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对点精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324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对点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对点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对点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4课时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夯实基础】1、实验室现有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1)若补充仪器_和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制取该气体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温度_,压强变_,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_时,说明装置不漏气。(2)若要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需补充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有_。请连接A、B,并将装置图补充完整;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2. 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和气体性质的验证,请回答:(1)仪器的名称_。(2)图示装置中有明显错误的装置是_(填序号)。(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取的收集装置是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某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盐酸通过装置B、F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3、实验室利用图8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图8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_,乙_。(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8中的_(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_ (填“a”或“b”)端通入。(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 (填“a”或 “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_。(4) 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8中_(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洗气装置(1) 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 口(填“”或“”)通入。【能力提升】5、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 (填序号)。A、取用大理石 B、称量粗盐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胆矾(2)根据下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mL ;精盐质量是 g 。(3)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处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休,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 (填序号)。A不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制取氧气的反应 D反应物都是固体6、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填“A”或“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_。ABCD(2) 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锰酸钾、高锰酸钾,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6、+7。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7、+5、+1、-1等,由此推测钠元素、氯元素和+7价氯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_,化学式为_。【课外拓展】7、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左下图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右下图所示。(1)图示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2)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 。(3)白烟成分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8、根据下列A-D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中,请写出标号为的仪器名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 ,指出用该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的一个明显错误的地方是 ,是否可以用该装置来制取氧气呢? (填“是”或“否”)(2)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C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写化学式),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4)D实验中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硫酸铜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1)实验一:探究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pH7,则说明硫酸铜溶液呈 实验二:探究硫酸铜溶液与金属的反应观察到试管A中有 现象时,说明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反应;而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则铜、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实验三:探究硫酸铜与碱溶液的反应观察到试管C中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硫酸铜能与另一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明实验方案及发生的现象实验四: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在生活中具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和小苏打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查阅资料】信息: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强信息: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转化成Na2CO3,而NaHCO3不易分解【实验过程】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只观察到烧杯B中的石灰石变浑浊,小试管内壁出现水珠,写出小苏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区分无色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最简单的方用是 ;A、加热B、pH试纸C、稀盐酸【实验过程】(3)可用小苏打治疗轻度胃酸(主要含盐酸)过多的病人,其原因是: 。【中考链接】11.(2016北京)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室用装置A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用装置B可制取的气体是 。(3)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 (填“a”或 “b”)端。(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若从固液残留物中得到CaCl2固体,应进行的操作是 。12.(2016北京)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 实验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实验B红磷燃烧后,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原气体体积的1/5,其原因可能是 。(3)实验C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13.(2016北京)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是加入某种物质。若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操作加入的物质还可能是 。氧化钙 干冰 冰块 氢氧化钠固体14(2016北京)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1)关闭K2,打开K1和分液漏斗玻璃塞、活塞,向B装置中加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B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K1,打开K2。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为 ;充分反应后,C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的原因是 15(2016北京)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实验序号滴加CuSO4溶液的量实验现象第16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第79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成黑色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查阅资料】.氢氧化铜在室温下温度,7080时分解生成氧化铜。.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猜想与假设】.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分解反应。. 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亮蓝色溶液。甲同学认为猜想不成立,理由是 。乙同学为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号试管,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得到亮蓝色溶液【解释与结论】(1)1号试管中现象为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1)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丙同学推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参考答案1、(1)铁架台 酒精灯 或酒精灯 铁架台2KClO32KCl+3O2 升高 大 气泡冒出(2)熟石灰(或消石灰)画图要求:A装置中用实线画液面;用虚线画液体;A中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二分之一;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A中画气泡;画直角导管,一端与腔管相连;导管末端要伸人烧杯中液面以下;B中画气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2、(1)酒精灯 (2)A(3)C或E;2KMnO4K2MnO4+MnO2+O2(4)盐酸浓度过大3、 酒精灯 烧杯 A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a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a 澄清石灰水 D 引流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而飞溅 氯化钙4、(1)长颈漏斗(2)2KClO3 MnO2 2KCl + 3O2 A(3)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5、(1)C; (2)4.7;13.2 (3)密度比空气小;D6、(1)A D实验与A实验的主要目的都是探究物质的性质(2)高氯酸钠(1分) NaCl04(1分)7、(1)化合(2)环保或污染小(3)38、(1)集气瓶,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收集方法错误, 是(2)蜡烛由下到上逐渐熄灭。(3)O2, 氢元素和氧元素(4)2Mg+CO22MgO+C9.答案为:(1)实验一:酸;实验二:铁表面会附着红色物质,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铜银;实验三:2NaOH+CuSO4=Cu(OH)2+Na2SO4(2)探究硫酸铜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硫酸铜和氯化钡发生了反应(答案合理即可)10.(1)加热碳酸氢钠,观察到烧杯B中的石灰石变浑浊,小试管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且根据信息可知还生成碳酸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2)A、信息: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转化成Na2CO3,而NaHCO3不易分解,此法可行,但操作比较麻烦,故选项不正确;B、信息: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强,因此可以测定两种溶液的pH,pH大的是碳酸钠溶液,方法较简单,故选项正确;C、稀盐酸和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B;(3)因为碳酸氢钠碱性较弱,服用以后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可以与胃酸反应,消耗部分胃酸,从而起到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故答案为:NaHCO3+HClNaCl+H2O+CO2(或者:碳酸氢钠碱性较弱,服用以后不会对人体造成11.(1)2KMnO4 K2MnO4+MnO2+O2 (2)CO2、O2 (3)a (4)DE 12.(1)2H2O通电2H2+O2 (2)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3)甲中的白磷未燃烧,而乙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13. (1)CaO+H2O=Ca(OH)2 (2)过滤(3)Ca(OH)2+Na2CO3=CaCO3+2NaOH 14.(1)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2)C中液面升高,先有气泡冒出,后产生白色沉淀 B中的CaCl2和HCl分别与C中Na2CO3反应生成NaCl15.CuSO4+2NaOH=Na2SO4+Cu(OH)2【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解释与结论】(1)蓝色固体不消失(2)氢氧化铜能溶解在高于20%的NaOH中形成亮蓝色溶液【结论与反思】(1)2NaOH+ Cu(OH)2=Na2Cu(OH)4(2)蓝色沉淀逐渐变为黑色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