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284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思维深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过程: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1980年9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误区警示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仍然是公有土地,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它与农业合作社之前的土地所有权不同,农业合作化之前的土地属于农民所有。2城市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3)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4)结果: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背景: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时间: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对外开放格局(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误区警示 当今中国的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1)背景不同:前者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后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进行的。(2)基础不同:前者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后者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3)影响不同:前者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后者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主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2)步骤:安徽、四川省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3)内容:前提坚持土地公有制;调整经营方式与分配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4)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5)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营的区别(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2)管理方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是一家一户落后的生产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而农业合作化前则不存在。(4)发展趋势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商品化。而农业合作化前的经营方式则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从60年代以来有些年份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1977年,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1978年,全国有将近30%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50元以下。(1)材料反映了哪些重要信息?答案表明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民间谚语(2)材料反映了“大包干”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积极性。图示法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题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对外开放的背景(1)国际背景国际形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形势相对有利。(2)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导致经济崩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2形成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3特点(1)全方位。指向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我们在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2)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据材料谈谈你对“特区”之“特”的理解。答案其“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的经济。材料二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 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邬鸣飞等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2)材料表明“今日浦东”有何重要地位?答案表明浦东经过开发现已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开放区;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世界经济的热点。图示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B材料说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D1978年以来打破中国旧有的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答案C解析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项对这次全会意义的阐释与史实不符。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答案C解析关键在于提取关键词信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3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答案D解析A项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B项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C项反映了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4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答案D解析对外开放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涉及的主要是对外开放,与改革关系不大,排除A、B、C三项。题干形成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作用。一方面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另一方面,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因而具有对内辐射的作用。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不真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3)安徽、四川。因为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的(或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4)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基础巩固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A BC D答案B解析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契约,迈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符合所学,说法错误,土地所有制1956年后至今未变化(国有和集体所有)。2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材料“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与缺乏适度的规模经营有关,故选D项。其他三项表述错误。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4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B“闭关自守”不利于经济发展C必须坚决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D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因而,要想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A、B两项未能反映材料的实质含义,C项结论不符合题意。5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这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D上海浦东新区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描述了深圳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经济特区的背景及建设画面。上海浦东新区不能满足“临近香港”的要求,珠海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不能满足“第一声”的要求。6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答案C解析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他们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渐深入到内地。能力提升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答案C解析毛泽东所提倡的是人民公社,邓小平提出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仍是公有制,但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自主权扩大,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但分户经营不能反映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现代农业的方向是大农业。8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 B C D答案C解析两幅图片反映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含的A、B、D三项。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 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的什么教训?(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答案(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学习思考】1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材第53页)提示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兴起,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旧有的经济体制下,农民承受着巨大的基本生活方面的压力。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中国的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本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一些地区的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开始了自发的改革尝试。其基本内容就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2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教材第53页)提示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后,一个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基本都取得了大丰收。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已达93%。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成为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而在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增强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自我测评】(教材第55页)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哪些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提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2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提示改革前,我们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体制,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980年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这一体制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和格局特点。提示步骤: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了三步重要决策,取得了相应的成就。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起窗口的作用。在特区内吸收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生产外销产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增强对外开放的活力。在上述城市,实行扩大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对外商投资实行优惠政策,可以划出一定的区域为对外的新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这些地区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优惠,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本地的优势,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 ,扩大对外贸易,加速经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沿海地区形成了有4个经济特区、14个开放城市、1个海南省、2个三角洲、1个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天津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特点: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55页)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说明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大政策”?它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邓小平提出的这个政策,是结合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工人农民先行带头通过改革而富裕起来的政策。它实际上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先声。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设立,都是这一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发展。它对于中国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对于带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