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3683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杭、武平、漳平、长汀一中”四校联考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二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10每题1分, 11-35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中的所有乔木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C池塘中的全部的蛇D一块棉田中的幼蚜、有翅和无翅成熟蚜等全部棉蚜2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它的实施有利于( )A降低出生率B调整年龄组成C降低人口密度D改变性别比例3.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C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C.植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有时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5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每亩杂交水稻田的水稻年产量B某地区野兔每年新增的个体数C每平方米草地中青蒿的数量D某池塘中每立方米水体中鱼的数量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7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9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能够实现物质循环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10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D焚烧稻秆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能量高效利用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但恢复力稳定性低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C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开放,自我调节能力强,而且人类起主导作用D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B.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就越多C.群落的次生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D.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13农田弃耕后的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14森林的边缘到中心地带分布着不同生物,体现了森林群落的( )A营养结构B.年龄结构C.垂直结构D.水平结构15下列属于竞争实例的是( )A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B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C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作用B物质流和能量流是循环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最高营养级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7.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 )A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B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以改善空气质量C在夏季通过缩短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D汶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18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A、B、C、D的能量之和B信息传递仅发生在A、B、C、D、之间C此图不能完整地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DB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一定比A营养级中的少19右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该食物网共有4条 食物链蛇处于多个不同的营养级青蛙和蜘蛛的关 系不只是捕食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 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ABCD20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D. 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21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22.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为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a、b、c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 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5,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23.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图中青蛙和蛇只有捕食关系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能量可被农作物重新利用D.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24图中曲线表示了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已知种群丙为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B种群乙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的增加和 丙的减少所致C乙和甲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25如图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组成和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因素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B流经或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或生态系统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C. 生态系统可以对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D人类活动均对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26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3年乌鸦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 “J”型增长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27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或迁入率,乙为死亡率或迁出率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28某种动物迁入新的环境后,其在8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第8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001A在这8年间,该动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B第5年时该动物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与第2年相比,该动物在第8年时的种内斗争比较激烈D第4年时,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为该种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29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3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稻飞虱的种群密度C.用样方法调查银杏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31下列统计结果的误差产生原因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生物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C丰富度调查:装土样的塑料袋标记弄混D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3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C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D增大物种A、C的种群密度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3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它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动物是植食性动物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34.右图表示物种甲与物种乙的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可在物种甲和物种乙之间相互传递B甲物种含有的能量比乙物种的多C物种甲与物种乙之间是捕食关系D物质在物种甲与物种乙之间是循环的35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一表示碳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B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提供的Cd经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b、c总能量10% 20%Dc处在第三营养级二.非选择题36(10分)请据图回答:(1)图解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图中共有_条食物链,螳螂和黄雀具有 关系。 (3)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原因是_。(4)若螳螂全部迁走,绿色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a,则黄雀最多可获得 能量。37(10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 的方法,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步骤不正确的有_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3)某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探究 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用显微镜定期检测酵母菌数目,如果A管中的10ml酵母液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右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造成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8(10分)科研人员对一块水稻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水稻植株上稻苞虫虫卵的密度应该采用 ,研究水稻田范围内物种的丰富度,属于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2)某科研小组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对蝗虫进行了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模型。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右图模型属于 模型,该模型表明,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K值为 。引入鸭子前,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 只。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地区又进一步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降低蝗虫的 ;另一方面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进行 防治,该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39(10分)图中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 图甲中过程表示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2)图甲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 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4)草原中有些植物被啃食后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使食草动物远离它们,避免被过度啃食,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上杭、武平、漳平和长汀一中”四校联考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1-5D B B D C 6-10D D A B D 11-15A C D D D 16-20B C C B C 21-25D D C D B 26-30D D C C A 31-35B D C D D36. (10分) (1)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1分)(2)两(1分) 捕食和竞争(2分)(3)增多(2分)黄雀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消耗(2分) (4)0.04a(或a/25) (2分)37(10分)(1)抽样检测(1分) 适当稀释菌液(1分)(2)(2分) (3) 温度、营养物质(2分) 2413(2分)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2分)38.(10分).(1)样方法(1分) 群落水平(1分)(2) 数学(1分) N2 (1分) N0 1.03t (2分) 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2分) 生物(2分) 39. (10分)(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只答光合作用也给分(1分) DB(1分)(2)含碳有机物(2分) (3)负反馈(2分) 自我调节(2分)(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