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岁月1家节选训练-落实提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蚜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146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岁月1家节选训练-落实提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岁月1家节选训练-落实提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岁月1家节选训练-落实提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节选)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美联储_的货币政策给全球带来不可避免的困扰,有分析认为,全球市场的震荡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引起的负面连锁反应所致。中纪委官方网站今日刊文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监督执纪_,对参与地方和部门业务却乐此不疲,把自己的主业当成副业。延迟退休既是当代中国人口的形势所迫,又是历史必然,不能_,没有回头路,但要兼顾性别、年龄及工种等各方面的差异。A举棋不定 畏缩不前 畏首畏尾B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畏缩不前C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D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解析】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答案】C2(2016全国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解析】本题从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结构混乱,可将“成功发射”提到“自从我国”后。B项,成分残缺,可在“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后加“的要求”,在“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规定”。D项,结构混乱,一面对两面,可将“的雄厚”去掉,并在“当地”后加“的”。【答案】C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有一次,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明天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这位20世纪科学界的领袖幽默地说:“到月球上去抓苍蝇。”_。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时说:“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许多连带性的技术难题,而这意味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几乎一切的物质困难。”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去月球发电、种庄稼,已经像“抓苍蝇”一样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A这有点儿像天方夜谭。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B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C这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D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这是无法想象的【解析】根据上句“幽默地说”可以衔接“玩笑话”,“一件小事”呼应“抓苍蝇”,“一连串”与后句“连带性”相呼应,由此即可判断选B项。【答案】B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是泛览一遍,_。“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_。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_,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慌意乱,空手而归。_【解析】处上一句“与其”一词,呼应“不如”。讲精读和泛读的区别。处上一句“多读不能算是荣誉”,下文对比则写“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处与上文“少读如果彻底”形成对比,联系前文应是“多读而不求甚解”。【答案】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多读而不求甚解5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构图所包含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_【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绳子的变化,绳子越长,表明井的深度越大,意味着地下水的下降幅度越大。【答案】(1)要素:图片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按“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的顺序大幅增长。(2)寓意:图片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随时间的推移,绳子越变越长。没有人物的出现,没有响亮的口号,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生动形象地点出了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的现实。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珍惜水资源。6元旦快到了,班级要开元旦晚会,请用幽默、活泼的语言,为该晚会写两句主题词,来活跃晚会气氛,激发全班同学踊跃表演节目的热情。要求:每句不得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基本一致。_【解析】主题词,就是用来标明图书、文件等主题的词或短语。这既是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考查考生面对实际科学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答案】示例:释放青春展现活力,放飞理想迎接新年。或:张扬个性显风采,辞旧迎新庆新年。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然而不过半年他一生中的另一个大变故又发生了:时疫夺去了父亲,他和弟妹们的哭声并不能够把父亲留住。父亲去了,把这一房的责任放在他的肩上。上面有一个继母,下面有两个在家的妹妹和两个在学校里读书的弟弟。这时候他还只有二十岁。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他为死去的父亲而哭,他却不曾想到他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渐消去。在父亲的棺木入土以后,他似乎把父亲完全忘记了。他不仅忘记了父亲,同时他还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他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他的年轻的肩上。在最初的几个月,这个担子还不算沉重,他挑着它并不觉得吃力。可是短短的时期一过,许多有形和无形的箭便开始向他射来,他躲开了一些,但也有一些射到了他的身上。他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他看见了这个绅士家庭的另一个面目。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见了仇恨和斗争,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们攻击的目标。虽然他的环境使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的心里究竟还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斗,他以为他的行为是正当的。然而奋斗的结果只给他招来了更多的烦恼和更多的敌人。这个大家庭是由四房组织成的。他的祖父本来有五个儿子,但是他的二叔很早就死了。在现有的四房中,除了他自己这一房外,三叔比较跟他接近,四叔和五叔对他不大好,尤其是四婶因为他的继母无意中得罪了她,在暗中跟他这一房闹得厉害,五婶受到四婶的挑拨,也常常跟他的继母作对。由于她们的努力,许多关于他或者他这一房的闲话就流传出去了。他的奋斗毫无结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想,这样不断地跟长辈冲突有什么好处呢?四婶和五婶,再加上一个陈姨太,她们永远是那样的女人。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于是他又发明了新的处世方法,或者更可以说是处家的方法。他极力避免跟她们冲突,他在可能的范围内极力敷衍她们,他对她们非常恭敬,他陪她们打牌,他替她们买东西。总之,他牺牲了一部分的时间去讨她们的欢心,只是为了想过几天安静的生活。不久他的大妹淑蓉因肺病死了。这虽然给他带来悲哀,但是他也觉得心里轻松一点,似乎肩上的担子减轻了一些。7这段文字主要写了高觉新哪些方面的“悲哀”?请简要概括。_【答案】(1)时疫夺去了父亲;(2)家庭的纷争;(3)大妹淑蓉因肺病死了。8节选文字塑造了高觉新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_【答案】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高觉新的如下特征:(1)内心痛苦无比;(2)有一定的抗争精神;(3)逆来顺受,忍辱负重。9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_【答案】运用排比句式,强化了情感,表现了高觉新为平息家庭纷争而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后的疲惫。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符浩勇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我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喊话的是王详堂。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你离不开学校?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妻子唠叨着挖苦他。“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后面还有一个信息说,因为是集体讨论,需要打点每一个参会讨论者。他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曾在梦里,追赶着一辆慢吞吞的班车,自己终于挤了上去,可他不敢对妻子吭一声。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时令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忙,有酒有肉,一天每人20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次日,天刚蒙蒙亮。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来到了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李茂很生气,说:“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我们不嫌老师穷。要是你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他听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校去。等孩子走远,他裤袋里的小灵通又响了,是城里的朋友打来的,告诉他: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的遗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期车票 (选自作家同名小说集,有删改)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讲述了民办教师李茂在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中落选的故事。第2段用倒叙方式简要交代了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有利于突出故事主线,使情节不蔓不枝。B对称病转行后经商发财的王详堂,小说着墨不多,仅用两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就刻画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形象,与李茂形成了鲜明对比。C李记等一群孩子拒绝了王详堂许诺的优厚报酬,相约无偿帮李茂收割,孩子们的淳朴善良正是李茂多年来不忍放弃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D“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这句话既表现了李茂的失望和震惊,也流露出他为自己放弃疏通关系的草率决定而后悔的心理。E李茂的妻子虽对丈夫有埋怨和挖苦,但从她催促丈夫快些割稻以便赶回学校,以及想为孩子们准备饭菜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她也是个顾全大局、通情达理的人。【解析】A项,“倒叙”错,应为“插叙”。C项,“孩子们的淳朴善良正是李茂多年来不忍放弃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表述绝对化。D项,“流露出他为自己放弃疏通关系的草率决定而后悔的心理”分析不当。【答案】BE11从全文看,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_【解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夏日炽热灼人、稻谷成熟待收的季节”);其次渲染了气氛(“酷热”),烘托了人物心情(“生活压力下内心的焦灼不安”)。结构上,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后文写李茂因为心疼妻子以及想要按时赶回学校而不得已请学生帮忙等情节作铺垫。【答案】(1)突出了夏日炽热灼人、稻谷成熟待收的季节特点;(2)表现李茂在工作之余还要冒着酷热收割稻谷的艰辛;(3)烘托了李茂在各种生活压力下内心的焦灼不安;(4)为后文写李茂因为心疼妻子以及想要按时赶回学校而不得已请学生帮忙等情节作铺垫。12小说中李茂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_【解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从事件、事件中人物的言行中去揣摩。如二十多年的坚守,能看出他“热爱教育”;不去疏通关系,可以看出他自尊正直等等。【答案】(1)热爱教育(或爱岗敬业,执着于教育事业):扎根乡村教育二十多年,虽然一直未能转正也不愿离开学校和学生,始终坚守民师岗位;教学能力过硬,每次都被推荐为转正人选。(2)体谅妻子:面对妻子的埋怨和不理解,他赔笑脸缓和气氛;心疼妻子劳作辛苦而强忍愤怒。(3)爱护学生:听到妻子挖苦学生,他陡然生气;担心学生们功课紧张、休息短暂而不忍心请他们帮忙。(4)自尊正直:不愿意为转正而疏通关系打点评委,宁可听天由命。13小说最后一段以李茂脑海里浮现的一幅画面结尾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_【解析】从回答的角度来说,这类题目往往需要从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表达、主题、情节等方面来回答;从内容的理解来说,用画面的方法来结尾,使小说委婉含蓄,主人公的痛苦、失落与无奈,社会的不公,命运的无情都在这画面中隐含着。【答案】(1)结构上,照应标题及前文多次写到的“班车”,使小说首尾呼应,情节紧凑,结构完整。(2)人物形象塑造上,用脑海中浮现的恍惚画面代替激愤痛苦的语言行动,更能突出主人公梦想落空的失望和无助,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3)表达上,用呼啸而去的班车象征最后一次转正机会,用“皱巴巴的过期车票”象征主人公因年龄超限而错失的转正资格,形象生动,耐人寻味。(4)主题上,画面揭示了手握车票却上不了班车、坚守岗位却被剥夺转正资格甚至教书权利的反常现象,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残酷,深化了主题。(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