干自己的活。“又侍弄你的花儿啦,”亨利说,“它们今年长势好啊。嗨,对了,今年卖出的30头小公牛,成交的价钱和我要的差不多。”听到丈夫搭话,爱丽莎直起身,顺手把那只手套又戴上:“对,今年长势会很好。”不管是言语中还是脸上,她都洋溢着得意。“的确有点本事,”亨利说,“真希望你去侍弄果园,也结出那么大的苹果来。”爱丽莎目光锐利地望着他,“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这时,从公路那边传来了车轮的嘎吱声和马蹄的声响。一个男人赶着大篷车走来,对她说:“我是补锅磨刀的,我一天没找到活干,今晚多半吃不上晚饭了。”“对不起,”她急躁地说,“我没东西让你修。”他的目光离开她的脸落在地上,四处张望,最后看见她刚刚修整过的花床。“这是些什么花?菊花吗?公路那边的一个太太要我替她讨些良种菊花”爱丽莎听到这句话,十分兴奋,她立刻在花床边的土地上跪下,手套也忘了戴,直接用手指挖出一些沙土,捧进花盆里,然后捏起她刚才掘起的菊苗。强有力的手指把菊苗栽进沙土里,用指关节把菊苗周围的松土捣实。她朝他递过花盆,轻轻地放到他的怀里。又来到后院破罐头堆里扒出两只变了形的平底铝锅,交给他。锅很快修好了。爱丽莎从屋里拿来五角硬币放在他手心上。“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要出去,我也会磨剪刀、敲平锅底,我可以让你相信这些事女人也能做。”她高声说。爱丽莎站在铁丝网前注视着缓缓离去驶向城里的篷车,她的唇动了几下,无声地说:“再见再见!”接着她低语道:“那边真亮,那儿有发光的东西!”低语声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她甩了甩头,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朝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听见。 回到屋里,爱丽莎仔细地梳好头发,画了眉,涂上口红,穿上最漂亮的衣裙,在家里等亨利带她去城里看电影、下馆子。亨利回来后,匆匆拾掇,抬头看到爱丽莎后,一下子站住,盯着她看:“嘿嘿,爱丽莎,你真漂亮!”爱丽莎自豪地说:“我的确身强力壮,以前我从没发现自己这么身强力壮!”那辆双人敞篷小汽车颠簸在河边,奔向城里。不一会,爱丽莎看见路前方远处有一个小黑点,她知道那是什么。他只带走了花盆,扔掉了她精心挑选的菊苗。汽车转了一个弯,她看见篷车就在前面了。为了使汽车走过时不看见那篷车和牲口,她把整个身子扭过去,转向她的丈夫。她把大衣领子竖起来,为的是不让他看见她正像老妇人那样虚弱地哀哀哭泣。刹那间,汽车驶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她没有回头。(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人与鼠,张澍智译,有删改)3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环境特点及作用的能力。由“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与世界完全隔绝”“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黄色田垄射不到谷底的”等可概括出环境的特点和作用,再紧扣小说的主题,从环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对主题思想表达的作用等方面,结合小说内容,分条概括即可。【答案】封闭冷寂、毫无生机;(2分)渲染阴沉郁闷的氛围;(1分)暗示现实令人感到压抑;(1分)为后文写爱丽莎向往自由、渴望走出农场做铺垫。(2分)4.爱丽莎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_【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找到文中与爱丽莎相关的段落,通过爱丽莎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先总结其性格,再结合文本举例说明即可。【答案】勤劳能干。如精心打理花园,操持家务。爱美、有情趣。如平时养花,也打扮自己。自信好强,追求平等。如坚信自己会像男人一样能干。渴望自我价值的认同。如修锅者要良种菊花时,她很兴奋;发现菊花被弃时,她很伤心。向往文明、憧憬自由。如勇敢走出农场奔向城里。(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5.爱丽莎在文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_【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人物的心理特点。从爱丽莎所处的封闭冷寂、毫无生机的环境及“又觉得有点无聊”可看出她对现实感到孤寂压抑;从“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黑帽子”“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我可以让你相信这些事女人也能做”等语句中可看出她追求平等;从精心侍弄菊花,“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要出去”,画眉,涂口红,穿上最漂亮的衣裙,进城看电影、下馆子,可以看出她向往美好,希望走出农场;从精心挑选的菊苗被人扔掉后“虚弱地哀哀哭泣”可看出她因自我价值不被认可而痛苦;从“一切都结束了。她没有回头”可看出她最后内心重新变得坚强,重新认识了自我。【答案】爱丽莎先是对现实感到孤寂压抑;接着有了追求平等、向往美好、走出农场的渴望;再接着又因自我价值不被认可而痛苦;最后内心变得坚强,重新认识了自我。(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6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菊花”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6分)_【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抓住与菊花有关的情节、段落进行分析。菊花贯串始终,串起了表现女主人公的情节,如爱丽莎剪去残留的菊茎,精心侍弄菊花,对菊花长势充满信心等,从这些情节可以看出爱丽莎的勤劳。美丽的菊花既代表着女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衬托出她的外在美;从赠送菊苗时的兴奋、忘形、虔诚,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种植菊苗方面的自信,也在有人讨要菊苗时感到了被认可的快乐,菊苗被扔掉则可看出女主人公的价值不被认同。经历这一切之后,她的内心重新变得坚定、坚强。【答案】菊花衬托出了爱丽莎的外表美和勤劳美,表现了其生活乐趣和活力。菊花既是爱丽莎追求美好的情感寄托,也是其内在精神的象征,她在种植、赠送菊花的过程中得到自信、快乐。菊花不被认可,被抛弃,暗示女主人公的价值不为现实所认同。而经历这一切的女主人公内心也走向成熟与坚强。(每点2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