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单元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134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单元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单元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单元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17140075】A何以伐为伐:攻打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C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发动群众D骨肉为行路 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解析】C项,“发”的意思应为“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B项,副词,竟然;A项,介词,比/介词,对于;C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项,介词,给/介词,被。【答案】B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解析】A项,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项,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表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C项,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大家,许多人”。【答案】D4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17140076】A蚓无爪牙之利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不拘于时,学于余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A项,定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答案】A二、阅读鉴赏(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所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注】潴:蓄积。傅致:罗织。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文中的虚词“惟”一般领起下文,前面要断开,“天地享之”与“百姓戴之”对仗整齐,据此,可排除A、B两项。“惟”以下内容为对“天地享之,百姓戴之”原因的解释。若在“德”前断,则意思为“只有孝敬和友爱他,美德”,显然与语境不合;在“德”后断,则为“的美德,光耀于天地百姓”,则与语境一致,据此可排除D项。【答案】C6对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山海经是汉代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C管子,名夷吾,字仲,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D集贤院学士,秩以二品。掌管学校、召集贤良、征求隐逸等工作归其管辖。【解析】B项,是先秦古籍。【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他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中“犯颜直谏”错误,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答案】D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导学号:17140077】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5分)译文: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4分)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径”,笔直;“道”,名词活用作动词,翻译为“走”。“为己直”,结合语境翻译为“为自己伸冤”;“乃”,才;“者,也”是判断句。【答案】(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道路呢?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教师用书独具)【参考译文】刘敞,字原父。考中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妻子的哥哥,因为是亲戚(王尧臣)自己认为有嫌疑,就把他列为第二名。任蔡州通判,在集贤院当值,又担任尚书考功一职。(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知山川道路,契丹人为他做导引,从古北口到柳河,路途回旋曲折接近一千里,想要以此夸大说明路途的艰险遥远。刘敞质问担任翻译的人说:“从松亭前往柳河,(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道路呢?”担任翻译的人互相看着,非常吃惊,羞愧地说:“确实这样。但我们通好以来,驿站设置就是如此,不敢改变。”顺州山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一样却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认识这种兽,就询问刘敞。刘敞说:“这就是所说的啊。”向契丹人描述了这种兽的叫声和模样,并且背诵山海经、管子等书(关于这种兽的记载),使他们知晓,契丹人更加赞叹佩服。出使回来,请求做扬州知州。扬州的雷塘,就是汉代的雷陂,原来是老百姓的田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漕运)却不拿其他的土地补偿,田主因没有田种都失业了。然而雷塘也已经残破决口不能用来漕运,州府重新把它辟用作田地。刘敞依据唐朝留下的原先的地契,全部用来还给百姓,发运使争要这些土地,刘敞最终还是把这些土地给了百姓。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反而罗织罪证使案件更不可破。将判决关押,刘敞说:“王甲是冤枉的。”亲自查究讯问这一案件。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这件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为刘敞明智如神。刘敞因为对事情的看法跟众人相悖,请求出任永兴军知军,被授予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冒占同姓户籍五十年(来逃避徭役),掌握官府的弊端,屡次犯法。刘敞追究查处他犯罪之事,范伟也承认自己的罪过。没有等到(范伟)接受处罚,刘敞被召回京,任职三班院,范伟立即推翻前面的罪状,到了四五次(也不能定罪),最后由御史台审定,做出判决。刘敞侍奉英宗担任讲读,常常依据经书谈论事情,借此来讽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谏的人有揭发的却过于直率。刘敞在皇帝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舜有孝亲友爱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百姓罢了。”皇帝恭敬地站起身子表情严肃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理来讽喻。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刘敞)积久劳苦头昏眼花,多次请求休假。病情稍微好些,又请求外任,皇帝便让他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去南京御史台任职。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8分)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帝纳其言。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卒,年七十五。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选入时略有删改)【注】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设次,设置帐篷,供临时居处。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解析】“今后宫非御幸者”是个“者”字结构,不能分开,先排除A、C两项;“纳谏争”与“察谄谀”对举,再排除D。 【答案】B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17140078】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等。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解析】B项,“擢”,这里是“高中”之意。【答案】B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褚无量学问渊博。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B褚无量心地仁慈。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C褚无量敢于直谏。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褚无量为此事的主管官员。【解析】A项,“并凭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有误,据原文“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精通礼和史记只是褚无量“擢明经第”其中的一个条件,“被提拔为官”是他“擢明经第”后“除”和“迁”的必然结果。【答案】A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5分)译文: (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4分)译文: 【解析】(1)“以”(动词,认为),“副”(动词,符合),“固争”(动词性短语,坚决劝谏),“佐”(动词,支持),“格”(动词,被搁置)。(2)“愿”(动词,希望),“收叙”(动词,录用),“逮”(介词,到),“功臣世绝者”(定语后置句,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承袭”( 动词性短语,继承禄位)。【答案】(1)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2)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教师用书独具)【参考译文】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县人。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用心研读古代典籍,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高中明经科,授予国子博士,升任司业兼任修文馆学士。唐中宗将要到南郊祭祀天神,下诏确定仪式规范。当时祝钦明、郭山恽提议皇后第二个敬酒,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唐玄宗即位,无量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被封为舒国公。母丧去职,诏令州刺史薛莹吊唁祭奠,赏赐的物品超出一个等级。服丧期间在墓旁构筑小屋居住时,群鹿冲犯了他种植的松柏,褚无量下令不要围捕猎杀群鹿,只是号哭着倾诉道:“山林中不缺乏食物,怎么忍心冒犯我母亲坟茔前的树呢?”从此群鹿驯服顺从,不再触犯。褚无量为此终身不吃鹿肉。守孝期满,召回朝廷恢复原职。开元五年,皇帝将要到东都去,可是太庙坍塌了,姚崇提议说:“这太庙本是苻坚时修建的宫殿,不应当停止这次行程。”褚无量鄙弃他的提议,认为不值得听信,就上奏章说:“帝王阴盛阳衰,先祖就会显现灾变。如今后宫不被宠幸过的宫女,应当全部遣散她们来应对灾变。选拔贤良的人才,抑制奢靡之风,减轻赋税,谨慎施刑,采纳劝谏之言,明察谄媚的人,让断绝禄位的世家得以继承禄位,这样就会天人和谐,灾祸停止。”皇帝认为姚崇的话对,车驾于是向东进发。褚无量又上奏章说:“自古接受天命的君王,定要让消失的振兴起来,断绝的延续下去,尊崇有德行的人,酬报有功劳的人。因此保全别人的封国,胜于救助他的灾难;使别人的后人立世,胜于为他修大墓。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初,内府旧存的典籍,从高宗时就收藏在宫中,次序杂乱无章,褚无量提议请求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来扩充珍贵典籍。天子诏令在东都的乾元殿东厢房分门别类,整理排比,褚无量为此事的主管官员。(褚无量)于是上奏章(请求恩准)闻喜县尉卢僎、江夏县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县尉徐楚璧分类校勘审定。卫尉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光禄寺供给饮食。又诏令秘书省、司经局、昭文馆、崇文馆二馆轮流整理、校订,搜集天下散失的书籍来修补脱漏的文字。不到几年,四库修撰完毕。褚无量去世,享年七十五岁。皇帝听到此事悲伤痛心,加赠他礼部尚书,谥号为文,丧事全由官府供给。三、语言运用(12分)1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C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所选句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所选句子的主语应是上句所讲的“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宾语则是下句的主语,即“内啡肽”,由此得出答案B。【答案】B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3分)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_,也具有借鉴意义。“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强调了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道德修养。_,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_,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根据前面“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和后面“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强调了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道德修养”可以推断此处的内容应该是“而且对每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第二处根据前面“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后面“所以”推断此处是原因且是“三戒”的概括,即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第三处根据后面“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可见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才能做到这样。【答案】而且对每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 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15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项复习,需要落实基础背诵,强化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3分)第二阶段是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3分)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民俗风情都可能涉及文化。文化是经过时间的磨砺依然光泽如新的精神产品,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点、涵养和气质。而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一方文化,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文化得到了彰显,而有些文化却逐渐消失了;有的人有文化教养,有的人内心却是一片文化沙漠。作为一名高中生,领略了我国古代文学大家的风采后,你对现今的文化做何感想?结合身边的文化现象,请以“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1.从对文化的态度着眼,得出“对文化要有敬畏之心”的主题。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文化已成为大国竞争中的一种“软实力”,文化的命运紧紧系着民族的兴衰,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对文化有敬畏之心。2从文化创新层面谈,引出“文化创新与传承一样重要”的论题。“戏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尽管实际结果并不一定如人意,但出发点无可厚非,需要规范和引导。 3从文化的功能着眼,得出“文化并不全然排斥娱乐”的主题。娱乐同教育一样同是文化的功能之一,故“戏说”应有一席之地,不必一棍子打死。4从文化的开放角度立意,引出“对另类文化应开放包容”的主题。文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所以不能抱残守缺,而应以开放、包容、大度的胸怀对待新生事物,以合理的举措促其健康发展。 5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着眼,引出“文化和经济可以双赢”的主题。金钱并不必然意味着堕落、庸俗和罪恶,如果有足够的智慧、开明的思想和宽松的环境,文化和经济可以双赢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