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诗人谈诗》教学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405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诗人谈诗》教学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诗人谈诗》教学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诗人谈诗》教学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五 诗人谈诗 基本目标: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一个深夜的记忆,能理解诗文蕴含的内涵及意境,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提升目标:理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内容,学习作者评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中体现的诗意,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赏析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默一默能合上书本,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鲁藜( ) 门槛( ) 曙光( ) 乍( )然 眺望( ) 旷野( ) 山峦( ) 笼( )罩 弓弦( )二、读一读请大家阅读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预设:“月光流进门槛” “月光流进门槛”是客观叙述。但是这个客观叙述是带有主观感受的性质的。因为月光只是照在大地上,而不是“流进门槛”的。为什么说成是“流”?这当然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有了这个“流”字,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一个“流”字改变了一种场景,使人的感受变得丰富多彩。惜墨如金而又鲜明生动,这就是诗人语言运用成功的一大标志。 “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这几句诗,需要注意“仿佛”一词。“仿佛”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种“好像是”的感觉。但用在这里正是地方。“好像是”风吹动月亮的弓弦而使他听见了黎明的音响。这是诗人的想像。如果是写实,反而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是“仿佛”,就把想像合情合理地表现出来。可见准确使用词语对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之重要。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理解这两行诗,我们首先应该感受到作者强烈地盼望黎明以后,发现夜还正深(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以后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以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著。但诗人说“只有”又并不是否认其他的人,不是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是唯一的“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的“我”是一个艺术形象,而不是指诗人实在的自我。口头提问:一个深夜的记忆是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和描写的。“我”对描写对象的认识、感情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一个深夜的记忆先写月光引发的错觉,再写“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再写月光下眺望所见景物,觉得“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这种变化过程,表达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赢得光明的乐观情怀。(由此体会作者的情感)三、想一想1. 曾卓对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呢?预设:首先,他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但是曾卓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为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其次,在曾卓的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2通过自己的鉴赏和学习曾卓的评论,掌握评论的写法。预设:篇幅短小、结构严谨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评论。文章的开头,作者就表达出自己对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的“偏爱”,表现了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感受,以及独特的理解。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简练而准确地概括出这首诗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文章的中间几段,都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了阐发,探索了诗文内在的情感世界,同时又进行了合理的想像和分析,为最后得出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见解独到、新颖 这是一篇读后感式的评论,对读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因为它是有所感悟、有所发现而写的。“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因此作者才因“偏爱”而把它作为议论的话题。这是所提到的偏爱,也许是出于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品味等,也许还包含了这首好诗被人忽略了的意味。从古到今,好诗被忽略的很多,问题是诗的本身是否真是好诗。从作者对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的评论来看,诗人那种因“错觉”而产生的联想,受到了他的重视。所以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才是文学评论所追求的境界。四、练一练【甲】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 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_ _ _2. 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_ _ 3. 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