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8讲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357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8讲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8讲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8讲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获取系列特权,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中国的沉沦,农民阶级先后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均以失败告终。20世纪初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顶峰。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第8讲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1背景(1)西方:工业革命的进行,积极对外扩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上自然经济_占主导;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闭目塞听、妄自尊大。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的虎门销烟成为导火线。3目的:鸦片贸易合法化;打开中国市场(根本目的)。4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5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等不平等条约。(1)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2)附件内容:攫取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居住及租地等特权。6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国人民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3)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近代史。“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据史料说明马克思是如何认识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提示: “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揭示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掠夺性;从目的看,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蓄意发动战争。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说明清政府腐朽落后,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英法要求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主要经过(1)1856年秋,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逼签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3主要不平等条约(1)天津条约:赔偿英、法军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2)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4影响(1)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设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2)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征韩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2)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2主要经过:_丰岛海战(战争爆发)黄海大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结束)。3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付日本军费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4影响(1)中国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北方民众掀起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实业救国等。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据此规定分析中日马关条约的侵略条款相比以前有何变化及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有何内在联系?提示:此规定明确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和进口机器只交所订进口税,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获得了资本输出的合法特权。这客观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不仅进行商品输出,而且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背景: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的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3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3)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4)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4影响:清廷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从近代民主革命和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义和团运动。提示:从近代民主革命角度看,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从近代化的角度看,它排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不利于中国近代化,它盲目排外,具有落后性。 1(经典再现)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阐释能力。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B项。答案:B2(2014山东卷)“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中的信息 “合议既成”“兴利之治”“银行”“邮政”“设商局”“设商务大臣”等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由单纯学习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选D项。答案:D3(2014江苏卷)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解读能力。由清道光帝谕旨中“准其贸易”“赏借”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仍有体现,故B项正确。由谕旨中通商口岸的名称及题干中的“道光帝”可知,A项错误;由谕旨内容可知,此时南京条约尚未签订, C项错误;由“香港仍坚持赏借”可以看出D项错误。答案:B4(2015上海卷)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外人居留地”属于客观的描述,是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故D项正确。“夷场”包含传统夷夏观念,A项错误;“冒险家的乐园”包含对外国人在租界罪恶勾当的谴责,B项错误;“文明的窗口”是对租界作为了解西方文明窗口的过分褒扬, C项错误。 答案:D5(2014上海卷)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A宁波 B广州C上海 D福州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口岸甲发展最快,其中1897年后发展更是迅速,1882年至1902年期间宁波、广州、上海和福州四个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上海,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6(经典再现)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产物,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反映了清政府的外交从封建时代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故选C项。仅靠设立领事馆并不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 D项在材料信息中无法反映。答案:C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