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版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八第三节文言文比较阅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618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版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八第三节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版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八第三节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版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八第三节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16,安徽)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5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3)悉如外人(完全,都)(4)泉香而酒洌(清澈)(5)杂然而前陈者(摆开,摆放,陈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3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桃花源中的景象。4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二)(2016,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56)【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相与步于中庭(散步,漫步)(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只是)(3)轼诣武卫营(到去)(4)卒全其城(最终,终于)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1)宦途失意的苦闷。(2)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三)(2016,郴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57)【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释】上:指唐太宗。傥:倘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管夷吾举于士(狱官)(2)困于心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3)病虽愈(即使)(4)四夷俱服(臣服,服从)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四)(2015,厦门)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58)【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窟室:地下室。长铍:长矛。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通“佯”,假装。擘:拆,掰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非常生气的样子)(2)仓鹰击于殿上(通“苍”)(3)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派,派遣)(4)酒既酣(尽兴地喝酒)2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徒以有先生也 B因以匕首刺王僚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天下人(都)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2)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了(身穿铠甲的)武士,然后准备酒席,宴请王僚。4简答题。(1)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我也要效仿这三个人,刺杀你(或“同归于尽”)。(2)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甲文中唐雎的“不辱君命”表现在他面对强秦,不卑不亢,不畏强权,用机智的语言面对秦王胁迫,最终赢得了国土的保全,不辱君命;乙文中专诸在王僚排兵布阵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畏惧,将刀藏在鱼腹中,刺死王僚,不辱君命。(五)(2016,徐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59)【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志虑忠纯(志向)(2)悉以咨之(询问,咨询)(3)时人异焉(感到)惊奇,(感到)诧异(4)益州既定(已经,之后)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有所广益益慕圣贤之道B性行淑均大道之行也C备得用与武帝交战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江南悉平悉如外人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2)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5【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远见卓识,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出众,有勇有谋。(六)(2016,宁波)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0)【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齐策一)【乙】伏伽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注释】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子姓:子孙,子孙辈。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帝:指唐高祖。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D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周、隋两朝的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用原文语句回答)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王曰:“善。”乃下令帝大悦,即诏“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七)(2016,南充)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1)【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然如抱深忧。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竟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砞m(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湮于沙上(埋没)(2)不亦颠乎(通“癫”,疯狂)(3)虽危症亦立愈(即使)(4)终不反顾(回头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转赠以金扶苏以数谏故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归途于窝集遇三盗D以箧负归负势竞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2)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4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八)(2016,荆门)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2)【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注释】睨:眼睛斜着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开始)C观者如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放开)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C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尽力气向老人打去。(九)(2016,张家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3)【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选自东轩笔录)【注释】悴:困苦。睢(su)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病笃:病重。通“纳”,放入。俾(b):使。宛然:依然如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假如)(3)会术者病笃(适逢,正赶上)(4)今汝成立(长大成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3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却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十)(2016,广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4)【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yng):春秋时晋国大将。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又何间焉(参与)(2)望其旗靡(倒下)(3)惟荀罃之拔逼阳(攻下)(4)先备外援(准备)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孙仲谋之攻合肥故克之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此何遽不为福乎C此善于用气者也京中有善口技者D渐就衰竭之故故克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2)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而不用尽罢了。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1)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2)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3)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4)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十一)(2016,河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5)【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节选自汉书)【注释】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英俊:杰出人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4根据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语段【乙】用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强调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十二)(2016,白银)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6)【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2)日出而林霏开(消散)(3)杂然而前陈者(陈列,陈设;摆开)(4)余奉使契丹(出使)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4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5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十三)(2016,河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7)【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5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十四)(2016,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8)【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曩:以往、过去。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略无阙处(通“缺”,中断)(2)属引凄异(延长)(3)二人对酌(饮酒)(4)越钱塘,绝长江(横渡)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十五)(2016,陕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69)【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曾国藩家信)【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注释】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希望,盼望)(2)余服官二十年(做,当)(3)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四肢)(4)腰白玉之环(腰间佩带)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 )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戴朱缨宝饰之帽C可以处乐以衾拥覆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十六)(2016,襄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导学号:49192170)【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注释】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据:保佑。易物:改变祭品。繄(y):句中语气词。冯依:依据。冯(pn)同“凭”。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即虢国。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吐:指不食所祭之物。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腊:岁终祭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其乡人曰(他的)(2)惟德是依(只)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4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可知,乙文从“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可知(用原文作答)。5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徳”(或:“明徳”“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