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5《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205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教学重难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3、准确默写,理解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文学常识1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2背景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低谷。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在密州上任的时期正式形成的。在密州任上,苏轼曾因干旱而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一起在铁沟打猎,而写了这首出猎词。3.整体感悟本词是苏轼豪放词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首先描绘出猎时“千骑卷平冈”的阔大场面,由此粗犷的场面而激发起他豪放的气势,转而倾泻个人情感,抒发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全词多用典故,使词意略显含蓄内敛,但张扬的词语中却充满了奔放、激越之情,很好地凸显出了作者的用意。3、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4解译通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我(虽)年迈,却暂时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率领)随从千余骑席卷过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百姓)随我出行打猎(的厚意),(我决心)亲自射杀猛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射杀老虎(的雄姿)。老夫:苏轼自指,实际苏轼当时年仅四十。聊:暂且。发:兴发。黄:黄狗。擎:举。苍:苍鹰。古时打猎用于追捕猎物用的犬和苍鹰。锦帽:锦蒙帽。裘:貂鼠裘。骑(j):一人一马的合称;千骑,形容随行人员很多。报:报答。倾城:全城。太守:古官名。秦设郡守,管理一郡政事。汉后更名为“太守”。宋代以后改郡为府或州,辖境相当于一个州县,一般仍习称“知府”“知州”为“太守”。郎:古代少年男子的美称。孙郎:指三国时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段析: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豪兴勃发,气势恢宏,并借以抒写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至“千骑卷平冈”),具体描绘出猎时的宏大场面。起头即显作者的与众不同,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老夫”与“少年”形成强烈反差,可见作者内心郁积的情绪“老夫”并不服老;“千骑”与“卷”,立显作者出猎时的庞大阵容,既在数量上显示队伍的浩大,又从形象上展现出猎时的浩荡。第二层(“为报倾城随太守”至上阙末),侧重展现作者此时豪放的心境,从中可见密州百姓对词人的拥戴,从反面更可想见出词人也应是勤政爱民的好官。“倾城随太守”是作者爱民而得民心的明证,“亲射虎,看孙郎”是作者奔放豪情的载体,更显出他的“狂”劲和豪兴。统观上阕,我们可以看到,打猎的宏大场面使词境颇为开阔,请战的壮语含蓄地显示出了词人赤诚的报国之心,塑造了一个深得百姓爱戴、政绩突出而且赤胆忠诚、立志报国的爱国词人形象。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酒兴尚浓,胸怀开阔,胆气豪壮。鬓角已添如霜般的白发,可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来边地云中(一样)呢?(我)定将用力拉满雕弓,瞄望西北方,(奋勇)射杀天狼。酣:酒喝得很畅快。胸胆尚开张:胸怀更阔,胆气更壮。开:舒展。张:张开,伸展。微:轻微;微霜,指略白。持:握,拿。节:符节,古代使者用来做凭证的东西。云中:郡名,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东北。冯唐:人名,汉文帝时的一位官员。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郡守魏尚在与匈奴的交战中取胜,在向朝廷报功时被查出多报了六人的杀敌数,结果遭夺爵,还要坐一年牢。冯唐在文帝面前为魏尚求情,认为魏功大于过,受那样的处置太过严重。文帝被说服,于是派冯唐持使节到云中郡去赦免魏尚的罪过,官复原职。这里是作者以魏尚自比。会:副词,必然,一定。挽:拉。雕:用彩画装饰;雕弓,彩绘的弓。满月:圆月。天狼:恒星名,象征侵略,这里指西北与宋朝为敌的羌族(西夏)。段析:下阕由出猎转入抒情,也即由实入虚,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借出猎表达了自己报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先紧承上阕的“狂”,描绘作者“酒酣”后的浓厚意兴和豪壮胆气。“鬓微霜”回应开头“老夫”的称呼,“又何妨”依然显示出作者不服老的精神。自比为“冯唐”,蕴含期盼朝廷任用自己之意,表达虽委婉含蓄,报效国家之情却赤诚可表日月。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结束全词,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其情真挚,于豪放中催人泪下啊。四、全文赏析(一)主题思想这首词由描写盛大的打猎场面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操。(二)写作特色(1)充满豪情的雄壮美。此词是作者豪放风格形成的典型代表作品,全词里冲激读者视觉的就是溢满冲天爱国豪情的字眼儿,呈现出积极的情感,读后能让人全身充满无穷的力量。如“孙权射虎”的典故意欲显示自己“宝刀未老”,依然可以为国效力,表现出作者“志在千里”的豪情;“冯唐”和“射天狼”的典故,是作者爱国思想的最好表现,含蓄中透着力量,委婉中显着精神。(2)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开篇即叙打猎一事,开门见山,豪气四溢,这是作者的行动,亦是后文抒发情感的铺垫;丰富的典故中蕴藏的是作者的志向,这是作者心理的真实呈现,情真意切,志在千里,感人心魄。(3)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就十分形象地展现了从出猎到酒酣抒怀的过程,为全词豪放开阔的情感基调增添了色彩。4、 课堂小结本词是苏轼豪放词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首先描绘出猎时“千骑卷平冈”的阔大场面,由此粗犷的场面而激发起他豪放的气势,转而倾泻个人情感,抒发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全词多用典故,使词意略显含蓄内敛,但张扬的词语中却充满了奔放、激越之情,很好地凸显出了作者的用意。5、 板书设计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豪兴勃发,气势恢宏,并借以抒写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下阕由出猎转入抒情,也即由实入虚,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借出猎表达了自己报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 背诵这首词,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教学反思为了更好的把握三首词的感情,我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