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5《渔家傲 秋思》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208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渔家傲 秋思》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渔家傲 秋思》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渔家傲 秋思》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家傲 秋思【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2.理解词的大意,感受词中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3.体会作者豁达的心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且积极的人生观;体会词中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重点:准确背诵默写,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哲理。难点: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2.写作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3.词的知识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歌唱。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每个词调都有限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声律;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词的段落也有数种,一段的称为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三段或四段的称为三叠或四叠,其中以双调者为多,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阕或上阕,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阕或下阕;词的句式或整齐,如浣溪沙,或参差,如渔家傲,但绝大多数词调的句式长短不齐,短者仅一字,长者达十一字,因此,词又名长短句。 【前置作业】1. 默写并理解上阕:(1)“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2)“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下面三句,写的就是“雁去”后的情景。(3)“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李陵答苏武书中的“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可作注释。然而,范仲淹在这里却更有一层深意,那就是“连角起”。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然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下阕:(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接下来的“燕yn烟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这个“计”字很重要,它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若是把它理解为计策的“计”,那边防军人的不能回家就成为被动的、无奈的了。这样理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对全词的意境就都有损害。(2)“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进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2.解词:塞下: 塞: 边声: 千嶂: 嶂 家: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勒: 燕然未勒: 霜满地: 寐 3.译句:边塞的秋天到了,它的景物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留恋之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风尘滚滚,声声悲切,)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里,烟雾弥漫,落日斜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只听羌管悠悠,又见寒霜满地,离人整夜难以入睡,将军头发变白,战士们苦闷得落泪。4.主题归纳:答:全词描绘了西北边塞凄凉的景象,表现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忧国思乡之情和决心守边御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合作探究】 1.概括上下阕内容。答:上阕描写塞下秋景,下阕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的思乡忧国之情。 2.“异” 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答:“异”字突出了塞外风景与中原不同的特点,是全文的文眼,起到了提挈全词,引人入胜的作用。 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 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体现在三方面(1)初秋边塞,大雁南归,说明塞下天气极为寒冷,与中原不同。(2)风吼、马嘶、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3)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就紧闭城门,与内地华灯初上时景象不同。表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4.“塞下秋来风景异”有何作用?答:既点明了地点(边塞),季节(秋季),同时高度概括了景物特点,以“异”总领下文写景内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埋下伏笔。5. “雁去”一词作用?答:间接点明了时令,寄托了思乡之情,衬托出环境的凄凉,天气的寒冷。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赏析)答: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夕阳西下时紧紧关闭城门的景象,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凄凉景象。 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历史背景,表现了边塞的悲凉,为下文抒情作铺垫。7.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答:这两句分别从听觉、视觉角度,极力渲染萧瑟肃杀的气氛,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8.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这两句运用典故,从正面揭示出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却又渴望建立军功,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表达了作者的忧国怀乡之情。9.“一”和“万”的表达效果。答:“一”和“万”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一杯浊酒,万里乡愁,强调家乡遥远,以及深切的思乡情结,用语雄浑,颇有力度,表现了词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和思乡之情。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11.“羌管悠悠霜满地”的作用/“羌管”“霜”的表达效果/赏析此句。答:通过悠悠的羌管声和满地白霜的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凉悲凉的气氛,加重了征人们有家难回,功业难成的愁思。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戍边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的哀伤苦闷,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败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忧国思乡的情怀)【当堂达标】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 的特点,“家万里”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上阕中间接点明季节的词是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化用了 的典故。4.这首词上阕写 的景象,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5.点明词作描绘的是西北边塞初秋景象的句子/借大雁写塞下秋天极为寒冷,突出塞下风景之异的句子: , 。7.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渲染边塞战地萧瑟肃杀,凄凉悲壮气氛的句子/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 。8.运用典故,从正面揭示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却又渴望建立军功,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 。9.表明将士们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直接写征人忧国思乡情怀的句子是/最能表现戍边将士夜夜思归的愁苦之情,含蓄表达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的句子: , 。10.“人不寐”的原因是: , 。11.运用悠悠羌管与满地的寒霜来渲染战场的悲凉气氛,加重战士们思乡之情的句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