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2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3072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2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2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2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2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1.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我国西北某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注意两幅图分别表示粮食年产量与旱灾、水灾受灾面积的关系;原因要注意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第(2)题,预防措施可从监测预报、修建水利工程、适应干旱环境等角度分析。答案(1)粮食年产量与旱灾受灾面积呈负相关,与水灾受灾面积呈正相关。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旱灾时,作物缺水严重,粮食减产;水灾时,未受灾地区的水分条件改善,粮食反而增产。(2)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或开拓水源、发展集雨工程等);改善灌溉技术(或优化农业结构、推广耐旱的作物品种等)。2.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例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解析图中甲区域多洪涝和湖泊,则地势较低平而为平原;乙区域有冰川必然地势高,同时多滑坡和泥石流而地势落差大,则必然为山地。可依据洪涝灾害和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回答。答案甲为平原,乙为山地。甲地区:修建排水、蓄水、堤坝等水利工程,疏浚湖泊,加强灾害预警预报等。乙地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修建护坡工程,加强灾害预警预报等。(任答三点)3.下面的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解析第(1)题,据图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应对该区域滑坡多发的措施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固稳定变形土体等工程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等。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水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4.下图所示为我国南方河流R河中游某段,该河段雨季水位常在40米左右。此时,该地河谷平原易发生涝渍灾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简析R河河谷平原雨季易发生涝渍灾害的原因。(2)提出治理该地涝渍灾害的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该河谷中部等高线的数值大于两侧,说明河谷中部高、西侧低,因而雨季时两岸支流的河水无法汇入干流,在河谷两侧的洼地汇集,形成涝渍灾害。第(2)题,在干支流修建水库、涵闸等工程措施是有效的措施。答案(1)河谷中部地势高、两侧地势低;雨季时R河水位上涨高于两侧低地,两岸的支流无法自排入河并有R河倒灌的河水进入;径流在河谷两侧的低洼地汇聚,形成涝渍灾害。(2)在干支流的上游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在各支流河口修建涵闸和人工排水设施。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中国城市“逢雨看海”屡屡发生,与之同时,地下水水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并就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了部署。所谓“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以及铺设渗透路面、渗水性停车场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材料二我国某城市建设规划图。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该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理事物在应对城市内涝和地下水水荒中的作用。解析城市内涝主要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地面硬化,城市排水系统跟不上,导致大量的地表径流无法排出。地下水水荒主要是下渗减少。结合材料找出该地区的城市规划应对城市内涝和地下水水荒的效果,从水循环的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组织答案。答案森林草地、绿色屋顶滞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地表径流;渗透路面以及渗水性停车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城市居民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地下水下渗;地下储水池可以储蓄地下水,缓解地下水水荒。(言之有理也可)6.下图示意中国旱灾频次(19511990年)分布。指出A、B旱灾频发区成因的相同之处及目前C旱灾频发区抗旱的可行性措施。解析A、B旱灾频发区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特性鲜明;A旱灾频发区位于云贵高原,B旱灾频发区分布在两广丘陵和南岭山地,所以都具有地形崎岖、水流急的特性。C旱灾频发区抗旱措施一般从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和储备三方面进行。答案相同点: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地形崎岖,落差大、水流急,水分地表存留时间短。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提高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控制人口数量;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任答3点)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解析图示地区位于江南,夏季降水集中;图中居民点位于谷底河边,暴雨时流水易汇聚于此。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大堤、将居民点向海拔较高的地方迁移等方面分析。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8.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图中有海拔、河流、降水量等信息,另外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山地,台风对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同。第(2)题,可从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以及应急措施角度分析。答案(1)甲地:风暴潮、洪涝;乙地:滑坡、泥石流。原因:乙地地处山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2)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建立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任答一点)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民众;加强交通、通讯和供电等设施的维护;渔船靠港,船只停开;(任答一点)加固建筑物和堤坝;建设海防林工程;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任答一点)9.读图,比较A、B两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A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同时这里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滑坡、泥石流灾害。B地地形平坦,降水四季均匀,位于板块内部,地质灾害较少。答案A地比B地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A地: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附近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从而易发滑坡、泥石流。B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地势平坦,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稳定,地质灾害少发。10.浙江省某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9.1%,该市每年都会出现森林火灾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图为20042008年该市各月森林火灾所占百分率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市森林火灾的多发季节,从气象因素分析其多发的原因。(2)简述森林火灾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浙江省某市森林火灾多发季节在2、3、4月份,即冬春季节。根据浙江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受台风和锋面系统影响,降水多,冬季低温干燥,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少,气候干燥,加上多大风,故容易发生火灾。第(2)题,火灾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并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预防措施可以从预测、宣传教育和建立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1)冬春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森林的湿度较低;多大风。(2)危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大量烟雾,造成大气污染;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任答3点)预防措施:加强森林火灾预测预报;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增强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法律法规,依法治火。(任答3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