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244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1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 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C.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 D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2、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3、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4、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 。”据此可知 A司马迁的历史撰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C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没有任何科研价值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限制暴政功能 5、陈天华在狮子吼中说:“明末清初有一个大圣人,是孟子以后第一个人,他的学问、他的品行比卢梭还要高几倍,他著的书虽不及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文中“他著的书”是A焚书 B明夷待访录 C日知录 D船山全书6、宋代理学家“专用心于内”, 缕缕贬斥诸葛亮、王安石,结果“理学在现实社会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中扮演了保守乃至反动派的角色”。这一现象反映出理学A反对空谈,重义轻利 B脱离实际,讲求事功C谈论心性,鄙视事功 D 崇尚空谈,急功近利7、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C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8、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9、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开启”始于A春秋战国B西汉C 明清D 宋代10、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B政治制度的缺失C人性的复杂微妙 D社会风气的影响11、甲骨文中的一个“衣” 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 A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 B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 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12、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 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A. B. C. D.13、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发明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14、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A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C使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D主张“信仰得救”,给人以精神的自由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审判与处死了英王查理一世。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16、 2006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几位意大利影评专家最后这样评述冯小刚的夜宴:“无论从情节还是从结构而言,夜宴都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时代设置 ,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可知,这些影评专家认为A艺术应该做到内涵与形式统一 B.世界文化出现多元化的发展C.中国影视情节符合西方人口味 D.艺术价值源于对现实的演绎1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18、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A否定神旨B忽视道德C善于诡辩D轻视教育19、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墨子B韩非C普罗塔戈拉D苏格拉底20、 “通俗文学大大超过了拉丁文学,大量的、极其丰富的通俗文学作品表达了新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特色。科学工作开始动摇了对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的盲目崇拜,但大部分仍保留着先验的、异想天开的纯理论研究。”由此判断,材料所述历史时期的杰出代表应是A彼特拉克B牛顿C卢梭D达尔文21、“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22、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23、1500年,欧洲出现了1000多家印刷厂,出版了大约4万册书。其中一半是宗教类书籍,其他的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经典作品、法律手册、哲学著作以及大众读物等。这一现象说明A大众对于获取知识的渴望B罗马法在欧洲开始其复兴C只有一半欧洲人关心宗教D意大利文艺复兴走向高潮24、史学家陈衡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时说道:“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所说的“反动”主要指的是A否认宗教神学B追求高雅精致C享受现世人生D反对君主专制25、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D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26、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A排斥世俗生活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C主张信仰自由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27、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这里“批判”的本意是强调A批驳否定B批评指正C质疑分析D理解同情28、伏尔泰认为:“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这表明他A肯定了教会的统治权威B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C主张在理性的宗教信仰D与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29、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A世俗王权的演变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C教会势力的演变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30、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已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路德这番言论意在A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B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31、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32、法国启蒙运动主将、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若无英国人,理性和哲学在法国可能还处在最可鄙的蒙童状态。”据此推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狄德罗忽视了法国人对理性的创造性 B英国启蒙思想直接导致法国启蒙运动C牛顿力学体系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D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33、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34、19世纪70年代某画家写到:“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由此可推断,他的绘画风格应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35、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36、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与其属于同一世纪的中国科技成就是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授时历 D农政全书37、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A人民主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38、 “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39、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说明当时A.城市商业高度繁荣 B文化生活丰富多样C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D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40、“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宜行步,三步五步四海五洲”这说明的是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D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二、非选择题:(40分)41、(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家思想的理论化为整个社会组织起了一张道德的网,而忠孝思想是这张网上极为核心的一环。儒家提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种移孝作忠的道德观念,孟子认为:“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将孝悌思想作为极高的伦理秩序,用舆论和道德的力量为政权的稳定提供支撑,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选官理念忠臣必出孝子之家,汉代举孝廉制就是这一理念具体化的表现。在这种家如一国,国如一家的家国体制里,森严的等级尊卑秩序很容易得到执行,从家庭到整个社会,人人亲至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这种仁孝之治的本质就是等级秩序,将基本的人伦扩张为社会的秩序,麻痹人的意识的规则,颇令人诟病,它的存在对维护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农耕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节选邝漫华农耕和游牧民族节日内涵中的秩序和力量比较研究 材料二: 希腊政治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遗产。政治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同国家的起源和性质、政体的分类、比较政治研究、理想国家的原则、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等,都在他们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其他一些问题如政治与教育、经济、军事、人口、宗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问题,都被广泛涉及。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政体、民主、自由、正义、宪法、法治、公民等,最早都是希腊人在城邦的背景下提出并作出了解释。它们经过后世政治思想家继承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作出创造性的阐释,从而流传到当代。 节选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忠孝”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12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忠孝思想和古希腊文化对近代中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共同的现实意义。(12分) 42、(16分)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商人笃信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信条,形成了“重义轻利、贵理贱利”的主导思想,功利行为严格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在经营过程中恪守儒家“诚实守信”的原则,个别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其他商人与顾客的谴责和冷落,最终被排除出局,从此无颜归故里面对父老乡亲。贯穿他们业务及生存之道的仍是“以商致财,以财守本”的儒家观念,他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是晋中商人最终的归途”。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对晋商兴衰的影响 材料二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即使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新教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儒学和新教伦理财富观念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导致两者不同的社会根源。(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财富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答题纸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41、 42、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15BABDB 610CADDC 1115BCADC 1620AABCA 2125CBACC2630DCCAB 3135CCBBD 3640DBDDC二、非选择题(41题24分,42题16分)41、(1)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2分)强化尊卑等级观念(2分) 为统治阶级服务(2分) 家国一体、强化君权、父权(2分)(以上答出三个角度,可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共计6分。)原因: 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中国主流思想地位(2分)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影响(2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2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满分6分。)(2)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禁锢人们思想,使中国近代化社会习俗变迁缓慢。(2分)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推动中国近代爱国思潮兴起。 (2分)对近代西方影响:促进西方人文主义发展(2分)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分)有利于近代西方多元文明的发展(2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满分10分。)共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现代社会民主法治建设和世界各国和谐、稳定发展,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2、(1)不同:儒家主张重义轻利,获取财富的目的是固守本业、光宗耀祖。新教伦理鼓励劳动致富、禁欲节俭,获利的目的是为了荣耀上帝。(6分) 根源: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西方:资本主义勃然兴起。(4分) (2)影响:儒学财富观有利于商业中的诚信经营;阻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新教财富观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