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七)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499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七)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七)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七)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中共十四大之后 D改革开放初期2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解决上述农村中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问题,政府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3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出了()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A BC D4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5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6美国情报机构在当时中国“一五”计划尚未公布的情况下,预测“一五”计划的目标是1957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0%到25%左右。这一预测()A低估了中国政府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B与“一五”计划完成情况基本一致C高估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有利因素D与中国公布的“一五”计划完全相符7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8邓小平曾说:“其实,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邓小平所谓的“唱反调”的含义是()A全面整顿触及“四人帮”的经济利益B全面整顿与当时政治、思想路线相悖C推行拨乱反正,形成了正确的组织路线D直接挑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张9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做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 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率先进行了改革。随后在农村中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齐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下列对民谣解读有错的是()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高兴心情B农民获得了自主分配农产品的权利C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2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开展土地改革B实施“一五”计划C“大跃进”鼓干劲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14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15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上的主要“特色”在于()A实行按劳分配B重工业先行,后发展农业、轻工业C实行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D把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171984年,邓小平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这反映了当时()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重大转移B改革的市场取向已渐趋明朗C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D传统观念开始受到强烈震撼18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其主旨是()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D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19易中天中国梦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计划干预加入WTOA BC D20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2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上述两图所蕴含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1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材料二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三方面的变化。(9分)(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7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手段。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2)对比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说说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6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A。本题材料提到,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一五”计划时期的特点。故选A。2导学号04830043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必须提倡组织起来”“解决上述农村中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问题”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私有制到公有制)和“一五”计划。土改是19491952年实施的由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土地私有制,依然是分散经营,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题意,其实质是从农民私有到公有的转变,为工业化建设集中提供原料,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为迅速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实行的“一大二公”的冒进运动,没有体现题目中“分散经营”到“组织起来”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D项错误。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表明民族资本家愿意接受改造,通过改造,民族资本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符合题意。故选C项。4解析:选C。“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再结合题干时间“1958年7月”,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的思想,故A、B项错误,C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5导学号04830044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带动了商业广告的发展;1953年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公私合营,工业企业产品由国营商业包销,使广告业务剧跌;1958年掀起“大跃进”运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生产产品全部由商业部门包下,广告业受到冲击;“文革”期间,广告成为封资修的东西被砸烂,商业广告陷于空白。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上述现象出现主要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只讲述其中某一阶段的原因,分析不全面,故排除。6导学号04830045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的成就,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经济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美国的说法与“一五”计划完成情况并不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中美国对中国的“一五”计划应该是不看好,没有高估中国,故C项错误;美国的预测与中国公布的“一五”计划不相符,故D项错误。7解析:选D。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但经济仍比较落后,故A、B、C三项都符合史实。而经济建设屡遭挫折应是在50年代末以后,故D项不符合史实,应当选。8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题眼是“197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上是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这与当时的政治、思想路线是相悖的,故B项符合题意。9解析:选D。A、B、C三项都不是小农经济模式,而是集体生产方式,只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包产到户”体现了小农经济行为,且也体现了农民的进取精神,故D项正确。10解析:选D。关键信息:“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题干涉及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改革开放前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探索,故排除。11解析:选A。材料中民谣盛传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自主分配农产品的权利,“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现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粮食年年都翻番”表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C、D三项正确;通过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却并未获得土地所有权,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2解析:选D。据“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可知题干所描述现象为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改革结束时及“一五”计划期间,人民公社尚未建立,故A、B项错误;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是同时期产物,且“大跃进”不久结束,并未改变后来公社体制下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存在于19581983年间,改变这一生产状态的是农村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13导学号04830046解析:选D。材料中所述现象无法说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激发,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征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该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故C项错误;“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1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78年5月”“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我准备要坐牢”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属于无关项;C项,此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15解析:选B。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流通体制崩溃后,提出权力下放到省,实际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及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缓慢,形势严峻,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政府干预、制定经济计划的政策已经彻底破产,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是完全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16解析:选D。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主要就是经济调节手段的市场和计划的并行。按劳分配体现这一点不明显,故A项错误;B项完全体现不出这一点;C项不符合史实;D项体现的明显,故D项正确。17导学号04830047解析:选B。注意题干信息“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实现党的工作重心重大转移,故A项错误;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指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故C项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传统观念已经开始受到强烈震撼,故D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B项正确。1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题干的主旨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使特区沦为租界,故答案选D。A、B、C三项不符合题意。19导学号04830048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外积极融入世界,如加入WTO(世贸组织),故C项正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排除,故A、B、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20解析:选A。依据材料信息“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可知邓小平的这一讲话是让人们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据此判断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故排除B项。“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改革开放,故排除C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的,故D项错误。21导学号04830049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有二,一是仔细根据材料找变化(很多时候要根据所学去寻找图示变化的线索),二是要熟知相关知识,学会比较性质相近的历史事物。取得高分的前提在于把握变化,变化又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变化原因结合历史背景多角度梳理回答即可。本题可以从产业结构变化、分布地区变化、企业性质变化等角度思考。答案:(1)产业结构: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3)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 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4)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2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具体措施中去把握相关的知识点。还应该把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比较,找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积极作用。答案:(1)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管理机构: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积极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计划和市场的区别和对邓小平的言论的全面认识。第(1)题根据材料可以归纳。第(2)题,邓小平的认识更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第(3)题,邓小平的言论强调发展生产力,这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一致的。答案:(1)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与市场并不是对立的,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更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3)一致。因为都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认识:这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并为此积极努力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