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795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艾弗里用S型肺炎双球菌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分别与R型活球菌混合培养,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研究它们的作用。【答案】C2(2016海南高考)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D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解析】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亲代,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为0。【答案】D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解析】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它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基因,它们之间交换不会导致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而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答案】B4将粗提取的DNA丝状物分别加入0.14 mol/L NaCl溶液、2 mol/L NaCl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然后用放有纱布的漏斗过滤,分别得到滤液P、Q、R以及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p、q、r,其中由于含DNA少可以丢弃的是()AP、Q、RBp、q、rCP、q、RDp、Q、r【解析】DNA在0.14 mol/L 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过滤后DNA在黏稠物p中,可以丢弃P;DNA在2 mol/L NaCl溶液中溶解过滤后,DNA在滤液中,可以丢弃q;DNA不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所以过滤后DNA在黏稠物r中,可以丢弃R。【答案】C5下面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若噬菌体繁殖三代,则子代噬菌体中含35S的占1/4【解析】病毒的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要标记噬菌体,应先标记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细胞。实验中采用搅拌的手段是为了把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开。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外壳没有注入大肠杆菌中,子代噬菌体中不含有35S。【答案】B6右图是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合成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B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C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D若合成产物为胰岛素,则它不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解析】由图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相同,若合成产物为胰岛素,则它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答案】C7某双链DNA分子(如下图所示)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B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234C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D图中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4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解析】根据DNA一条链上ATGC1234及两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可知,DNA另一条的ATGC2143,DNA双链中ATGC3377,AT(33)/(3377)3/10,碱基总数为400。可知AT3/10400120,而双链中AT,A60,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21)60180,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图中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4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1/8。【答案】C8在某作物育种时,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如图所示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到过程一定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由的育种过程中,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过程为两个亲本杂交,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为人工诱变育种,该过程中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基因突变。【答案】A9小琳(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小琳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家系成员父亲母亲哥哥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舅舅家表哥患病正常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小琳的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C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D小琳的哥哥和舅舅家表哥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解析】可以根据表格画出遗传图谱。该病为显性遗传,且既可以是伴X染色体的,也可以是常染色体的;小琳的母亲肯定是杂合子;小琳的哥哥和表哥都正常,基因型肯定相同。【答案】C10下面的甲、乙图示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解析】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图乙表示转录过程,乙的产物是单链的mRNA分子,故A项错误;甲、乙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故B项错误;甲、乙过程均需要解旋酶的参与,故C项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中DNA分子只复制一次,而转录可以进行多次,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4山东高考)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解析】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若DNA分子双链中(AT)/(CG)的比值均为m,则每条链中(AT)/(CG)比值为m,由此可判断C正确,D错误;DNA分子中(AC)/(TG)1,而每条链中的(AC)/(TG)不能确定,但两条链中(AC)/(TG)的比值互为倒数,故A、B错误。【答案】C12下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B7和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C图中6的基因型为DdXEXeD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2【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系谱的分析和计算。5和6无甲病,10有甲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又据题已知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所以乙病为红绿色盲。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由于13有乙病,8肯定携带乙致病基因而不携带甲致病基因。7和8(DD)不可能生出患甲病的孩子,所以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图中6的基因型为DdXEXe,13个体乙病基因来源于2和3。【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8分)13(14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_(填“32P”或“35S”)标记的_。(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内部。(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4)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和),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预计第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解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后,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蛋白质外壳较轻,分布在上清液中,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未被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这样可以单独观察DNA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4)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和),以1个DNA分子为例,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1个只含15N的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的2个DNA分子均为一半15N,一半14N,再复制一次,共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是一半15N,一半14N,还有2个只含14N,再复制一次,共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是一半15N,一半14N,还有6个只含14N,所以第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a2(a/2b/2)/8(7ab)/8。【答案】(1)32PDNA(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未被标记(3)DNA是遗传物质(4)(7ab)/814(14分)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且3和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2)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3)11和9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11采取的措施是_(填序号),原因是_。9采取的措施是_(填序号),原因是_。A染色体数目检测B基因检测C性别检测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4)若9与12违法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解析】(1)甲病患者7和8生出正常11女性个体,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3无乙病史,3和4结婚,10个体两病兼患,所以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遗传。(3)11的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无需进行检测。9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孩均正常,男孩有可能患病,故应进行胎儿的性别检测或者基因检测。(4)9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12的基因型为AAXBY或者AaXBY。9与12结婚,如只考虑后代甲病患病几率则为,正常为;只考虑后代乙病患病几率则为,正常为,因此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为1。【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D11的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C或C、B或B9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孩均正常,男孩有可能患病,故应进行胎儿的性别检测或基因检测(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