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181606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PT 页数:430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0页
2012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0页
2012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七上1.童趣七上2.论语十则七上3.*山市七上4.世说新语两则七上5.*寓言四则(其中两则)七下1.伤仲永,七下2.木兰诗七下3.*孙权劝学七下4.口技七下5.短文两篇七下6.*狼八上1.桃花源记八上2.短文两篇八上3.*核舟记,八上4.*大道之行也八上5.三峡八上6.短文两篇八上7.*观潮八上8.*湖心亭看雪八下1.与朱元思书八下2.*五柳先生传八下3.*马说,八下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八下5.小石潭记八下6.岳阳楼记八下7.醉翁亭记八下8.*满井游记九上1.陈涉世家九上2.唐雎不辱使命九上3.*隆中对,九上4.出师表九下1.*公输九下2.孟子两章九下3.鱼我所欲也九下4.*庄子故事两则九下5.曹刿论战九下6.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7.*愚公移山,七上1.童趣,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译文: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连极小的东西也看得一清二楚,遇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文:夏日的蚊子成群,声音像雷鸣,我在心里把它们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那么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僵硬了。(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文:有一天,见到两个小虫在草里争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它吞了进去。,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追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表现了“物外之趣”,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3写作特色忆写童趣,一线串珠。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然后分说三件趣事,同时注意将几个分散的小故事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2010温州)文言文阅读。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颈,脖颈,慢慢地,兴致,兴趣,鞭打(用鞭子打),【答案】B,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_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_,每遇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观察仔细,想象丰富,热爱自然与生活。,七上2.论语十则,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2关键句子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能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3文章中心概括所选十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2、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章。,孔子主张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要以学习为乐;要向一切人学习,择善而从。孔子主张应采取的学习方法是:要“学而时习之”;要“温故而知新”;要“学”与“思”结合。4写作特色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的主要特点是:(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立意很深刻。如谈“学”与“思”关系的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不仅说明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2)篇幅简短,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清楚、完整,这说明了语言精练、准确。用概括力很强的格言式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2011赤峰)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害,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答案】B,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答案】A4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现代文。_,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5用原文填空。(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_,_。”(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6相关内容链接。(1)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答案】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略,(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原文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_,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将不好的事情强加给别人。,七上3.*山市,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译文:忽然看见山顶上有一座孤塔高耸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样的寺院啊。(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译文:其中景物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3)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译文:一会儿风停了,天又变得清澈起来,所有的景象全都没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对山市景物变化的描写,展示了山市蜃景的变化莫测和奇妙。3写作特色(1)山市的景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变幻的,作者便以此为顺序,使用“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依次写来,把山市由出现到消失的整个过程,写得层次井然,条理分明。(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本文在写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时,只用“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九个字粗粗勾勒出城市概貌,却将大量笔墨用在对“危楼”的描摹上,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它的高大、雄伟及危楼上各色人物。我们在写作时也应借鉴此种安排,使文章疏密有间,错落有致,重点突出。,(2011绍兴)文言文阅读。大鼠蒲松龄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选自聊斋志异)【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阖(h):关闭。逡(qn)巡:从容,不慌不忙。啻(ch):仅;止。龁(h):咬。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答案】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总是,正巧,恰逢,都,全,缓慢,迟缓,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_,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4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A釜底抽薪B走为上计C欲擒故纵D调虎离山E声东击西【答案】C,七上4.世说新语两则,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4特殊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期日中,过中不至省略句,即“期(于)日中,过中(友)不至”,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孩子讲解诗文。(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不再等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到。,(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元方说:“您是跟家父约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还不来,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2文章中心概括咏雪一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流露出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颂。陈太丘与友期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责备了客人的“无信”“无礼”,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3写作特色咏雪叙事简洁,含蓄蕴藉。作者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第一句短短15个字包涵的内容就十分丰富,写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谢朗、谢道韫咏雪后,主讲人谢安对两人的咏雪句未作任何评价,只是“大笑乐”。这“大笑乐”耐人寻味,是笑兄子比喻直白,还是对兄女的赞许之笑?作者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却在最后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便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他对谢道韫才气的赞扬。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这个故事虽不长,但写得非常生动,三言两语就让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七岁元方的形象跃然纸上。,(2010济宁)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镒:二十两。馆:这里指家。诗:这里指诗经。,相约同行,退休回家,2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2)宜尔子孙承承兮。_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_,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相同之处: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七上5.*寓言四则(其中两则),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隔壁的老人(偷盗)。(2)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译文:人们都安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成为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骏马跑回来了。,(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文:靠近边塞的人,十个中有九个战死了,这个人仅仅因为儿子瘸腿的缘故(免于出征),父子俩一起保全了(性命)。2文章中心概括智子疑邻一文,通过对两个持相同看法的人只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这一故事情节的叙述,告诉我们: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受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有偏见。塞翁失马这则寓言通过讲述“塞上之人”失马、得马和儿子坠马的事,告诉我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好和坏、福与祸、得与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3写作特色智子疑邻一文情节简单,人物关系清楚,事件叙述明白,通过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塞翁失马短短百余字,故事首尾完整,情节跌宕有致,把深奥、抽象的道理,用具体浅显和形象生动的事例充分表述出来,可谓是言简意丰。,(2011龙岩)阅读农夫耕田,完成下面各题。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注释】息:呼吸。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术:方法。,过路的人,尽,完,告诉,对说,走了,离开,农夫太懒惰了。(或:太懒惰了,农夫。),不是耕田难,是你的方法不对啊!,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_,示例一: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示例三:实践胜于说教。示例四:事非经历不知难。(言之有理即可),七下1.伤仲永,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5特殊句式(1)还自扬州倒装句,即“自扬州还”(2)不使学省略句,即“不使(之)学”,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文:(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译文: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华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说明人的知识才能绝不可单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作用。3写作特色先扬后抑,突出主旨。本文的叙事部分先扬后抑。先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及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011济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习题。【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世说新语巧艺),【注释】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咨嗟:赞叹。,胜过,超过,劳神,费心思,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却“泯然众人”的事例,说明了_。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虚心学习,相互切磋的过程,七下2.木兰诗,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译文:(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便)替父亲去出征(打仗)。(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译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文: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有的为国而亡,有的胜利归来。(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如果)雌雄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2文章中心概括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3人物形象解析木兰: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记功,窗户,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霍霍”,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七下3.*孙权劝学,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你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这方面哪能和我相比?而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益处。”(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等到鲁肃到了寻阳,和吕蒙讨论(军务),(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当)另眼相看,兄长怎么领悟这个事理这么晚呢!”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通过记叙吕蒙在孙权的规劝下发愤学习,才略大增,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启发人们不要因工作繁忙而疏误学业。3写作特色,(1)本文虽出自史学名著,但就其内容和表现手法而言,更像一篇小说。叙事虽然简洁,但情节却很生动。开篇只用一个“初”字,便统领全文,导出“孙权劝学”的故事,真是开门见山。行文中间一个“及”字,承上启下,引出鲁肃惊叹吕蒙学问长进的内容,衔接自然而且结构完整。(2)本文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孙权的深谋远虑、循循善诱;吕蒙的知错必改、坦率真诚;鲁肃的由衷赞叹,都刻画得非常真切。,(2010衡阳)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答案】D,2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3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_。4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_。,刮目相待,吴下阿蒙,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学官吗?我只不过,孙权是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七下4.口技,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有铁崖文集。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共二十卷,所收录的多为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文”。2关键句子翻译(1)京中有善口技者。,译文: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文: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3)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译文: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吠声,(接着)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上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3文章中心概括本文是300年前京城里一次口技表演的真实记录,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4写作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等等。文中三次写听众的反应,还有对道具的交代等属侧面描写。,(2011哈尔滨)阅读口技选段,完成13题。口技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中间:_(2)名: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_(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_3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_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_。,其中夹杂着,说出,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简单,高超,七下5.短文两篇,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译文:夸父跟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又往北到大湖去喝水。(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失败后)发怒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地的绳子断了。,2文章中心概括在夸父逐日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同太阳赛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先民们不能理解地上的江河为什么东去入海,天上的星体为什么看上去似自东向西移动而编造的神话。同时也塑造了共工这样一个富有革命气质的,勇于反抗、敢于改造世界的英雄形象。3人物形象解析(1)夸父是一个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但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最终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2)夸父是一个气度和本领非凡的人。夸父敢于与太阳一决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度非凡,本领非凡。4写作特色夸父逐日中,作者运用神话的笔法,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塑造了夸父这一神奇的人物。共工怒触不周山行文简洁,全文虽仅46字,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层次分明,想象丰富,气势宏大。,【2010宿迁】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钱泳治水必躬亲),【乙】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景陈其利害,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埶,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注释】阜:土山。砥绩:水中沙石。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壅积:阻塞积聚。,(真实)情况,亲自,陈述,叙说,【答案】C,计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_(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_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躬亲(不畏艰辛或不怕吃苦),商度地埶,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俭省役费,七下6.*狼,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4特殊句式(1)投以骨倒装句,即“以骨投”(2)投以骨省略句,即“投(之)以骨”(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即“场主积薪(于)其中”本文多次省略介词,如:“一狼洞其中”“屠乃奔倚其下”,都省略了介词“于”,翻译时应补出。,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译文: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草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一座)小山似的。(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自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屠户)刚要走,转身去看柴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堆中打,洞,企图从柴草堆中打洞(后)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屠户途中遇狼,经过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才能取得胜利。3写作特色本篇语言十分精练、传神,富有表现力。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词语,生动地刻画出狼贪婪、凶狠的形态,“径去”“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狼的狡诈本性。结尾一段,议论深刻有力。“止增笑耳”一句,讥讽狼的自作聪明入木三分。蒲松龄真不愧是驾驭语言的巨匠。,【2011宁波】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回头看,打洞,【答案】C,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启示: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八上1.桃花源记,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2关键句子翻译(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译文: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洞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文: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3文章中心概括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4写作特色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和实写相结合的手法,也是本篇的一个特点。语言生动简练、隽永,于轻描淡写中使文中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2011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注释】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负:具有。强:擅长于。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周同:人名,擅长射箭。矢:箭。的:箭靶的中心。筈(ku):箭的尾部。,邀请,没有成年,【答案】B,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2)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_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_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_,这个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刻苦读书;苦练射箭。,八上2.短文两篇,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我只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却不妖艳(的品格),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雅,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2文章中心概括陋室铭通过对所居陋室主人、事物、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写作特色陋室铭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表现了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尚品德,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爱莲说借花抒情,托物言志。本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新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在这里,作者虚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可谓借花抒情,托物言志。,(2011襄阳)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博学的人,指隐居的人,【答案】C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_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托物言志,(正面)赞美莲的形象,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_,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八上3.*核舟记,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5特殊句式(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动词“为”表示判断,是(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省略句,即“(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3)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即“各隐(于)卷底衣褶中”(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倒装句,即“其相比者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5)细若蚊足倒装句,即“若蚊足细”,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黄二人共同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2)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译文:船尾横放着一只船桨。船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译文:总计一条船上,刻着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叶船篷,刻了船桨,刻了炉子,刻了茶壶,刻了手卷,刻了念珠各自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介绍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核舟,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景物,赞美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3写作特色总长不到一寸的核舟,经过雕刻家多方开拓,容纳了很多人、物的雕像,其小者仅似“蚊足”,如果不经过细致周详的观察,极容易把核舟上的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忽略掉。作者尽目力之所及,抓住每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写都一一注明方位、数目、大小,竭力使读者弄清楚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细笔勾画,给人具体可触的印象。文章对人、物雕像的刻画、摹影绘神,说明了作者观察探幽入微,毫发不爽。文中最为精彩传神的要数人物雕像的描摹,做到了形神飞动,各具形态,例如对苏、黄的刻画:两人“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从“抚背”可见苏黄二人的友情亲密,从“如有所语”可见鲁直的神情。,(2011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答案】D,【答案】D,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照应。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很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答案】A,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_(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_,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个黄米粒左右。,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八上4.*大道之行也,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是为自己谋私利。,(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译文:这样一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2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2)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3)运用排比,突出气势。文章语言气势强盛,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本文通过大量运用排比来做到这一点。如“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这样,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2011义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