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158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 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命曰琵琶行命:取名B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字C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D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解析】C项,暂:忽然,一下子。【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导学号:21680065】A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B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C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解析】A项,颜色:古义是容颜;今义是色彩。B项,老大:古义是年龄大;今义是排行第一的人。C项,衣裳:古义“衣”指上衣,“裳”指下衣;今义是指衣服的总称。D项,良久:古今都是很久的意思。【答案】D3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弹奏琵琶精彩的句子是()【导学号:21680066】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解析】B项,这句话的意思是“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这句话通过侧面的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答案】B4“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的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21680067】A这三个词语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右迁”“拜”“除”等。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解析】“出官”指被贬官。【答案】C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是夕始觉有迁谪意B江州司马青衫湿C使快弹数曲D妆成每被秋娘妒【解析】C项为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其他三句均为被动句。【答案】C6完成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琵琶行(并序)一诗中的环境描写耐人寻味,开头“_”用月光烘托了当时的惨淡气氛;听琵琶女演奏完毕又以“_”表现了听者陶醉其间如梦初醒的意态。(2) 诗人对琵琶女的演奏,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用“_,_。_,_”来形容旋律舒缓流畅,忽强忽弱;用“_,_”来形容旋律由流畅婉转逐渐转为低沉凝涩;用“_,_”来形容曲调的高亢雄壮。 (3)_,此时无声胜有声。 (4)同是天涯沦落人,_! (5)其间旦暮闻何物?_。 【答案】(1)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2)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别有幽愁暗恨生(4)相逢何必曾相识(5)杜鹃啼血猿哀鸣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7诗中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解析】由“颜如雪”“娉婷十七八”可知主人公年轻美丽,由“发调堪愁绝”“泣”“咽”等可知其孤独凄婉。【答案】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8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导学号:21680068】_【解析】首先要把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可知,琵琶行(并序)不但写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自身不幸的深切感怀,意义更为深广。【答案】相同点:都写了歌女的悲惨命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不同点:本诗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并序)不仅写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题元十八溪居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9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全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_【解析】诗歌的前两联描写的是初秋(夏秋之交)的景象,写到了溪水、岚气、树林、水槛、杜鹃花、白芙蓉等,表达了诗人对溪居环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答案】描绘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表现了作者对溪居优美宜人景色的喜爱和主客欢融无间的情意(或“对主人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10请结合全诗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一句。【导学号:21680069】_【解析】从诗句本身入手,尤其是“落”字,仿佛五老峰掉进了杯子里,作者想象异常奇特,表现了主人超俗的生活境界。【答案】此句写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却能倒映在杯子中,溪居的明净便自不待言了。其中“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奇特,表现了溪居主人的超凡脱俗。(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则鸣。1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导学号:21680070】_【解析】根据题目便可知本诗的写作内容。“一挥手”正面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则是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音乐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一挥手”的洒脱与“万壑松”的气势对比,写出了蜀僧高超的琴艺。【答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1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_【解析】作者陶醉在蜀僧的琴声中,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这两句由景物描写暗示出时间的推移,从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本诗中对演奏者的动作描写,以及对演奏效果的描写,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第二段相近。【答案】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13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词的上半阕选取的意象有“春风吹雨”“落花”“小池寒渌”“落日”,这些是古典诗词中典型的愁苦类意象。结合下阕作者的情感,以及小注中对“讳愁”的注解,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抒发的作用不难得出。答题步骤:首先答出感情基调,然后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14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定位于下阕词的最后两句。结合全词的情感,抓住“翻身整顿”“沉吟”等动作细节表现的词中人物的情绪。答题步骤:首先点明“纷乱愁绪”,然后点明具体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语言运用层15扩展下面的语句,不少于100字。(要用上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诗人的名字)【导学号:21680071】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文人们深刻的思想感情。_【解析】此题要求比较明确:要有那三位诗人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同时还有暗含的要求:所选人物必须是历史文人。【答案】(示例)读杜甫、白居易,你读懂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辛弃疾、陆游,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李白的傲骨使你钦佩,苏东坡的豪放让你叹服,文天祥的忠心令你扼腕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共同承担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16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的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_,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_,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_【解析】根据上下文来看处应该表述的内容是“言”和“声”;处填写的文字应是“(情感)而是缘起于”。【答案】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17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_,_;_,_。【解析】本题仿写的话题是“生活”,内容是对“生活”的不同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想到该诗人的名言名句,然后根据例句答题。【答案】白居易说,生活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奈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