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两首(二)》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9144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两首(二)》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两首(二)》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两首(二)》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诵读欣赏(二) 古诗两首基本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2.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饱含的深情。提升目标:学习古诗中关键字词句来表达作者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饱含的深情。教学难点:学习古诗用象征、以小见大的等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其一次北固上下一、默一默你能默出几句关于思乡的诗句? 二、读一读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完成以下学习任务: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注意节奏。借助注释,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并试着翻译诗句。读完后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连贯地描述这首诗歌的内容吗?三、想一想 1本诗的语言精练生动,含义深刻,情感丰富,请结合诗歌具体语句分析。预设:(1)本诗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答案:“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你能选取一个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吗?答案: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了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2.质疑四、练一练默写这首诗。其二赤壁一、默一默默写全诗。 二、读一读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感情,并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借助注释,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并试着翻译诗句。读完后请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说说诗歌大意。三、想一想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设计目的:学习象征、以小见大的手法。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是九为传颂的末二局,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质疑四、练一练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 幢幢:晃动的样子。1.“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