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三国鼎立练习 川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153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三国鼎立练习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三国鼎立练习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三国鼎立练习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鼎立练习一,选择题:1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他统一北方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招贤纳士 B实行屯田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赤壁之战的胜利2.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史著名的一次战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 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 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A. B. C. D.3.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这里的关键人物是指( )A刘备 诸葛亮 B孙权 刘备 C曹操 刘备 D诸葛亮 孙权4.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看下列史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它描写的惨景发生的朝代是在( )A. 西汉 B.东汉初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5.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牧野之战6.三国鼎立话三国,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7.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 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孙刘联军 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A. B. C. D. 8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都发生在战国时期 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都和曹操有关 都骄傲轻敌A. B. C. D. 9.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A魏蜀吴实现了局部统一,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魏国的势力超过吴、蜀两国B东汉末年,政局混乱,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军阀为了扩充实力,互相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10.跨越历史时空,我们来到东汉末年,下列说法现象不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A.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 B.曹操把袁绍打败,袁绍逃到北方C.东汉末年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D.孙刘联军把曹操打败,曹操逃到北方二、填空题1.魏国建立的时间: 年,建立者: ,都城: ;蜀国建立的时间: ,建立者: _ ,都城 _ _;吴建立的时间_ ,建立者: ,都城:_。三、材料题1.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及战役的结果。(2)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的三国中的吴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什么?(4)从东汉到三国建立是由统一到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三国鼎立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曹操统一北方原因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不正确”,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局势混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而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由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曹操统一北方原因相关知识。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官渡之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0年,袁绍率领10万大军渡过黄河,而曹操仅3万人,双方在官渡进行了一场大战,曹操用火攻烧了袁超的军粮,袁军打败。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由此分析都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官渡之战的相关知识。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顾茅庐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三顾茅庐的相关知识。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的东汉末年局势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局势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趁机扩充实力,他们互相攻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东汉末年局势的知识。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影响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操,曹操逃到北方;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刘备占据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赤壁之战影响的相关知识,需考虑全面。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和三国相关人物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曹操在公元220就已经去世,他不是三国的人物。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和三国相关人物的相关知识。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曹操的事迹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东汉末年,局势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趁机扩充实力,他们互相攻战,东汉末年,局势混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公元208,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败。由此分析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一般,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共同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趁机扩充实力,他们互相攻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是双方是曹操和袁绍,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刘联军,两次战役都和曹操有关;失败是原因都是骄傲轻敌。由此分析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共同点的知识。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三国鼎立评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实现了局部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动乱局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魏国的势力超过吴、蜀两国。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对三国鼎立评价的知识,需仔细审题。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汉末年局势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不可能看到”,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局势混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而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把曹操打败,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由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二、填空题1. 【答案】公元220,曹丕,洛阳;公元221,刘备,成都;公元222,孙权,建业。【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的相关知识。【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三国的相关知识。三、材料题:1. 【答案】(1)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公元200年;曹丕;洛阳。(4)进步。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局面,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操,曹操逃到北方;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刘备占据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本题考查的是曹操统一北方原因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局势混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本题考查的是吴国建立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4)本题考查的是对三国鼎立评价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局面,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进步的。【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和三国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