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979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课 鸟第1课时【学习目的】1.积累生字词,理解课文,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2.了解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 3.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领会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现实的不满。【学习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领会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现实的不满。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2、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用着重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2)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抟(tun)羽翮 (h)蜷伏(qun)栅栏(zh)饮啄(zhu) 呱呱(g) 曳着(y) 长喙(hu) 丰腴(y) 迷惘(wng)鸢鹰(yun)(3)词语解释交响乐: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鼎沸:水涌流翻腾的样子。比喻形势纷扰动乱。形容喧闹、嘈杂。玲珑:词语原意为娇小灵活之意指物体精巧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秾纤:指肥瘦。指艳丽纤巧。高踞:高踞的踞同倨,基本字义是蹲、坐、占据。高踞即是指遇事待物高高在上,表现出傲慢之意。蹐局:局促;拘束。褴褛:指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鸱枭:鸟名。古人对猫头鹰的文言叫法。鸱枭虽是益鸟,但在中国一直就是丧门星的代称,我国的文章里说到它都是贬义。瞵视昂藏:形容左顾右盼,神采焕发的样子。(4)课堂练习:请用上述词语写一段有创意的话:3、深入探究(1)理解课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请划意义段,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提出全篇主旨第二部分():笼中鸟的苦闷。第三部分():自由之鸟可爱。第四部分:()不自由的鸟不可爱。(2)快速阅读第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见到笼中鸟,羽翮不振,蜷伏不动,我感到苦闷听到鸟声音,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我感到喜悦看到鸟形体,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我感到快乐知道杜鹃鸟,蛮横无情,鸠占鹊巢,我感到坦然发现风中鸟,战栗抖擞,孤苦伶仃,我感到悲苦4、小结:梁实秋先生在文中,写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他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5、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2.把握文章脉络,赏析优美句子。3.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4.领会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现实的不满。【学习重点】 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学习难点】 领会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现实的不满。教学内容与步聚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课文大意。我们基本知道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表达的情感与众不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一下作者的爱鸟与一般人的爱鸟有什么不同,作者通过写“我爱鸟”究竟要表达怎样的主旨。二、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1、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思考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总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础。“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一是紧扣鸟来写,使行文紧凑。二是表明对笼中鸟的情感。“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明确: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明确:表现作者对苦闷的鸟儿的同情;与下文那些欢快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和第6段写鸟的悲苦相呼应。2、阅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通过否定麻雀与乌鸦的叫声,表明作者所爱的鸟的声音是清脆的,嘹亮的,圆润和谐。(2)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表达自己客居于四川的酸楚。(3)补充资料: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21杜鹃鸟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3、阅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1)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明确:因为鸟之形俊俏,鸟的身躯玲珑饱满。(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刺”形象地写出了鸟带给“我”的喜悦强烈而深刻。4、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思考(1)“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作者的“单纯”指的是什么?明确:只爱鸟的声音与形体,而不管鸟的行为,也不将鸟诗意化。(2)作者写杜鹃的豪横无情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表达鸟本身不能幻化出诗意,也表明作者爱鸟的单纯。(3)作者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联想到济慈、雪莱的诗是想表明诗中鸟儿的形象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儿并无关系5、阅读第六自然段,然后思考(1)“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明确:承上启下。(2)作者联想到哈代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联想到哈代的作品是说明鸟儿有时会给人带来悲苦。(3)作者写自己与哈代类似的经验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强调鸟有时也给人悲苦。6、阅读第七自然段,然后思考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中写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言外之意?明确:写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言外之意: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21cnjycom7、结合全文思考作者喜爱鸟的原因是什么?明确:(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3)鸟给“我”的悲苦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8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明确:作者通自己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三、拓展本文的中心对你有何启示?四、课堂探究:1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2学习本文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五、总结固趣作者的 “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情伪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六、布置作业:1预习动物笑谈,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2课外阅读雅舍小品。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