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7_30《口技》教案 华东师大版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946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7_30《口技》教案 华东师大版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7_30《口技》教案 华东师大版 (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7_30《口技》教案 华东师大版 (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技口技(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训练准确、熟练地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能力目标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口技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教学难点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信? 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二、解题: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三、作者作品简介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四、诵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朗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2、教师范读五、 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指读第一段2、教师讲解第一段中的下列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一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一段学生可模仿进行口技表演。学生表演,师生评价。学生批注记忆听读:准备朗读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小组推选代表读,其他同学评议。学生齐读学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开篇以一个“善”字统领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它实际上是本文中心意思的高度概括:赞扬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表现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围绕这个“善”字作者在本段主要介绍了表演的由来、时间、场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初步展示了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二)学习第二段1、指读第二段2、教师讲解第二段中的下列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二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二段这一段以口技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狗叫惊醒的过程和宾客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默叹。主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着力突出口技者之“善”。(三)学习第三段1、指读第三段2、教师讲解第三段中的下列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三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三段这一段以口技摹仿四口之家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这是一个过渡段,是故事第一个高潮的余波,也是一个更大高潮的前奏。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突出口技表演者之“善”。(四)学习第四段1、指读第四段2、教师讲解第四段中的下列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四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四段这一段首先写口技摹仿深夜失火的情形,以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称赞从正面描写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接着写宾客信以为真、惊慌欲跑的强烈反应,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戏剧性效果,有力的突出了文章主题:口技表演者之“善”。(五)学习第五段1、指读第五段2、教师讲解第五段中的词语的翻译。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五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小结第五段这一段写口技表演结束,再次突出道具的简单与首段呼应。六、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相关文言知识。1、重点字词遥:远 惊觉:惊醒 以为:认为 齐作:一齐响起 宴:即“大宴宾客”。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其:代词,指妇人。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 舒: 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 间: 动词,掺杂,夹杂。 崩倒: 房屋倒塌。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曳屋: 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一端:指一种(声音)。是: 指示代词“这”。 是:指示代词,这时。2、虚词 【于】介词,在。【少】 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绝】副词,表程度。译为“极”、“最”。【而】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既而】 表时间,不久。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但】只。【亦】也【微】隐约【毕】都【而已】 罢了【会】 适逢,正赶上。【力拉】 拟声词,劈里啪啦。【许许】象声词。 3、通假字 【坐】通假字,同“”。 4、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妙: 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5、古今异义 但闻屏障中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微闻有鼠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施”(放置)“奋”(卷起) “虽”(即使)“走”(跑)“厅事”(大厅、厅堂)6、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妙 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 7、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一段学生朗读学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 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朗读学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三段学生朗读学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四段学生朗读学生做批注笔记准备翻译学生翻译学生试译师生评价齐读课文第五段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作 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口技-秋声诗自序节选口技-杂技-口腔-摹拟-技艺- “隔壁戏”林嗣环-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 由来、时间、场地布置。第一段 善 道具(四个“一”)、 反衬技艺高超(统领全文) 听众、气氛(“满”“无”) 暗示表演前:道具简单 技艺高超梦中惊醒表演中 渐入梦乡失火救火强调表演后:道具简单 技艺高超教 学感 悟口技(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训练准确、熟练地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能力目标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口技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教学难点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 一、背诵检查二、合作探究,研究欣赏教师提问1: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拔,帮助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教师提问2: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教师提问3: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观众反应如何?声音:犬吠欠伸呓语儿啼妇呜夫叱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等。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表演精彩。三、深层探究。问题一: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教师结合学过的原文点拔问题二:开头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教师结合学过的全文点拨四、讨论写作特点。 请同学讨论,本文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样把口技艺人“善画声”这一奇技,用文浏览课文准备回答问题学生充分回答学生回答: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学生充分回答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如下: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如下:不是。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学生根据前面分析回答。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字表达出来的? 教师明确: (一)叙事条理清楚,行文波澜起伏。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施屏障开始到撤屏障为止。口技本身顺着宾客所听到的记叙了三个场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二是不久,全家逐渐入睡;三是寂静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个层次,井井有条,互相联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拟的声响也是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由少到多,由静到闹,由小到大,使读者有亲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觉。 叙事条理清楚还算奇妙,这篇文章的传神之处,在于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宾客意少舒”,波澜渐低,但“火起”以后形势大变。全文如音乐的旋律,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紧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澜达到高峰,千态万状,令人应接不暇。 (二)叙事中注意描写,首尾间注意照应。 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应。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魅力。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除了记叙穿插描写以外,首尾之间还注意照应。开始与结束两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确简单,即使全部发挥作用,也难以发出那“百千齐作”的声音,这就不能不叹服艺人绝妙技艺。 (三)文字简练贴切,语言生动形象。 口技所记的事很奇妙,也相当纷杂,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这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字简练的特点。此外,本文选词恰当,写什么象什么。如写小儿是“含乳啼”,大儿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无不贴切而生动形象。为了说明声音发生的先后,选用“既而”、“当是时、“未几”、“俄而”等表示时间的副词,表现时间的推移,变化多样。 五、总结全文。教师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它着重描写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卧室里发出的各种声响,以及一场大火场面中的各种声响,还写了听众的各种反应。通过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古代艺人这种对技艺精益求精、追求绝妙境界的精神。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积累六、学生齐读课文作 业1、整理文言知识。2、迁移拓展,写作训练:模仿文章的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不超过100字。板书设计既而:不久 毕:全 绝:极点,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虽:即使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声 音:犬吠欠伸呓语儿啼妇呜夫叱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等。(正面描写,突出技艺高超)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表演精彩(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教 学感 悟组长查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