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973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4)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4)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4)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25题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50分)1表示下列变化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氨水显碱性:NH3H2O NH4+OHBNa2S溶液显碱性:S2+2H2O H2S+2OHC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42DFeCl3溶液显酸性:Fe3+3H2OFe(OH)3+3H+2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可去除油污B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C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D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Fe(OH)3胶体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4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2CO2(g)+N2(g),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K时平衡常数为l10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C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D570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故使用催化剂并无实际意义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6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有amolA生成的同时生成3amolB;A、B、C的浓度不再变化;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A、B、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3:2。A B C D7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C(g)H0。开始充入2mol A和2mol B,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再充入2mol A,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B如果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C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减小D再充入1mol C,C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8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A(g)+nB(g)cC(g)+dD(g), C物质的浓度(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0 BH0、S0、S0 DH0、S09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NH4+NH2-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微粒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c(NH2-)10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 pHc(OH-)的溶液 25下pH=6的溶液 能使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A B C D11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1mol/L的甲酸溶液中c(H+)约为0.01mol/LB甲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C10mL1mol/L的甲酸恰好与10mL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浓度下,甲酸的导电性比二元强酸溶液的弱12室温时,将xm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且a+b=14,则pH7B若10x=y,且a+b=13,则pH=7C若ax=by,且a+b=13,则pH=7D若x=10y,且a+b=14,则pH713常见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物质H2CO3HClOHAlO2电离常数(25)Ka14.410-7Ka310-8Ka6.310-13Ka24.710-11A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lO-CO2H2OHClOHCO3-B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lO-CO2H2O2HClOCO32-CNaAlO2溶液中加入过量CO2:AlO2-CO22H2OHCO3-Al(OH)3D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AlO2-CO23H2OCO32-2Al(OH)314人的血液中存在H2CO3HCO3这样“一对”物质,前者的电离和后者的水解两个平衡使正常人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之间血液中注射碱性物质时,上述电离和水解受到的影响分别是( )A促进、促进 B促进、抑制 C抑制、促进 D抑制、抑制15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已知条件热化学方程式A中和热为57.3 kJ/mol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H114.6 kJ/molB合成氨反应生成0.1 mol NH3时放出a kJ热量N2(g)3H2(g)2NH3(g)H20a kJ/molC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H2(g)1/2O2(g)H2O(g)H285.8 kJ/molD碳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2C(s)O2(g)2CO(g)H787 kJ/mol16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温度/K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H2)c(CO)c(CH3OH)c(CH3OH)4000.200.1000.0804000.400.200500000.100.025A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中的大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2)大于容器中c(H2)的两倍D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中的大17室温下向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pH=7时,c(Na+)=c(A)+c(HA)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18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2H3B H1H3 CH1+H3=H2 DH1+H2H319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 (kJ)是( )A 194 B391 C516 D65820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OH-)和c(H+)都减小 B溶液的PH增大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中c(H+)增大21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X(g)+ Y2(g) 2XY(g) 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I中,甲、乙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c(HRO3-)c(H+)c(RO32-)c(OH-)Bc(H+)+c(H2RO3)=c(RO32-)+c(OH-)C两溶液中c(Na+)、c(HRO3-)、c(RO32-)分别相等Dc(Na+)+c(H+)=c(HRO3-)+c(RO32-)+c(OH-)25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AgClAgIAg2CrO4 BAgClAg2CrO4AgI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第II卷(非选择题,共5题50分)二、实验题(7分)26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1)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_为止。(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mL。(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C)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D)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4)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_(列式并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4位)。三、填空题(4题共43分)27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2)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16 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kJ。(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4)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途径I:C3H8(g) + 5O2(g) = 3CO2(g) +4H2O(l) H-a kJmol-1途径II:C3H8(g) =C3H6(g)+ H2(g) H+b kJmol-12C3H6(g)+ 9O2(g) = 6CO2(g) +6H2O(l) H-c kJmol-12H2(g)+O2 (g) = 2H2O(l) H-d kJmol-1 (abcd均为正值)请回答下列问题: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I放出的热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由于C3H8(g) =C3H6(g)+ H2(g) 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b 与a、c、d的数学关系式是_。28.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 + 2NO(g) N2(g) + CO2(g) H,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时间/min浓度/(mol/L)01020304050NO2.01.160.800.800.960.96N200.420.600.600.720.72CO200.420.600.600.720.72(1)根据图表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_molL1min1;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2)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双选)A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B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C通入一定量的NO D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3)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_ (填“升高”或“降低”),H_0(填“”或“”).29.现有常温下的六份溶液:0.01molL1CH3COOH溶液;0.01molL1HCl溶液;pH=12的氨水;pH=12的NaOH溶液;0.01molL1CH3COOH溶液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0.01molL1HCl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1)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填序号,下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的是_。(2)若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_(填“”“”或“=“)。 (3)将混合,若有c(CH3COO-)c(H+),则混合溶液可能呈_(填序号)。A酸性B碱性C中性30现有NH4Cl和氨水组成的混合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填“”、“”或“=”):(1)若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中c(NH4+)_c(Cl-)。(2)若溶液中pH7,则该溶液中c(NH4+)_c(Cl-)。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Na2CO3、NaHCO3、HCl(3)溶液中按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_;(4)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 _molL-1;(5)将10mL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_molL-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6)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7)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是_;(8)已知25 时,KspCu(OH)2=210-20,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L-1,如要生成Cu(OH)2 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使之大于_。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A、NH3H2O为弱电解质,电离用“”,A正确;B、硫离子水解应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B错误;C、硫酸氢钠为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C正确;D、FeCl3是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Fe3+3H2OFe(OH)3+3H+,溶液显酸性,D正确。答案选B。考点:电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的强弱及多元弱酸根离子的分步水解2B【解析】试题分析:A纯碱水解,溶液显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与盐类水解有关,故A不选;BNaCl防腐主要利用的是高浓度的盐溶液使细胞脱水死亡而达到防腐的作用,与水解无关,故B选;C泡沫灭火器(成分为Al2(SO4)3、NaHCO3溶液)的灭火原理是利用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双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铝沉淀,与盐类水解有关,故C不选;D制Fe(OH)3胶体利用是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水解,与盐类水解有关,故D不选;故选B。考点:考查了类水解的应用的相关知识。3B【解析】试题分析:A加热,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选;B浓硫酸与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不生成氢气,或发生钝化,故B选;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铁置换出铜,形成铜铁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故C不选;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不选;故选B。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4C【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一定量的NO和CO,A错误;B尾气温度已经很高,再升高温度,反应速率提高有限,且消耗更多能源,意义不大,B错误;C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C正确;D研制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解决反应极慢的问题,有利于尾气的转化,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与尾气治理的有关知识。5C【解析】试题解析:A、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g)N2O4(g),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平衡体系颜色变深,该反应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反应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降低,颜色又变浅,由于移动的目的是减弱变化,而不是消除,故颜色仍比原来的颜色深,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不选;B、存在平衡2SO2+O2(g)2SO3(g),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有利于合成SO3,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不选;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C选;D、反应为可逆反应,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不选,答案选C。考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6B【解析】试题分析: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A与生成B都是逆反应方向,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与反应是否平衡无关;A、B、C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不相等,所以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不相等,所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与各物质的分子数目之比无关,所以A、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名师点晴】能否作为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需要关注反应条件,是恒容容器,还是恒压容器;关注反应特点,是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关注特殊情况,是否有固体参加或生成。以下几种情况不能作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I2(g)H2(g)。全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I2(g)H2(g)。全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7D【解析】试题分析:A再充入2 mol A,A的浓度增大,则平衡右移,但A的转化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相比较,加入的多,转化的少,转化率反而减小,A错误;B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B错误;C如果增大压强,平衡不一定右移,B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变化,如加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C错误;D再充入1 mol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的浓度增大,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平衡时C的浓度增大,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名师点晴】该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的特点,结合方程式以及影响因素解答该题,C选项是易错点,注意惰性气体对平衡状态的影响。“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8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当压强不变时C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C的含量降低,这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即S0,答案选A。【考点定位】考查可逆反应图像分析【名师点晴】有关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表题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在审题时要注意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9C【解析】试题分析:A、液氨电离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液氨中含有 NH3、NH4+、NH2- 等粒子,A正确;B、液氨中 c (NH4+ )与 c (NH2- )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所以只要温度一定,液氨中 c (NH4+ )与 c (NH2- )的乘积为定值,B正确;C、液氨的电离是微弱的,所以液氨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c (NH4+ )=c (NH2- )c (NH3 ),C错误;D、只要不破坏氨分子的电离平衡,液氨电离出的NH4+ 和NH2- 的物质的量就相等,因为溶液的体积相等,所以c (NH4+ )=c (NH2- ),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的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10D【解析】试题分析: pHc(OH-)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正确; 25下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正确;酚酞变色范围是810,能使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你一定显酸性,错误,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名师点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决定的: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利用pH或107mol/L判断时需要注意溶液的温度。11A【解析】试题分析:A、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假设甲酸全部电离,此时的c(H)=1molL1102molL1,因此说明甲酸是弱酸,A正确;B、甲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只能说明显酸性,B错误;C、只能说明它属于一元酸,不能说明属于弱电解质,C错误;D、强酸有可能是一元酸、二元酸,相同条件下,一元强酸的酸性弱于二元强酸,因此不能说明甲酸的导电性弱于强酸,就属于弱酸,应说成:相同条件下,甲酸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的导电性弱,D错误,答案选A。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等知识。12D【解析】试题分析:常温下pH=a的稀NaOH溶液中c(OH-)=10a-14mol/L,pH=b的稀盐酸中c(H+)=10-bmol/L,则A若x=y,且a+b=14,则,即n(H+)=n(OH-),酸碱恰好中和,溶液呈中性,pH=7,A错误;B若10x=y,且a+b=13,则,即n(H+)n(OH-),反应后溶液的pH7,B错误;C若ax=by,且a+b=13,则,所以n(H+)n(OH-),反应后溶液的pH7,C错误;D若x=10y,且a+b=14,则,所以n(H+)n(OH-),反应后溶液的pH7,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酸碱混合的计算和判断13B【解析】试题分析: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说明电离程度越大,酸性强,A、HCO3的电离平衡常数小于HClO,NaClO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发生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HCO3,故说法正确;B、HClO的电离常数大于HCO3,因此通入少量CO2得到是的HCO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HCO3,故说法错误;C、偏铝酸的电离常数小于碳酸,利用酸性强制取酸性弱的,发生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2-CO22H2OHCO3-Al(OH)3,故说法正确;D、偏铝酸的电离常数小于HCO3,通入少量CO2,发生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O2-CO23H2OCO32-2Al(OH)3。考点:考查电离常数、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等知识。 14B【解析】试题分析:碱性物质可以结合碳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对碳酸的电离是促进作用,对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其抑制作用。考点:电离和水解的影响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生成的难溶性硫酸钡存在溶解平衡,溶解吸热,反应热不正确,A错误;B、合成氨反应生成0.1 mol NH3时放出a kJ热量,则生成2mol氨气放出的热量是20akJ,热化学方程式正确,B正确;C、生成物应该是液态水,C错误;D、生成物应该是二氧化碳,D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名师点晴】明确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含义是答题的关键,即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选项A是易错点,注意硫酸钡的难溶性和溶解吸热。16D【解析】试题分析:A、分析、中数据知反应开始时中加入的H2、CO与中加入甲醇的物质的量相当,平衡时甲醇的浓度:,温度:,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A错误;B、相当于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二分之一,该反应正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中的小,B错误;C、和对比,相当于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二分之一,该反应正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中氢气的浓度小于中氢气浓度的2倍,和对比,平衡逆向移动,氢气浓度增大,故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2)小于容器中c(H2)的两倍,C错误;D、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中的大,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判断与计算以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名师点晴】解答时注意利用好放大缩小思想:该方法适用于起始投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它指的是将反应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定的倍数,使起始物质的浓度相同,则在一定条件下,可建立相同的平衡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缩,使其还原为原来的浓度。分析在压缩过程中,平衡如何移动,再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相关量的变化情况。17D【解析】试题分析:Aa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A,由于溶液的pH=8.7,显碱性,说明该盐是强碱弱酸盐,HA是弱酸,在溶液中A-发生水解反应:A-+H2OHA+OH-,当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但是溶液中水解产生的HA的浓度大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c(HA)c(H+),A错误;Ba点A-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时HA过量,溶液呈酸性,HA电离出H+ ,抑制水的电离,因此二者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B错误;C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 c(Na+)=c(A)+c(OH-),由于pH=7,所以c(H+)= c(H+),故溶液中c(Na+)= c(A),C错误;Db点HA过量一倍,溶液存在NaA和HA,溶液呈酸性,说明HA程度大于A- 水解程度,则存在c(A-)c(HA),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酸、碱混合溶液的定性分析、判断的知识。18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2(aq)+SO42(aq)+5H2O(l),H10;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s)Cu2(aq)+SO42(aq),H20;根据盖斯定律知,CuSO45H2O受热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 H3=H1H20。A、根据上述分析知,H20,H30,则H2H3,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知,H10,H20,H3=H1H2,结合相关数学知,H1H3,B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知,H3=H1H2,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知,H10,H20,H1+H2H3,D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H大小比较、盖斯定律应用。【名师点晴】明确反应热中H的含义,特别是放热反应中H0,吸热反应中H0以及灵活运用盖斯定律是答题的关键。即首先要掌握H的概念、意义和H大小比较原则,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H0;H大小比较要带符号比,即吸热反应的H大于放热反应的H;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H越大;然后根据题给信息,结合盖斯定律理清相关过程的H,结合相关数学知识进行作答。考点:考查19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可知H3=-(H2-H1)=-2752 kJmol-1-(-534 kJmol-1)=2218 kJmol-1,断裂1 mol N-H键所需能量=(2218 kJ-500 kJ-154 kJ)=391 kJ,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 B【解析】试题分析:A因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则氢氧根浓度增大,故A错误;B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根据Kw值不变,所以氢氧根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B正确;C醋酸是弱电解质,则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将促进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故C错误;D因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B。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21D【解析】试题分析:该可逆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A、图I中,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改变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原来平衡点没有接触点,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所以K1=K2,错误;B、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计量数之和改变,图II中,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说明加入的是催化剂,平衡状态甲与乙反应物转化率相同,错误;C、根据B知,改变的条件是催化剂,错误;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产物含量减少,如果改变的条件是温度,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则乙温度高于甲,正确。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分析。22A【解析】试题分析:A.升温,醋酸钠溶液的pH增大,说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A项正确;B.在稀释相同倍数后,氟化氢溶液的导电性强,说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但温度不改变,KW不变,B项错误;C.从图像分析,T2温度下先到平衡,说明温度高,温度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较小,说明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错误;D.从图像分析,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高,则金刚石变成石墨为放热反应,焓变H =H2H1,D项错误;答案选A。考点: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反应热和焓变23B【解析】试题分析: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中,只有温度和催化剂才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浓度和压强改变的是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个数,而不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24B【解析】试题分析:若盐是NaHSO3,则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酸性,溶液中还存在水电离产生的H+,所以c(H+)c(RO32-);若盐是NaHCO3,则水解大于电离,c(OH-)c(H+),故A错误;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H+)+c(H2RO3)=c(RO32-)+c(OH-),故B正确; 两溶液中c(Na+)相等,由于NaHSO3溶液呈酸性,电离大于水解,c(RO32-)c(HRO3-);而NaHCO3溶液呈碱性,所以c(RO32-) c(HRO3-),故C错误; 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RO3-)+2c(RO32-)+c(OH-),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浓度比较。25C【解析】试题分析:饱和溶液中:对应化学式相似的AgCl和AgI来说Ksp越小Ag+浓度越小,即AgClAgI;Ag2CrO4溶液中Ag+的浓度为,AgCl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1.810-10)0.5,所以有Ag2CrO4AgClAgI,正确;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26(1)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2)26.10(3)C(4)0.1044mol/L考点: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27(1)N2H4(l)+2 H2O2 (l) = N2(g)+ 4 H2O (g) H= - 641.625 kJmol-1 (2分)(2)408.8 (2分)(3)生成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2分)(5)等于(2分) 小于(2分)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2分)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应用。28(1)0.03;056(或9/16)(2)BC;(3)降低;c(HCl),等体积混合,NH3H2O有剩余,溶液显碱性,因此盐酸多一些,即;(3)醋酸是弱酸,此时的pH2,盐酸是强酸,此时的pH=2,稀释10倍,前者大于后者,pH相同,NH3H2O属于弱碱,进行稀释促进电离,因此前者大于后者,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反应后溶液显中性,稀释相同倍数,碱性仍然是碱性,前者大于后者;(4)两者等体积混合,溶质只有CH3COONa,此时的离子浓度:c(Na)c(CH3COO)c(OH)c(H),溶液显碱性符合题意;如果醋酸过量,溶质为CH3COONa、CH3COOH,醋酸的电离大于水解,即c(CH3COO)c(H),溶液显酸性;当溶液呈现中性,也符合题意,因此选项ABC符合题意。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等知识。30(1)=(2)(3)c(Na+)c(HCO3-)c(OH-)c(H+)c(CO32-)(4)0.1(5)10-12(6)Al2O3(7)Al3+3HCO3-=Al(OH)3+3CO2(8)5【解析】试题分析:(1)常温下,pH=7的溶液呈中性,则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H+)=c(OH-)+c(Cl-),所以c(NH4+)=c(Cl-);(2)若溶液的pH7,如为碱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H4+)+c(H+)=c(OH-)+c(Cl-)可得c(NH4+)c(Cl-);(3)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可知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并结合溶液中存在的水的电离平衡,则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为c(Na+)c(HCO3-)c(OH-)c(H+)c(CO32-);(4)溶液NaHCO3中存在物料守恒,溶液中碳元素所有存在形式浓度总和等于钠离子浓度,得到c(CO32-)+c(HCO3-)+c(H2CO3)=c(Na+)=0.1mol/L; (5)取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溶液浓度为原来的,为0.01mol/L,由Kw=c(OH-)c(H+)可知,c(OH-)=10-12 molL-1,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6)AlCl3在加热时水解生成Al(OH)3和HCl,HCl易挥发,蒸干灼烧Al(OH)3分解后得到Al2O3;(7)硫酸铝和碳酸氢钠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8)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L,如果生成Cu(OH)2沉淀,则应有c(OH-)mol/L=10-9mol/L,则c(H+)mol/L=10-5mol/L,所以pH-lg(10-5)=5。【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原理及盐类水解应用。【名师点晴】明确盐的性质及盐类水解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题是(4)题,知道该混合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物质的量,难点是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排列,根据Ksp=c(Cu2+)c(OH-)2=210-20,根据Cu2+离子的浓度计算OH-离子的浓度,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氢离子浓度,并以此计算溶液pH值。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