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796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白水高中上学期高二化学12月月考第I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5分,共55分)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密度B的物质的量浓度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物质C的百分含量 各气体的物质的量当有1molB气体分子断键,同时有1/2molC气体分子断键A B C D2对于可逆反应A(g)+ 2B(g)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3既能用来鉴别甲烷与乙烯,又能用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以提纯甲烷的方法是 A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通过足量的溴水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2 D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醋酸的电离程度:abcB溶液的pH值:bacC蘸取a点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值一定偏大D若分别取a、b、c三点的溶液各10 mL,各用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abc5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滴定终点充满溶液;取碱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取完后,充满溶液;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再用待测液润洗;滴定时摇动锥形瓶将液体溅出瓶外;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出液体,溅至锥形瓶外;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A B C D6已知:常温下浓度为0.1mol/L的下列溶液的pH如表:溶质NaClNa2CO3NaClONaHCO3pH711.69.78.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HClH2CO3HClO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与NaClO溶液中Cl-和ClO-离子个数:Cl-ClO-C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少量稀盐酸,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D若将CO2通入0.1mol/L Na2CO3溶液至溶液中性,则溶液中:2c(CO32-)+c(HCO3-)= 0.2mol/L7已知25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为: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B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C足量CuSO4溶解在0.1mol/L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mol/LD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一定不产生FeS沉淀8将图中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BCu电极质量增加C甲池与乙池中的溶液互换,闭合K,电流没有明显变化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9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10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6H6O6B乌头酸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C乌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含1 mol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11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 B C D12下列各组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HBr、 CO2、 NH3 BNa2O、 Na2O2、 Na2SCNaCl、 HCl、 H2O DNaOH、 CaCl213下列几组标签被腐蚀的试剂: Al2(SO4)3溶液 KOH溶液 NaAlO2溶液 H2SO4溶液 NaHCO3溶液 HCl溶液 AgNO3溶液 氨水 CuSO4溶液 NaOH溶液 CCl4 NaCl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就可以鉴别的是( )A B C D全部14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2CO32-+SO2+H2O =2HCO3-+SO32-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则反应的C. 含有大量的溶液中:K、可共存D. 在某钠盐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中若干种,当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溶液颜色变深,阴离子种数减少3种,则原溶液中一定有15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QkJ,经测定生成的CO2恰好被100mL 5mol/L的KOH溶液吸收生成KHCO3,则热化学方程式:C4H10(g)6.5O2(g)=4CO2(g)5H2O(l)的H为A-16QkJ/mol B+16QkJ/mol C-8QkJ/mol D+8QkJ/mol16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A. NaCl(HCl) B.NaOH(NaOH);C. CuCl2(CuO) D.CuSO4Cu(OH)217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mA(g)nB(g)cZ(g) H的影响,以A和B物质的量之比为mn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已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加入少量Z,达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常数增大CH0 mncD温度不变,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比原平衡减小18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0.6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c(K)为0.2 molL1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 mol电子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0.2 molL119已知A2O n 2可将B2氧化为B单质,A2O n 2则被还原为A3+,又已知100mL的0.3 molL1的A2O n 2与150mL的0.6 molL1B2 恰好完全反应,则A2O n 2 中的n值为 ( )A4 B5 C6 D720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HCO3、NH4+、Fe3+、Ba2+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1.97g白色沉淀;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也得到1.97g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2mol/LCSO42、NH4+一定存在,HCO3可能不存在 DFe3+一定不存在,HCO3、K+可能存在21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Na2O、Fe2O3、A12O3属于碱性氧化物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O2、SO2、NO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22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BCuO没有全部被还原C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D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23已知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H= 99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表示: ;图中C点表示: ;(2)写出 SO3(g)分解成SO2(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3)能量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这种条件是: ;(4)SO3溶于水可生成H2SO4 ,化学方程式为 ;24(1)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3OH(g)和3 mol H2O(g),CH3OH(g) + H2O(g)CO2(g) + 3H2(g) H(298K)+ 49.4 kJ/mol。实验测得: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热量19.76 kJ。则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 倍。该条件下反应达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 。Av正(CH3OH)v正(CO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c(CH3OH)c(H2O)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2)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Q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_。(3)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 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 _。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25(1)将0.2mol/L HA 溶液与 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c(Na+)c(A),则(用“”、“”或“=”填写下列空白):混合溶液中c(A)_c(HA);混合溶液中c(HA) + c(A) 0.1mol/L;(2)常温时,取0.1molL-1 HX溶液与0.1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不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8,试回答以下问题: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与0.1molL-1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之比为 已知NH4X溶液是中性,又知将HX溶液加入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pH_7(选填“”、“”或“”)26将2molSO2和1molO2混合置于体积可变,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H0,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1 mol。则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为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K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当乙池中C极质量减轻10.8 g时,回答下列问题。(1)甲池中B电极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mL。(2)若丙池中溶液的体积为1000 mL,此时丙池中溶液的pH为 。27用含有Al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l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约为3;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再经过一系列操作,分离得到产品。(1)步骤中过滤所得滤渣主要成分为:_,H2SO4溶解Al2O3的离子方程式为:_ _。(2)步骤中加入KMnO4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Al(OH)3Fe(OH)2Fe(OH)3开始沉淀时3.46.31.5完全沉淀时4.78.32.8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均为0.1 molL1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的目的:_,当Al3+开始沉淀时,Fe3+的浓度约为:_。(4)已知:一定条件下,MnO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向的沉淀中加入浓盐酸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 。步骤中加入MnSO4的目的是: 。(5)步骤中“一系列操作”是_ _、_ _答案选择:1_5 ADBCB 6_10 CBBCB 11_15CAB AC 16_20ADADB 21_23DB 填空题:23(1)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2)2SO3(g)2SO2(g)+O2(g)H=+198kJmol或SO3(g)SO2(g)+1/2O2(g)H=+99kJmol(3)使用催化剂 (4)SO3+H2O=H2SO424(1)1.2D(2)CH3OH(l)+3/2O2(g)CO2(g)+2H2O(l)H=-32QkJmol-1(3)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控制阳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25(1);(2)107:1或107;。269.5%;(1)560mL(2)1试题分析: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为n mol,则2SO2(g) + O2(g)2SO3(g)初始量(mol) 2 1转化量(mol) n n平衡量(mol) 2n 1 n已知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1mol,即:2n+1+n=2.1mol,解得n=1.8mol,所以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为100%=9.5%;(1)乙池中C电极反应式为Age=Ag,甲池中B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则有关系式:4 AgO2,故V(O2)22.40.56 L=560mL。(2)当池中C极质量减轻10.8g时,即转移电子是0.1mol,此时丙池中E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所以生成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0.1mol,则氢离子的浓度为0.1mol/L,所以pH=1。27(1)SiO2;Al2O36H =2Al33H2O(2)MnO5 Fe28H=Mn25 Fe34H2O(3)pH约为3时,Fe2和Al3不能形成沉淀,将Fe2氧化为Fe3,可使铁完全沉淀;10-6.7或10-6.8(4)生成黄绿色气体;除去过量的MnO(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