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综合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442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综合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综合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综合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检测(A)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读“天体系统层级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属于b级天体系统Ba系统是与银河系级别相当的一个天体系统C总星系是目前观测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D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c系统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23题。2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3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地球的自转不仅有其自身的特点,还对自然界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4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莫斯科 B喜马拉雅山 C拉萨 D南极长城站5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据此完成68题。6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南美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非洲板块7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是()A板块张裂作用B板块挤压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8东部非洲与中部非洲都地处低纬度,但自然景观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 D洋流读下图,完成910题。9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10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分布在北半球B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C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读“世界某大陆自然植被水平地域分布示意图”(部分),回答1112题。11a地所处的自然带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12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原因可能是()A受地势起伏影响 B受沿岸寒流影响C受海陆分布影响 D受人类活动影响13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与下游地区发生的土壤盐渍化关系是()A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与下游地区的土壤盐渍化无关系B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与下游地区的土壤盐渍化相互促进加剧C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泥沙在下游淤积抬升下游河床,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容易发生土壤的盐渍化D河流下游土壤盐渍化会影响到河流中上游的水土流失,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15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土地灌丛草地建设用地裸岩地A B C D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17我国西部地区滞洪区几乎没有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少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1819题。18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C D波动上升19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202007年8月,据卫星统计数据得知,青海省540万亩草原发生蝗灾,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综合题(共50分)21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此图以_为中心,日期为_月_日。(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3)图中晨线是_,昏线是_。(4)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5)E点的地方时为_时,C点的地方时为_时。乙点日出是_时,日落是_时。(6)A点的昼长为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小时。(7)从甲到乙走最短距离的方向是()A自东向西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C自西向东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A等于1/2 B等于1/3C小于1/2 D大于1/222阅读日历提供的信息和同日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状况图(单位:hPa),完成下列要求。(10分)(1)春分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2)此时,图中势力最强的高压中心的名称是_。(3)C、D两地相比,风速最大的是_地;C地的风向大致是_风。(4)字母A、B代表的图例,表示冷锋的是_;按一般规律预测,_锋即将影响北京地区。如果该锋面移动速度很快且锋前空气比较干燥的话,那么北京最有可能出现_天气。试简要分析导致此类天气近年频发的人为原因。23下面两图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_;B_。(2)上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_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_。(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4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其原因主要是什么?世界上有许多地区因水资源问题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_地区。(2)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岛国是_(填图上数字代号),该国位于_气候类型区,它也被列为最缺水国家之一的原因是什么?(3)上海所处的地理纬度虽然与许多最缺水国家相近,但就水资源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受_环流的影响。然而,现在上海却已成为_型缺水城市。解决上海的水资源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选)()A海水淡化B大力开采地下水C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D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等水质E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答案1B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天体系统层级的划分,弄清每个选项的含义。注意以下几点:(1)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2)月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3)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级别相当的多个天体系统的总称。(4)目前观测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2B3.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等值线含义的理解,云量越大,表示该地的日照时数越少,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阴雨也越多。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数值在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故B正确。第3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云雨量比两侧多。4B四个选项中,喜马拉雅山的纬度最低,且海拔最高,故其自转线速度最大。5B对平直河流而言,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河岸以冲刷作用为主,另一侧河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北半球冲刷右岸,南半球冲刷左岸。6D7.A8.C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作用所形成的地堑,由于其所处位置,所在极易错选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其实是由非洲板块内部的小板块张裂形成的;东部非洲由于处于东非高原,所以该地地形导致其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草原气候,其地表自然带也因此成为热带草原带。9C10.A本题组将常规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改变成降水曲线和气温柱状图,准确把握这一点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四地气候类型和分布特点的分析如下:气候类型分布地最冷月0以下,夏季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温带地区地月均温15以上,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约1 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地区地月均温0以上,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3040的大陆东岸地区地月均温0以上,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40的大陆西岸11.C12.Aa地位于亚热带的大陆西岸,又是森林植被,则只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大陆东岸。b为热带草原景观,其西侧为热带雨林,可判断位于非洲大陆东岸,东非高原地势较高,导致气温较低,使对流作用减弱,出现草原景观。13C该题主要考查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14D根据图例分析前、后期每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水田、灌丛草地都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且前期减少多于后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旱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大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林地、建设用地前、后期都增加且后期增加多于前期减少,变化幅度小;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小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小,所以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15B解答此题关键词是“由退化趋于好转”,也就是说要找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前、后期变化面积不一样的。结合图分析灌丛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16A17.B滞洪区是指因地势低洼而出现地表洪水滞留的地区。第16题,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由图中也可以看出,A、B、C、D四个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17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也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18D由图可知安徽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升幅超过降幅,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并不是每年都上升,这期间升高的温度小于2。19C气温的升降不定,会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但升降的不确定导致对各地的生长期、低温冻害、天然湿地的影响也不确定。20A在本次灭蝗中采用了遥感及卫星定位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植物的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21(1)南极1222(2)(2326S,90W)(3)弧AB弧BC(4)DAE1942N(5)1218321(6)126(7)D(8)D解析本题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了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做类似的题目一般首先判断南北半球,再确定太阳直射点,后面的问题基本就迎刃而解了。第(1)题,由于邻近45E的90经线只能是90E,故根据“沿地球自转方向,东经数值增加”的原则,可以断定为南半球,此时南极圈内为极昼,故日期为12月22日。第(2)题,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另外,昼的平分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90W。第(3)题,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为昏线,由夜到昼为晨线。第(4)题,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与E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点应为,在90W线上与E点关于2326S对称的点。第(5)题,由图中可知90W为太阳直射经线,此时为12时,据此可以计算其他经线的地方时。乙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约为270,可计算为18小时,因此,日出时间1218/2,即为3时,同理,日落时间为21时。第(6)题,A点在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为12小时;乙点所在纬线上的夜弧约为90,可计算为6小时。第(7)题,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长度。第(8)题,全球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180经线和0时所在经线,可以计算,90E为0时。即90E180为一天,18090E为另一天(E点所在一天),故全球与E点同在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应为3/4。22(1)(0,83W)(2)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3)C西北(或偏北)(4)A冷沙尘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解析由左图“今日春分”可知,太阳直射赤道;由北京时间1时32分可知,太阳直射点在83W上。由右图并结合时间可知,亚洲高压势力最强。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北半球低压气流呈逆时针,A处气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B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因此判断A为冷锋,B为暖锋。23(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2)从沿海到内陆的(或经度地带性)水分条件(3)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中国区域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4)全球气候变暖。解析根据当前气候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分布图,结合世界植被的分布可知,A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温带草原带。图中从C到D,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也越来越少,植被逐渐由草原过渡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对比两图可以发现,不少自然带的分布北界都朝北推移了,具体而言,我国寒温带针叶林消失,热带季雨林的面积显著扩大,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24(1)干旱绝大部分国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来自内陆,空气干燥中东(西亚、北非)(2)热带雨林经济发达,地狭人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求(3)季风水质CDE解析该题以水资源不足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世界部分地区水资源状况及解决措施等知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知最缺水的国家大多位于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其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缺乏,这也是造成中东冲突的原因之一。第(2)题,城市岛国为新加坡,虽地处热带雨林区,降水丰富,但国土面积狭小,缺乏形成大江大河的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紧张。第(3)题,上海地处季风气候区,又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但因水污染严重而成为水质性缺水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