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阶段学业水平测试题1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177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阶段学业水平测试题1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阶段学业水平测试题1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阶段学业水平测试题1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阶段学业水平测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阆州(lin)点缀(zhu) 臆断(y) 混混沌沌(hn)B徘徊(hui) 浸渍(z) 歆羡(qn) 长歌当哭(dn)C落蕊(ru) 伶俜(pn) 禁掖(y) 穷兵黩武(d)D踌躇(ch) 颓废(tu) 牡蛎(n) 强悍善战(hn)解析:A阆(ln)州;B.歆(xn)羡,长歌当(dn)哭;D.牡蛎(l)。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浩劫藤椅纨绔哀婉动人B聒噪怪诞揶揄沸反盈天C暇想猖狂下颚大有裨益D煽动俨然惘然阳光灼烁解析:C暇想遐想。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诺贝尔奖得主必须尽一个义务,那就是_时要发表一个演说。一般演说都是在颁奖当天发表的。要通过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大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实现好中选优提供科学的制度_。作为民生之本,尽管就业形势仍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在_就业上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个有助于就业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全力铺就。如果雨下得太久,就会使地里的种子、低地的土豆烂掉,但它对高地的草还是有好处的,它_对高地的草很好,对我_是很好的了。A授奖保证扶植即使/也B授奖保证扶持既然/也C受奖保障扶植即使/也D受奖保障扶持既然/也解析:“授奖”是颁奖的意思。“受奖”是受到奖励的意思。保障: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而且多指大的方面。保证:指起担保作用的事物或条件,除了指大的方面外,还可指日常生活方面的。扶持:扶助、护持。扶植:支持培植。 即使:表让步假设。既然:用于上半句,指出已经成为现实的或已肯定的前提,下半句根据这个前提推出结论,常用“就、也、还”跟它呼应。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B在全球银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却实现了业绩上的突破,工商银行去年的净利润居高不下,首超千亿。C自有高洪波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传闻以来,各路媒体或力挺,或质疑,热闹之极,唯有号称足球第一媒体的足球报却不赞一词。D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解析:A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属于“望文生义”;B.居高不下:居于高位,没有向下的可能;D.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贬义;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答案:C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大量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来增长孩子的智力。这就陷入了子女教育的误区。B不久前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来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C德川时代的日本,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实在是得益于中国儒家“仁爱观念”和“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D这些书虽有多方面的意义,但我以为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便是生动弘扬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具有特殊的精神魅力。解析:B语序不当,“每天”放在“有五万人”之前;C.句式杂糅,删掉“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D.“弘扬”与“精神世界”搭配不当。答案:A二、论述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北京:中轴线上的都城“中国”的“中”字,是对于古代城市中轴线的最好的图示。从这个象形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座四方的城池,和贯穿城池南北的中轴线。现在的问题在于,中轴线先于城池,还是后于城池?它在中国人的城市观念中发生过怎样的影响?显然,中轴线为我们进入古代城市提供了一条最便捷的途径。北京是一座至今几乎完整保存着中轴线的城市。尽管我们无法目睹这座都城的建造过程,但它的城市格局,却对我们充满暗示。城墙、坛庙、集市、街道以其严谨的对偶表明了中轴线的重要性。它像树干一样滋养了日益繁密的枝叶。这使我想起童年时做剪纸游戏时,先对折出一道深深的折线,那些繁复的花纹才有可能在折线两端以对称的方式依次出现。中国人的房屋、城市以方形为主,这也许与天圆地方的观念有关。而在这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坐标原点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商代甲骨文中,也透露出当时中国人已经具备关于东西南北中的认识。在所有的方位中,“中”无疑至关重要。它是空间的起点,是所有方向的交汇处,因而,它是最尊贵的方位。无论对于一个家族、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国家,莫不如是。“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吕氏春秋慎势篇)周礼考工记中对于宫城建设格局有着严格的规定,表明了宫城位于都城中心的原则。此后,随着礼衰典废,克己复礼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选择,并因后世尊儒而成为中国人文思想的一条主线。但是,耐人寻味的是,周礼中的建城思想在许多王朝中并没有得到贯彻。即使在独尊儒术的汉代,都城格局也很分散,大多根据自然条件布局,缺乏严谨的规划。这是我们在许多古都无法寻找到一个清晰的城市中轴线的原因。金朝在北京规划中都时,开始借鉴宋朝的城市规划经验,设置了一条城市中轴线。元朝忽必烈进京,规划元大都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建立一座中心台。关于这条轴线与这座都城的关系,是本书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所幸的是,这条中轴线以其巨大的魅力和严谨的科学性,抗拒了时间的损毁,一直延续到今天。梁思成先生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作为一座曾经浩劫的古代都城,北京的城墙、民居、街巷都曾遭遇灭顶之灾,惟有中轴线保持着原有的完整性,使得我们这些后来者有机会亲历这座都城的秩序和美。进入北京的方式有很多,但从中轴线进入北京,或许是最好的一种。它不仅是空间的线索,也是时间的线索。从元代到共和国,几乎所有的历史都能从这条轴线中找到依据。这也是许多旅行者在抵达北京后,最先踏访中轴线的原因。二二年秋天,北京电视台制片人吴群找我,准备投拍一部以中轴线为线索呈现北京八百多年建都史的人文纪录片。这部片子使我有机会悉心打量这座不平凡的城市。从那以后,我用了两年时间为那条七点八公里的中轴线寻找历史证据,访问了许多历史见证人,并把剧本拓展为一部书稿。 由于在写作时需要考虑电视受众,因而,即使将其转化为著作,也充其量只是一个普及读本,但我相信面对北京,所有的书写者都不会流露出轻慢的表情,他们会谨慎对待笔下的每一字。这座坚硬同时脆弱的古都将会使所有与之相关的话题显得庄重沉静,小心翼翼。6对文中的“中轴线”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处于中间位置的一条轴线,它贯穿于城池的南北。B“中国”的“中”字,是对于古代城市中轴线的最好图示。C中轴线的“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空间的起点,是所有方向的交汇处。“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D从周礼考工记中看,我们现在所说的中轴线是古代典籍周礼中建城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解析:C这里仅仅介绍了“中”的重要性,并非是对“中轴线”的正确解说。答案:C7对“从中轴线进入北京,或许是最好的一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轴线处于整个北京城的中轴上,在这条线上,走到北京的各处显得最为便捷。B这条中轴线,体现着作为历史古都北京的空间和时间的线索。C在这条中轴线上可以最迅速地解读出北京的历史。D这条中轴线使北京具有独有的壮美秩序。解析:B既表现出进入北京的便捷,又可以从中找出从元代到今天的历史。答案:B8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我国现在要找一座具有几乎完整地保存着中轴线的城市,那么这座城市找上北京就不会错。B因为有了中轴线,北京像树干一样滋养了日益繁密的枝叶,使城墙、坛庙、集市、街道均以对称的方式依次出现。C具有八百多年建都历史的北京,当人们面对它的时候,往往会流露出庄严的表情,会谨慎地对待下笔的每一个字。D北京是座坚硬同时脆弱的古都,它的中轴线因为有巨大的魅力和严谨的科学性,抗拒了时间的损毁,一直延续至今。解析:B不是“北京像树干一样”而是“中轴线像树干一样”。答案:B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郑当时传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节选自史记郑当时列传)【注】洗沐:指官员休假。算:竹器。推毂:推荐。僦人:指承揽运输的人。逋负:拖欠款项。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名:称呼的名字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辈分D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解析:D稍:逐渐。答案:D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B均为人称代词,可译为“他”。A.介词,从;介词,比。C.介词,表凭借;连词,表目的。D.表转折,然而;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的样子。答案:B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3分)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郑庄行,千里不赍粮卒后家无余赀财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ABC D解析:是表现他好交友。是写他的喜好及他敬慕长者。表现他为国荐贤。说明他交游广泛。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而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微,却能结交天下名士。B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他也会向皇帝推荐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C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他,使他丢了官职。解析:D句中“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司马安乘隙诬陷他”与原文不符。答案:D13翻译文言句子。(8分)(1)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3分)译文:_(2)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2分)译文:_(3)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3分)译文:_答案:(1)(郑庄)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2)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3)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他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是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汉朝。 汉高祖刘邦命令原先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此道诏令。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郑庄以仗义行侠而自豪,他把张羽从困难中解救出来,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时,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所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像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是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之职。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候。”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地对待别人。郑庄很廉洁,又不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来供给门客。 然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天下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像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和武帝的意旨,不敢明断是非。在他晚年时,朝廷征战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 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长史。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他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财。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 杜甫【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要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答案: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可结合注释作答。答案:“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致君尧舜上,_。(2)_,春风花草香。(3)丹青不知老将至,_。(4)血沃中原肥劲草,_。(5)岂有豪情似旧时,_。(6)虎踞龙盘今胜昔,_。(7)不似春光,胜似春光,_。(8)山舞银蛇,_,欲与天公试比高。答案:(1)再使风俗淳(2)迟日江山丽(3)富贵于我如浮云(4)寒凝大地发春华(5)花开花落两由之(6)天翻地覆慨而慷(7)寥廓江天万里霜(8)原驰蜡象四、语言表达应用(16分)16一种意思,可以形象表达,也可以抽象表达,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处填写出相应内容。(4分)示例:形象表达:快刀斩乱麻抽象表达:做事果断(1)形象表达:_抽象表达:大度宽容(2)形象表达:眉毛胡子一把抓抽象表达:_(3)形象表达:_抽象表达:事物彼此毫不相干(4)形象表达:众人拾柴火焰高抽象表达:_答案:(示例)(1)宰相肚里能撑船(2)主次不分(3)风马牛不相及(4)团结就是力量(所写内容合乎要求即可得分)17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人在文字里前行,_,_。带上心情去文字里旅游,_,_,_我们就陶醉了,微笑与泪水变化着表情,那铅字就幻化成感受,我们的路途有多样的心情相随。退去虽然退去,而心中早已涌起了某种情怀一个个字像火车窗外的风景沿途有灿烂如阳光的喜也有淅沥如雨的哀有随风而逝的怒_答案:18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少学校在某些景点、设施上分别写上一句简短整齐有一定文采的标语,以对师生起到告诫、劝勉、激励、怡情等作用。请根据示例,仿写两个句子。注意切合对象的特点,有意蕴,各不超过18个字。(4分)示例:读书亭:入亭无杂念,开卷有书声。(1)蓄水池:_(2)翠竹:_答案:蓄水池:只有先充实自己,才能服务于别人。翠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也虚心。19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1)以红楼梦为主语_(2)以曹雪芹为主语_答案:(1)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2)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五、实用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杉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从大足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账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便把人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 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一个季节的活力。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征象,/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莫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乱真。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们也都参与了劳动。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有改动)20“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反映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时怎样的生活状况?(4分)_解析:“清炖”“红烧”对应的是上文中的“两条草鱼”,其生活状况要结合上文来理解,重点抓住“通货膨胀”“冷漠和不耐烦”等词语。答案:为了给患病的林徽因补充营养,梁思成不得不将一支伴随二十年的心爱的金笔和一只从美国购得的手表拿去当铺当掉,当出的价钱却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这反映了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冷漠的账房先生又乘人之危,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陷入了极度的生活困窘之中。2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5分)_解析: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阳光和小鸟,很明显是首尾照应。写作特点与作用则可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作答。答案: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阳光和小鸟,明艳的阳光与欢快的小鸟,构成生命的色彩与活力。这些景物描写不仅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而且烘托了文章主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看到窗外充满生机的景物,反衬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结尾部分更为热烈明快,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则是林徽因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礼赞。22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_解析:第3段写她劳累过度、疾病缠身,49段写她生活贫困,16段写她事业受阻。答案:(1)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无钱医治。事业受阻,经费枯竭,出版刊物非常困难。物价飞涨,生活陷入极度贫困的境地。(2)林徽因虽然生活在离乱和贫病交加的困苦中,但却与命运顽强抗争,表现出热爱生活、钟情事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六、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人说:人一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那么,你渴望在什么样的路上?你又希望以怎样的姿态在路上?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这是一个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非常宽广的话题。在人生行进的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有喜悦,有忧伤。我们遇到的或是经历的事,有的一闪而过,如过眼云烟;有的却难以磨灭,刻骨铭心。我们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喜悦;我们的失败,又启迪我们什么。当我们在路上留下勤勉攀登的足迹时,生活回报给我们累累的硕果;当我们把真诚与微笑一路洒下,我们看到了人间永恒的春天回顾你在路上遇到的种种状况,想想在路上怎样才能坚实前行,望望你明天将要走的路,你一定会思绪万千,感受颇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