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552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两极格局的形成1、2、3、4、5、6、7世界的多极化趋势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张林宏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流变中指出:“美国的两洋战略,酝酿于19世纪末,发端于20世纪前期,一战后初露端倪,二战后正式形成。”这里的“两洋战略”实际是指() A.美国的世界争霸计划B.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 C.马歇尔计划 D.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A二战后,美国凭借着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材料中的“两洋战略”实际上就是全球争霸战略。2.(2016大同检测)美国学者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签订北大西洋公约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C据题干有效信息可知,美国的“行为”针对的对象是欧洲。关贸总协定是针对世界的,而不是针对欧洲,故A项错误;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军事需要,没有满足美国自己的经济需求,故B项错误;实施马歇尔计划,既输出了美国的商品、资本,又援助了西欧,防止西欧出现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针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不是仅仅针对欧洲,故D项错误。3.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等团体认为,如果能在欧洲消除贸易壁垒和增加自由贸易量的话,那么不仅可以为美国带来经济发展机会,而且会为全球资本主义的繁荣与稳定奠定基础。该委员会发表声明支持()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欧洲复兴计划C.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D.欧洲联盟条约解析:B布雷顿森林协定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中强调的“欧洲”及“贸易壁垒”信息不符,A项错误;二战后,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对抗苏联,同时扩张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势力,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也就是欧洲复兴计划,B项正确;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联盟条约都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事件,不是美国推出的政策,C、D两项错误。4.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A.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解析: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不利于地区和平,B项错误、D项正确;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项错误。5.(2016邯郸调研)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实施了“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是“马歇尔计划”的补充),但该计划在拉美的实施效果不佳。这反映出()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B.美国重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C.拉美各国经济的独立性增强D.苏联在拉美的势力超过美国解析:C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的崛起使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挑战,A项错误;美国的“第四点计划”旨在控制拉美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B项错误;正是由于拉美经济的独立性增强,使拉美有能力抵御美国的经济渗透,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苏联在拉美的力量,D项错误。6.(2015沧州一模)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D“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表明材料强调的是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7.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A.华约 B.欧盟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解析:A综合分析材料信息“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可知符合华约的特点,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旨在与美国对抗的军事政治组织,故选A项。其他三项不能体现“霸权”,排除。8.“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于西欧解析:B一超多强形成于“冷战”结束以后,与材料中“冷战中的美苏”不符,A项错误;两极格局对峙过程中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并发起不结盟运动以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所以“小国”是指第三世界国家,符合题意,B项正确;欧盟成立于1993年,此时“冷战”已结束,C项错误;西欧不属于苏联盟国,D项错误。9.(2016湖北合作学校联考)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B.美日关系逐渐淡化、边缘化C.日本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D.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解析:A材料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外交的三个阶段,“多边自主外交”“等距外交”和“全方位外交”,说明日本寻求迈向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A项正确;美日同盟、美日合作说明日本的外交仍然以日美关系为核心,B项错误;到目前为止日本也没有摆脱美国的控制,C、D两项错误。10.(2016开封质检)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解析:B结束美苏“冷战”总体上来说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A项错误;美苏“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世界局部地区矛盾爆发,世界未来的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建立单极霸权的需要,C项错误;D项并非材料主旨。11.“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的衰退B.经济区域集团化C.第三次科技革命D.两极格局瓦解解析:D欧洲的经济联盟是指欧洲一体化进程,在“冷战”时期处于次要地位。欧洲的政治军事联盟是指北约,在“冷战”时期处于主导地位,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结束,两个联盟的地位发生了颠倒,故D项正确。12.(2015新余模拟)2014年5月纽约时报中文网1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中美实行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C.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解析:C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门罗主义”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旨在建立美洲体系。按材料主旨,能推断中国具备了在亚洲地区与美国对抗的潜在可能,一定程度上弱化美国的单极企图。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6郑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5年,埃及向美国寻求军事援助,美国提出了提供武器的先决条件:埃及加入以西方为首的中东防御体系。埃及政府认为这有损于国家主权,因此拒绝了。埃及政府在向西方寻求武器未果的情况下,于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通过中国向苏联提出了购买武器的请求。对于苏联而言,这是打入中东地区的绝好机会。为了防止美、英等国的过度指责和反应,埃及和苏联于1955年9月达成了以捷克斯洛伐克的名义向埃及提供武器的协议。材料二埃及不愿意因此而彻底破坏同西方的关系。同样,英、美两国也希望通过“黄油”来吸引住埃及,避免其滑向“共产主义的深渊”。1955年12月,美国与英国同意向水坝第一期工程提供7 000万美元的贷款,世界银行也答应给予2亿美元的贷款。但是,由于埃及在1956年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取消了这项资助。同时,在约旦阿拉伯军团担任最高指挥官的英国人格拉布将军被约旦国王解除了职务,英国认为格拉布将军的解职是纳赛尔使然,“我们应该尽量抵制埃及的政策和支援我们的中东朋友,而不是安抚纳赛尔上校”。而在此问题上苏联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关心政治甚于经济,通过建造水坝,我们会赢得埃及人民的信任和感恩也是所有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信任。而且我们知道加强阿拉伯国家就是削弱敌人的阵营”。1956年6月,苏联外长谢皮洛夫访问埃及,答应不附加任何条件为阿斯旺大坝提供为期20年的11亿美元的贷款。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从苏伊士运河事件看英美“特殊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埃及在二战后采取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及相关的国际政治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英两国和苏联对埃及援助政策的目的和结果。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在北非的争夺。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信息“埃及政府认为这有损于国家主权,因此拒绝了”“埃及不愿意因此而彻底破坏同西方的关系”从维护国家主权、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等角度分析;“背景”据时间“1955年”,联系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国际背景及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国家加强合作的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目的”要分别从美苏两国各自利益来回答,美国:据材料“埃及加入以西方为首的中东防御体系”可知希望埃及加入西方防御体系,不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可以从削弱资本主义阵营的角度组织答案;“结果”依据材料中“美国取消了这项资助”以及“埃及和苏联于1955年9月达成了以捷克斯洛伐克的名义向埃及提供武器的协议”“苏联外长谢皮洛夫访问埃及,答应不附加任何条件为阿斯旺大坝提供为期20年的11亿美元的贷款”的信息回答结果。答案:(1)特点: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努力摆脱英国的控制;不加入以美苏为首的任何一个阵营;在美苏之间寻求埃及国家利益最大化。背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立并激烈斗争;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国家加强了合作。(2)目的:美英希望埃及加入西方防御体系,不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希望赢得埃及的信任和支持,削弱资本主义阵营。结果:美英因为埃及不能满足其要求而拒绝援助埃及;苏联则给予埃及大量经济援助,并通过捷克斯洛伐克给埃及提供军事援助。14.(2015新乡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大事年表(部分)1991年1月7日2月28日,海湾战争爆发。2月3日,意大利共产党更名为左翼共产党。5月21日,印度前总理拉蒂夫甘地在参加竞选活动时,被炸身亡。6月1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7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开始内战。7月31日,戈尔巴乔夫和布什签署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8月14日,苏联公布新联盟条约文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此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1月20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并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2年3月4月,波黑内战开始。4月1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4月30日5月初,洛杉矶发生大规模种族骚乱,死伤数千人,物质损失逾7亿美元。6月29日,阿尔巴尼亚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布迪亚夫被刺身亡。7月26日8月9日,第二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塞罗那举行。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下卷)概括以上材料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解析:以上材料的历史信息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局部冲突的加剧和恐怖主义抬头。从苏联模式的失败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等方面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从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对某些地区控制力的失衡、大国的插手干涉,以及地区内部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的激化等方面分析地区冲突加剧的原因。答案:信息:两极格局解体;一些民族矛盾爆发;地区冲突加剧;恐怖主义抬头等。原因:长期的美苏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了误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走到了尽头;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一些被长期压制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爆发出来;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等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