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鲁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163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表演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提示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4)另外激励学生从小立大志。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难点:八股取士三、教学资源:课本相关插图、资料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破题导入:(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中的文字和图片)他建立明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下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看看他给当时和后人留下了什么?由以上内容引出明朝建立者朱元璋,从而导入新课。2、自主先学,知识梳理:见伴你学P67,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3、教材挖掘、合作探究:(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师引导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明朝建立的情况。学生复述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农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应天,势力不断壮大。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教师讲解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提问课本中的动脑筋。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出朱元璋与西汉的刘邦以及东汉的刘秀是类似的。教师引导过渡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明政权中胜臣骄将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障碍。出示课件,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在明王朝建立后,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下面请同学们试着概括一下明太祖的具体措施。学生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分设三司,直属中央。(2)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3)明太祖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事务,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成为特务机构。(4)在选拔官员方面,明政府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只能是八股文。教师引导试着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有关锦衣卫的故事。学生讲述教师引导过渡“八股取士”是明朝君权加强的又一表现。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范进中举,下面我们就来听一段儒林外史中关于范进中举的描写。一生讲述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以加强君权,明朝沿用隋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人员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每篇文章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那时候,许多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即使考中做了官,也至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造成了严重恶果。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这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八股取士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的图画科举考生看榜图。图中8人看榜,只有一人表情激动,其余或者神情紧张,或者失望悲观。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八股取士危害的认识)教师引导上面我们讲到了八股取士的危害,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90页动脑筋,分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准确地评价这种选拔官员的途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朱元璋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但同时,他又采取了一些与之相矛盾的措施(分封藩王)(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看一下明太祖的分封给明朝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明太祖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去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明太祖死后,即位的建文帝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教师提问最后结果怎样?学生回答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教师引导过渡朱棣做上皇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会做些什么事呢?让学生分组,找出办法,并说明理由。(明成祖的一个办法就是迁都。)教师讲解总结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巩固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明成祖的另一个办法采取措施强化君权,表现在:(1)削藩;(2)设东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这种利用特务统治,虽然强化了皇权,但对明朝政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4、拓展视野、情感升华:你怎样认识明代君权的空前强化?(小组讨论、交流)明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巩固明朝的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然而,明初统治者的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5、知识整合、练习反馈:(1)知识整合一、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措施:政治上:(1)改革行政机构:在中央废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2)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思想上:八股取士二、 靖难之役和迁都1、靖难之役2、迁都北京(应天)南京迁到北京3、强化君权的措施(2)练习反馈见伴你学P67-68(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