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版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阶段整合提升浙科版选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224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版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阶段整合提升浙科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2017版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阶段整合提升浙科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2017版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阶段整合提升浙科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整合提升网 络 构 建一、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1基本成分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无机盐,原因是:微生物的化学组成与其他生物大体相同,也是主要由C、H、O、N、P、S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最终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归纳为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四大类营养。2培养基配方中四种营养成分比较营养物质定义作用主要来源碳源凡能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是异养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无机化合物:CO2、NaHCO3;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氮源凡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化合物:N2、NH3、铵盐、硝酸盐;有机化合物:尿素、牛肉膏、蛋白胨等水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在低等生物体内含量更高不仅是优良的溶剂而且可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包括大量元素细胞内的组成成分,生理调节物质,某些化能自养菌的能源,酶的激活剂注: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是无机碳,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是有机碳。由此可见,培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基本物质。二、实验注意事项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的实验中,要特别强调无菌操作,这是进行微生物实验中必备的操作要求,也是本模块多数实验的基本要求,应该形成无菌操作的行为习惯。无菌操作,既包括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也包括各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同时还要求在接种时,不能带有其他杂菌,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这种无菌意识。辨认菌落和菌种种类时,要能大致区分细菌、放线菌与酵母菌菌落,有些用肉眼不能判断的菌落也可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判断。三、平板划线(划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涂布分离)法比较比较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特点操作简单,但是单菌落不易分离操作复杂,但是单菌落易分离原理连续划线。由于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皿表面形成单个菌落操作注意事项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上保证“无菌”。例如,对涂布器等接种器具进行消毒和灭菌、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1(2015浙江自选节选)某工厂为了生产耐高温植酸酶饲料添加剂,开展了产该酶菌株的筛选、酶的固定化及其特性分析研究,其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土壤悬液首先经80 处理15分钟,其目的是筛选出_。(2)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处理的土壤悬液进行_,然后涂布于含有植酸钠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观察到_,其周围出现透明水解圈,圈的直径大小与_强弱相关。(3)筛选获得的菌株经鉴定后,将优良菌株进行液体扩大培养。培养时需要振荡,其主要目的是_。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_。【解析】(1)对土壤悬液进行高温处理,大部分菌种被高温杀死,可筛选出耐高温的菌株。(2)涂布分离法是分离培养细菌的常用方法,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再涂布到固体培养基平面上,以得到相互分开的单菌落。在含植酸钠的培养基上,目标菌株可分解植酸钠,在其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水解圈,植酸酶的活性越强,单位时间内分解的植酸钠越多,形成的透明圈越大。(3)筛选获得的菌株经鉴定后需转至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培养时需要振荡,振荡的目的是增加液体培养基中的氧气浓度。制备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溶化的琼脂,琼脂冷却后呈固态。【答案】(1)耐高温菌株(2)稀释单菌落植酸酶的活性(3)供氧琼脂2(2016全国乙卷)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制作无菌平板;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若要完成步骤,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2)步骤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解析】(1)牛肉膏和蛋白胨中均含有氮元素,因此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牛肉膏和蛋白胨。若要完成步骤,需要进行倒平板操作,用到的是固体培养基,所以培养基中要有琼脂。(2)该实验的空白对照组为不进行处理的无菌平板,实验组的操作为将各无菌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相同时间。(3)若空白对照组的平板上出现了菌落,说明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污染现象。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导致实验变量不唯一,不能确定实验组平板上的菌落是否仅由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的微生物形成,因此不能求出实验组的菌落平均数。【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3)污染不正确3(2016全国丙卷)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和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解析】(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这样既可避免杂菌污染,又可将乳酸菌分散成单个细胞,以便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2)乳酸的积累影响乳酸菌的增殖,加入碳酸钙可以中和乳酸菌代谢(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另外,乳酸和碳酸钙反应,进而导致碳酸钙分解形成透明圈,有利于乳酸菌的鉴别和分离。(3)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在3 mL的甘油瓶中,装入1 mL甘油后灭菌。将1 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 的冷冻箱中保存。【答案】(1)无菌水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2)鉴别乳酸菌中和产生的乳酸(或酸)具有透明圈(3)甘油综合测评(一)实验室守则生物技术概述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根据实验室守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试管加热任何东西时,试管口不能朝向任何人B微生物实验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C若有细菌培养物泼洒出来,应迅速擦拭D用过的培养物都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后再作处理【解析】若有细菌培养物泼洒出来,不能随意擦拭,应该先用纸巾盖起,再用漂白粉溶液使纸巾湿透,放置1520 min,然后用适当的方法清除。【答案】C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C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酶处理载体DNAD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将黏性末端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起来【解析】培育的转基因生物不同,选用的目的基因就不同,不一定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只有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载体,才能切割出互补的黏性末端,才可以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起来。连接酶连接的是磷酸二酯键,不能用于连接氢键。【答案】B3下列与生物技术发展历史过程或应用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4世纪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有“海藻酒疗瘿”,是利用了海藻中的“碘”治疗甲状腺肿大B7世纪的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现在看来就是用猪肝中储存的维生素A治疗色盲症C以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为生物工厂生产产品如人的白细胞介素等,应属现代生物技术D用传统生物技术也可生产出无菌产品如抗体、疫苗、酶等【解析】用猪肝治疗雀目,实际是利用了猪肝中含量较丰富的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症”,而不是“色盲症”。【答案】B4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B接种纯种细菌C适宜条件下培养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解析】进行微生物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为此需做到无菌操作。【答案】D5(2016长沙检测)在划线分离操作中,错误的是()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B将烧红的接种环在火焰旁边冷却C接种环在平板上的划线位置是随机的D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解析】划线时是按一定的区域进行划线。【答案】C6判断以下部位不含有微生物的是()A洗干净的脸上B洗完澡后的皮肤C刷完牙后的口腔D灼烧之后的接种环【解析】用清水洗脸、洗澡、刷牙只是起清洁作用,达不到灭菌效果,只有灼烧过的接种环才是真正无菌的。【答案】D7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C有无鞭毛D培养基的不同【解析】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特征,所以,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单个的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故细菌的个体特征不能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答案】B8LB培养基的物质组成是()A葡萄糖、蛋白质、氯化钠、水B蛋白质、氯化钠、水C蛋白胨、氯化钠、水、酵母提取物D葡萄糖、氯化钠、水、酵母提取物【解析】LB培养基必须满足五大营养成分,即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C选项中这些成分全齐了。而A项中缺生长因子,B项中缺生长因子,D项中缺氮源。【答案】C9梯度稀释过程中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次,其目的是()A增加试管内的溶氧量B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C使试管中菌液的浓度降低D使细菌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解析】稀释和涂布平板都要将菌液充分混匀。【答案】B10(2016合肥质检)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使用95%酒精对操作者的手进行消毒B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解析】对操作者的手进行消毒所用酒精浓度最好为70%或75%,而不是95%。【答案】A11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A灼烧接种环后,为避免其他杂菌的干扰,应立即伸入菌液取菌种B划线结束后,为避免实验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必须再次灼烧接种环C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和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相同D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一定要与第一区域相连,达到首尾相接【解析】此题考查对划线分离法的掌握。A项的操作是错误的,灼烧接种环后要冷却后方能取菌种,以避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其他杂菌,保证实验菌的纯净;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为了杀死残留在接种环上的实验菌。D项的操作也是不正确的,首尾不能相连。【答案】B12下列关于灭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灭菌是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细胞,不包括芽孢和孢子B对不同的生物材料,应当采取不同的灭菌方法C培养基一般采取高压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最终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解析】灭菌是利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细胞、芽孢及孢子,针对不同的生物材料,应采取不同的灭菌方法。【答案】A13下列操作与消毒或灭菌无关的是()A接种前用酒精灯火焰灼烧接种环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C接种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D培养基在冷却到60 时倒平板【解析】A、C选项所述属灭菌,B选项所述属消毒,培养基冷却至60 时倒平板,可防止过低温度时提早凝固,不利于形成固体平板,与消毒或灭菌无关。【答案】D14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下列实验结束后的做法错误的是()A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B带菌培养基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C带菌培养基须经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才能倒掉D接种后双手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解析】进行微生物培养后的培养基,无论培养物是否为致病菌,均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方可倒掉。【答案】B15对无菌操作转接培养物的叙述,正确的是()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打开棉塞的试管口通过火焰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蘸取一环菌液转移到一装有无菌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将三角瓶口塞上脱脂棉塞接种环进行消毒A BCD【解析】盛有转接培养物的三角瓶上应封以封口膜,若使用棉塞不应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接种环应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答案】D16抗生素可由微生物产生,具有抑菌作用,能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在筛选产生抗生素的菌种时,先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种一种从土壤中获得的甲菌,在27 下培养3天,形成菌落。然后接种乙、丙、丁三种致病菌(图A),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如下图B。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甲菌产生了抗生素丁菌的生长被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了乙菌的生长A BCD【解析】乙、丙、丁三种致病菌不会产生抗生素,否则靠近乙、丙、丁的甲菌落不能生长。从图B来看,乙菌的生长被抑制,最可能的原因是甲菌产生了抗生素,此种抗生素只能抑制乙菌的生长,而对丙、丁两种细菌没有影响。选项正确,答案为A。【答案】A17某实验学校的科技小组为了调查小清河(济南段)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下列与此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水、无机盐等,其中可为细菌提供氮源的是淀粉B为使该实验结果可靠,有必要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一同培养C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加热煮沸法D为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4 冰箱中培养【解析】培养基中可为细菌提供氮源的是蛋白胨而不是淀粉(淀粉中无“N”元素);对培养基灭菌宜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为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为使结果可靠,还应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实验,故AD中只有B选项所述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9分)18(9分)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试剂用量试剂用量牛肉膏5 g琼脂20 g蛋白胨10 g水1 000 mLNaCl5 g(1)培养基的类型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和无机盐。上述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_处理。(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和_。(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项)_。【解析】微生物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水、无机盐、氮源、碳源,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一般还要调节pH,再进行灭菌处理。【答案】(1)氮源牛肉膏和蛋白胨灭菌(2)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3)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即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灭菌不严格,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任选两项)19(10分)现已有近20个国家正在进行细菌堆浸冶金。全世界铜的总产量中约有15%是用细菌浸出法生产的。冶铜用的菌种主要是氧化亚铁硫杆菌,这种菌种能氧化辉铜矿(Cu2S)等各种硫化矿获得能量,并产生硫酸和硫酸铁,这两种化合物可作用于辉铜矿(Cu2S),把矿中的铜以硫酸铜形式溶解出来,再用铁置换出铜,生成的硫酸亚铁又可被细菌作为营养物氧化成硫酸铁,如此循环往复,最后从溶液中获取铜。研究人员已初步分离、筛选到能高效产铜的该菌种,实验大致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分离这种菌种,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_。(2)筛选高产菌株时,接种到_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进行培养,筛选高产菌株的方案是:_。(3)将获得的高产菌株进行进一步纯化培养时,一般用固体培养基,常采用_法进行接种。(4)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操作时采用_灭菌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_。【解析】由题中所述条件可知:氧化亚铁硫杆菌能氧化辉铜矿等各种硫化矿获得能量,并产生硫酸和硫酸铁,因此分离这种菌种,可在培养基中加入Cu2S。如果筛选此高产菌株,可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测量产铜量。纯化高产菌株时需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对培养基灭菌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1)Cu2S(2)液体分装成若干瓶等量培养基,接种等量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测量各瓶中产铜量(3)平板划线(4)高压蒸汽防止环境污染20(10分)(2016杭州检测)下图为“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的基本流程:请回答:(1)配制细菌培养基时通常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其目的是_。(2)培养基和培养器皿常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要待_时才能打开高压蒸汽锅锅盖。倒平板和接种前要用_擦手。大肠杆菌先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的目的是_。(3)分离菌群的常用方法有二种,划线分离法与涂布分离法相比,划线分离法的优点是_。(4)划线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培养皿须倒置:目的是_。(5)下列接种过程中,操作错误的是_。A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B取下棉塞后要将试管口灼烧灭菌C将接种环伸入试管内,先接触菌体多的部位D接种后还要将试管口灭菌加塞(6)实验完成后,接触过细菌的器皿应如何处理?_。【答案】(1)维持一定的渗透压(2)灭菌锅内压力与大气压相同酒精棉球扩大培养大肠杆菌(3)方法简单(4)避免水滴污染培养基(5)C(6)接触过细菌的器皿应作灭菌处理21(10分)(2016温州检测)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_型。(填“需氧”或“厌氧”)(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两空均填“增加”或“减少”)(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_和稀释涂布平板的方法进行接种,在前一种方法接种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这种工具在操作时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造成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有关知识。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A,因为除了化合物A,缺少氮源和碳源。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振荡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加。如此操作,可以补充营养物质。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杂菌感染。接种用到的方法一般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在前一种方法接种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这种工具在操作时采用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来证明是否被杂菌污染。【答案】(1)选择(2)化合物A需氧(3)减少增加(4)平板划线法接种环灼烧灭菌(5)灭菌环境污染22(10分)请回答下列酵母菌有关的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酵母菌属于_,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2)培养酵母菌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3)酵母菌菌种A能耐高温,但产酒精率较低,而菌种B不耐高温,产酒精率却较高。为获得耐高温、产酒精率高的酵母菌(目的菌种),可以将两个菌种进行细胞融合,在融合前首先需要_,然后用PEG诱导融合,最后利用A、B两菌种对某一药物抗药性的差异,对融合子进行筛选。实验中,应将含有融合子的培养液利用_接种到含有相关药物的基本培养基上。下表为A、B两菌种在几种药物的作用下生长状况的实验结果。由于A种不能独立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所以,据表可以判断,加入_(药物),可以筛选出融合子。多菌灵三唑酮霜霉狂杀放线菌酮菌种A菌种B注:“”可以良好生长,“”不能生长。【答案】(1)分解者异养型(2)灭菌(3)去除细胞壁稀释涂布平板法三唑酮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