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181652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题: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答案:“蓑笠翁”是一个孤傲清高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人物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赞美了敢与恶势力抗争,保持独立人格的情操,寄寓了自己孤独超脱自傲的复杂思想感情,解析:读这首诗,眼前呈现出一幅画寒江独钓图“千山”“万径”,多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众鸟飞尽,自然界一片静悄悄的景象;在这个世界里,人迹罕至,到处寂寥在这漫天大雪的静寂世界里,只有一个“蓑笠翁”在执著地垂钓渔翁的存在显得多么寂寞孤单和渺小,但他却给人一种战风雪抗严寒的力量虽然冷寂却不绝望,虽然孤独却不悲观,虽然遗世却仍然伟岸这种形象就是诗人所向往和追求的,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解析:题目交代了时令和本诗的内容冬至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和春节一样重要,所以唐朝人很重视前两句交待了诗人在驿站里逢上冬至日,孤灯一盏,形影相吊;三四句则想象在这深夜,家中亲人也围坐着,说着在外的游子,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其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支曲子写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西风啼雁红叶芭蕉雨声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秋风萧瑟雁啼花落的时候,离家在外的游子,偶接家书时那种万般无奈的愁苦情景图寄寓了作者漂泊在外事业无成有家难归的苦闷心情,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元曲意象的分解理解和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分析意象与作者思想情感的关系的能力我们首先可以从词句入手,寻找意象,然后整体感受,构建画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西风”为秋风;“信”为离别才有的物事;“雁”,候鸟也,与“我”之“归其末”相应,别出意味;红叶,就是枫叶;“红叶天”,秋天之谓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黄花地”,指菊花满地;“芭蕉”“雨声”,雨打芭蕉,谓孤独愁苦时光难挨的境界刘光祖昭君怨有“疏雨听芭蕉,梦魂遥”由此可见,此曲看为写景,实为写情,抒发游子怀乡之情他接到万里之外的家书,内心悲愁,急盼如候鸟般也能回归家乡可以理解为作者写自己的愁苦心情,也可以理解为他为游子代言,表达了他对游子的深切同情,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1)诗的前两句紧扣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表明边境局势极其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有着刚毅果断的气魄和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战事已按将领的部署胜利展开,显示了将领的刚毅果断的气魄;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将领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选的唐诗属于边塞诗歌一般说来,这类诗歌多表现“边疆将士杀敌报国的壮志”“边塞生活的清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等主题赏析时务必参照注释,了解创作背景,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女KG-*3弱女KG-*3弱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蕤(ru):花草下垂的样子,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咏竹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捎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篁:竹子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上宫:宫殿名,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答案: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7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氵蒙氵蒙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注】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此句用宋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氵蒙氵蒙乱扑行人面”的词意此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赏析答案: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片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闲人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11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寒螿:寒蝉,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答案: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皇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皇宫的凄凉,痛感,孤独,解析:此题节选的是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的一组套曲中的一段曲词,曲牌叫“梅花酒”,描写了汉元帝送别时的所见所想作品用顶真回环的手法深入描绘了元帝心灵世界中的幻景:咸阳宫殿的宫墙回廊椒房,以及昏黄的月凉夜寒纱窗这一幅幅即将出现而又令人惊惧的景象而这种幻景恰恰又是出现在同王昭君分手诀别之际透过这些景物所创造的凄清阴冷的朦胧氛围,进一步展示了汉元帝与王昭君诀别之际的相思之痛在这里,虚景实景相映,人的意识情感与物象环境相互渗透转化,来回往复,从而表现出爱而不得其所爱,但又不能忘爱的痛苦的心灵历程,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样的特点?(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诗中的桐树具有天生枝繁叶茂,孤傲却直入云霄,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曝晒越是茁壮的特点(2)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借孤桐表达自己志存高远正直不阿,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强,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1)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答案:(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境,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摇落:草木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