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147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写作,要有语言创新意识。常用的汉字只有两三千个,但是如何 应用却没有止境。有创新意识的作者,才有可能让笔下的文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在我们读过的作品中,有些词句的妙用让人 ,有些语言的精美令读者 ,成功的表达无不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A.糅合 拍手称快 刻骨铭心 B.糅合 拍案叫绝 耿耿于怀C.组合 拍案叫绝 刻骨铭心 D.组合 拍手称快 耿耿于怀【答案】C【解析】糅合:搀和;混合。组合:作为名词,指由几个部分或个体结合成的整体;作为动词,是指组织成整体。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可用于对某人的言语或佳作等。耿耿于怀,成语,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像镂刻在骨头和心上,形容感受深切,永远不忘。2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女年甫及笄,嫋嫋有容色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A. B. C. D.【答案】C【解析】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谁又会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 楚辞 不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B. 规范动画片在语言、情节、动作上的标准很有必要,既要达到继续保证国产动画片的繁荣发展的势头,也要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压缩至最低限度。 C. 我国研发的“海马号”是迄今为止下潜最深的遥控无人潜水器,六年来,针对试验中暴露的问题,科研人员重点攻关,又作了多次技术改进。 D. 北京赏石艺术品博览会日前开幕,赏石的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及玉石、园林奇石等为观赏对象,领略其独特的美。 【答案】C 【解析】(A. 项多重否定不当。B“保证”“势头”搭配不当,应改为“保持”。D.句式混乱。“赏石的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及玉石、园林奇石等为观赏对象”中可去掉 “的基本内容”。不合逻辑,“天然石”包含“玉石”)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唐代知识分子不囿于书斋生活,读书之外喜好游历天下。特别是盛唐时期,当时社会财富充足,国库殷实,民生稳定,道路畅通,社会秩序良好。这为读书人的漫游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吸引广泛地接触社会人生广交天下诗友寻求从政的道路走出书斋他们为昂扬的时代精神所鼓舞A. B. 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中出现的“他们”是六个句子统一的主语,所以应放在首位。据此可以排除A项。而中的“为所”结构与的结构一致,故应紧跟后。据此可以排除C项。“寻求从政的道路”是的目的,应放在最后。据此可知答案为B项.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悠然地欣赏美丽风景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货车司机突然摇下窗户对他大喊:“猪!”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张三的车便迎头撞上了一群过马路的猪。A.不要误解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B.在不明白情况之前,要先学会控制情绪。C.人应该怀有善心,不要随意辱骂别人。D.遇事要耐心观察,以免造成不好的后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此材料主要是讲张三不加思考地把陌生人的好意提醒理解为骂人,结果却害了自己,强调不思考就误解别人。C项“人应该怀有善心”理解有偏差。二、文言文阅读(20分)公姓陶氏,名永恕,字廷德,系出晋渊明之后,历代以来,世多哲人。胜国时,厥祖讳谷真者,居湖广黄陂,罹季世兵燹,挈家徙蜀之合州南津家焉。迨入国朝,占籍为州之万安厢长。谷真生子必通。必通生子以礼。以礼生子滨,妻孙氏。生子四:长永嵩,次永常,三即永恕,四永金。永恕生于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仁厚,笃于孝友。幼读书通大义,稍长,善干蛊克家,起为厢正,能不事脂韦以媚上,耻立崖岸以绝人,雅有古君子风。居家庭未尝私好恶、为喜怒,一门之中,尊卑内外,雍雍穆穆,人无间言。处宗党恩礼周洽,未始以亲疏贵贱为趋舍。日督约家人力耕垦,谨懋迁,致帑藏所积,陈陈相因。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官道经铜梁山麓约一里许,地多卑洼沮洳,一雨则泥淖没胫,公为鸠工伐石,畚土筑堤,栉比方石修砌之,道路遂平,行者称便。他若名山福地,有所兴造,辄捐资助力,以相其成。其乐善好施又如此。弘治戊申大旱,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辟小斋教子琢,朝延儒雅,日相往来,以资丽泽,履恒满户外,尊酒笑谈,雅歌投壶以为乐。复约致仕乡耆秀士,效古洛社结文会,相宴乐,歌咏风雅,更相劝酬,共享太平。至是卒,弘治丙辰十二月十六日也。距生年春秋六十有一。始妻钟氏,有士行,蚤世,葬于东山之原。继妻朱氏,亦卒,别相地于厢之南埧,移钟氏柩与朱合葬焉。钟氏生子一,即琢。妾洪氏,生女一,在室。择旷氏女配琢,生子一,名禄寿;女二。琢以弘治丁巳二月二十一日举柩合葬于先妣之茔,先期奉庠英李邦贤所为状来请铭。惟公资禀纯笃,存心忠厚,富而尚义,以荣其身。子琢又能克己振立,不坠世绪。则平生所存可知矣。宜有铭以传。(有删改)【注】干蛊:指“干父之蛊”,谓儿子能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这里指主事,办事。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懋迁:贸易。丽泽:指朋友间研习切磋。译文:公姓陶,名永恕,字廷德,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历代以来,家族中有许多才智极高的人。在前朝时,他的祖先叫陶谷真,居住在湖广黄陂,遭遇末代战火,携带家眷迁徙到蜀地合州南津,在那里安家。到了本朝,上报户口,入籍定居,担任合州万安的厢长。谷真生了个儿子叫必通。必通生了个儿子叫以礼。以礼生了个儿子叫滨,(滨)娶妻孙氏,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永嵩,次子永常,三子就是永恕,四子永金。永恕生在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情仁厚,尽心孝顺父母忠于朋友。幼时读书精通要义,大一点的时候,干练有才能,能承担家事。担任厢正,能够不阿谀奉承去讨好上级,以孤高自负与人隔绝为耻,颇有古代君子的风范。在家中未尝表现自己的好恶和喜怒,一门之中,(无论)地位高低家人亲戚,和和睦睦,人们之间没有离间的言语。和宗族乡人相处都很有礼节,未尝因为亲疏贵贱而有所取舍。每日督促约束家人努力耕种,谨慎贸易,使家里积累的财产,逐年增加。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经过铜梁山麓的官道大约有一里,地面大多低洼潮湿,一下雨,泥淖就淹没小腿,陶公为这条路召集民工开挖石方,用簸箕运土修筑堤坝,将方石排列整齐进行修筑,道路于是平整了,行路的人都称赞方便。其他像名山福地,有所兴造,就捐钱出力,来帮助他们完成。他乐善好施也如这样。弘治戊申大旱,(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他开辟小斋教育儿子陶琢,每天请一些儒雅之士,经常往来,用来和他们研习切磋,经常外出,饮酒谈笑,吟诗投壶为乐。又约请退休还乡的官员和杰出的人士,仿效古代的洛社结成文会,饮宴作乐,歌咏诗文,互相酬答,共享太平生活。他去世时,是弘治丙辰十二月十六日,离他出生有六十一年。最初娶妻钟氏,她有士人的品行,早逝,葬在东山的原野。继妻朱氏,也去世了,另外在厢的南埧找了块地安葬,后来移钟氏的棺材与朱氏合葬。钟氏生了一个儿子,即陶琢。妾洪氏,生了一个女儿,还未婚配。选旷氏女儿许配给陶琢,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禄寿;另外,还生了两个女儿。陶琢在弘治丁巳二月二十一日把父亲合葬到已去世的母亲的坟墓里,在这之前拿着庠士李邦贤写的状来请我写墓志铭。陶公资质禀性纯良,仁心忠厚,富有而崇尚节义,使自身荣耀。他的儿子陶琢又能约束自己奋起自立,有一番功业。因而陶公一生留下的精神可以推知。应该有墓志铭来传扬他的事迹。6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为鸠工伐石,畚土筑堤 鸠:聚集B.人无间言 间:离间C.复约致仕乡耆秀士致仕:做官D.朝延儒雅 延:请【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致仕:辞官退休。 7.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占籍为州之万安厢长。 请以赵十五称为秦王寿B.挈家徙蜀之合州南津家焉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别相地于厢之南埧, 辄捐资助力,以相其成D.宜有铭以传 琢以弘治丁巳二月二十一日举柩合葬于先妣之茔,【答案】 B (A担任、被;C找到、帮助 D来、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公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历代以来,家族中有许多才智极高的人,他仁心忠厚,有君子之风。B.陶公与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族人都相处得很好,他从不因别人地位的高低不同而有不同态度。C.陶公爱好与人交往,常常与儒人雅士一起外出宴饮谈笑,并且和人相约举行文会,诗歌唱和。D.陶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陶琢将他与之前已去世的母亲合葬,并且请庠士李邦贤为父亲写墓志铭。【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文中来看,是陶琢带着庠士李邦贤所写的状来请作者写墓志铭。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分)(1)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4分)译: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2) 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3分) 译:(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10文中陶公的“乐善好施”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案:周济穷人;无力还债的人就免掉他的债;修路;资助名山福地的兴造;大旱,拿钱买粮济民。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做好三点:一是要扣住题干“乐善好施”,二是要理解文意,概括时要用自己的语言;三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三、古诗词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刘秉忠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1、“灯”的意象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4分)答案:灯照亮了羁旅中的孤舍(1分),灯下读书给整个凄寒的词境增添了几分暖意(1分),慰藉了主人公孤寂愁苦的心(2分)。(从词意、意境、情感三个角度考虑即可)12、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5分) 答案:同: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作结。(或都营造了凄清之境)(2分) 异:李词借梧桐表达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孤独寂寞、天涯沦落)的愁苦之情(1分),本词借“君子竹”传达出词人不惧孤寒的高洁志向(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 。(庄子逍遥游)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 ,不思其反。 (诗经氓) (5)其险也若此, !(李白蜀道难) (6)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7) ,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8)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 17题。行走的风景查一路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上,我会常常想起货郎。一条黝黑发亮的扁担,一面像小姑娘摇着发辫的手摇鼓,一副光亮的货架货郎的足迹已远,而我追逐着那激越的鼓点,从一个孩童进入了成年。像消失在乡村田野上的风,像一块钟表停在了过去的某段时间,像一种过去的语言在追述往事,不能忘怀的,是货郎撩拨心弦的行走。一种岁月越老,越弥足珍贵的记忆。乡村中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乡村是寂静的,总在等待货郎带来生机。鼓声由远及近,女人们像母雀瞅见了金黄的谷粒,扑腾着双翅汇集到老槐树的脚下货郎歇脚的地方,手拿针头线脑、几尺头绳,一匹花布,与见多识广的货郎说东道西,讨价还价,打情骂俏。孩子们围绕着货架,拥挤着、询问着、尖叫着、欢呼着乡村贫寒的生活中所有对于快乐的向往,就锁在货郎玻璃面的货架里面。货架里面的物什在玻璃下面闪动着神秘的光亮。能够发出爆响的火纸,一含就化的水果糖,五颜六色的玻璃球,会飞的小气球,构成了乡村孩子生活中最具诱惑力的念想。他们积攒着每一枚硬币,用预备好的每一枚硬币迎来激越的鼓声。远远的吆喝近了:破鞋底破鞋壳废纸猪鬃鸡毛鸭毛兑糖换针哪为了这一声吆喝,为了兑现这一声吆喝,孩子的目光搜遍了村寨山野、地头田塍的每一个角落,发现的眼睛,让贫瘠变为富有,单调冷落的土地被渴望一遍一遍不倦地阅读。货郎常常是外乡人,他们坚韧的脚板踏平了异乡的艰险,朴素愿望冲淡了游走四方的担忧和恐惧。一根黝黑的扁担,一头担着柴米油盐,一头担着日月星辰。货架在生活中漂泊,货郎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们也许会用一个顶针或者一个发夹几尺头绳换来一碗剩饭充饥,路边的风雨中的破庙可能成为临时的安身之所。在瓦蓝的天空下,在日落到来之前,孩子们追逐着他们,追逐着闪光的货架与货架在开合之间的细节。疲惫思归的时候,可能是脑海中浮现出妻儿在家中等待的光景,若有若无的幸福在那张黝黑的脸上滑过,陶醉的感觉击穿了他们在尘世奔忙中抵御风霜的圆滑和吝啬。他们大发善心少有地慷慨,突然停下货架,从中取出水果糖一人一粒。那动作像闪电一样急促,不容被施舍的对象再有非分之想。货郎习惯于对每一位陌生人微笑,表情谦卑,视所有人为衣食父母。他们贪图微利,但不取不义之财。八岁那年,我脱下一双新鞋换了一盒水彩蜡笔。天黑了才惴惴不安地回家。我父亲不肯相信穿在脚上的鞋子会弄丢了,关上了厅堂的大门,准备将我痛打一顿。远远地货郎的鼓声近了,鼓声在我家门前停顿下来,还有货担落地扁担吱呀呀的声响。接着,鼓声响起,由近而远。我父亲打开门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门前的我的那双新鞋。而货郎的背影已远,消失在树影婆娑、山岚暮霭笼罩的山道上。那时,我的心里第一次对货郎产生了牵挂。货郎是不是要到落日的山那一边,微弱的星光能不能照亮他回家的路擎起激越的鼓,用朴素愿望,敲响沉寂的岁月,让快乐在生活中流布四方。日子被一页一页地翻了过去,然而,视线越过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我仍然看见了货郎用黝黑的扁担,挑着闪亮的货架,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在走。 14文章为什么反复提到货郎“黝黑的扁担”这个特写?除此,文章还有哪些相似的特写?(6分)答:内容上:突出人物特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货郎的勤劳和卖货生活的艰辛(2分);结构上: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或:断反复这特写,强化主题,照应行文,使上下文浑然一体。)(2分)闪亮的货架和激越的鼓声。(1点1分) 15简要分析“乡村中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在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或引起下文。1分):货郎给寂静的乡村带来生机(1分);货郎给贫寒的乡村生活带来欢乐(1分)。在内容上,抒发了对乡村踏实生活和货郎的依恋与怀想之情。(1分) 16作者笔下的货郎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货郎”的形象特征(4分)答:勤劳坚韧;谦卑朴素;贪图微利但有情有义;圆滑吝啬也有慷慨。(1点1分,4点,满分4分) 17本文蕴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试做探究(6分) 答:对货郎送还新鞋的感激之情(或对货郎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对乡村文明的怀念之情;对朴素快乐生活的推崇(向往)之情;对行走式的传统文明的赞美之情。(1点2分,答出3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 近年来,一些地方中小学教材古诗词“瘦身”,但谁都不敢放言要把古诗词赶出教材。争来争去,无非是个“量”的问题。那么,现代人要读多少古诗词才算合适?这个话题恐怕先要弄明白“读古诗词有啥好处”。 有位网友所言极是:“文言文虽不适合生活,但在写作上微言大义,意境悠远,往往超越字面本身,引人遐想。现在的白话文虽然口语化,更贴近生活,却没了汉语的优雅和精确。”前些时候,一首英文金曲被译成文言文走红网络,歌词成了“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等之乎者也,大概就是这种失落情绪的宣泄。点赞的网友说“突然有种想学好文言文的冲动”。 多读些,“技多不压身”,至少不会被忽悠。像“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这等“古体诗词”,是否真如某位大家所说“亦属绝唱,已属绝伦”?“陈独秀孙逸仙,国共合作”美其名曰“辞赋体”,算得上“世无孤品”吗?不用“熟读唐诗三百首”,只需课本多留几篇古诗词,想来连小学生也能念出个所以然。可悲的是,某些传统断根已久,心灵无从浸润的现代人连“照妖镜”都不会用,连“画皮”都看不出。 93岁高龄的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自幼博学强记,和许多老一代学人一样,他始终相信“背”是做学问的重要方法,但教人读书并不主张一味贪多,要求学生读古文观止,在国语左传战国策三者之中各选两篇精读,读到能背诵,其余的能读能解即可。西汉文精读报任少卿书等篇,骈体文只要读熟滕王阁序一篇,韩柳文章只精读柳子厚墓志铭即可。 余秋雨说:“古人学富五车,其实算起来没有现在的一本书容量多,但他们可以在山下、水边静静地思考。”想要给“读多少古诗词才算够”一个准数,怕是永远都找不着答案。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必要学习古诗人,像他们一样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摘编自9月16日福建日报,原题为学古代诗人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8. 本文首先由中小学教材古诗词瘦身,引出现代人要品读诗词。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阅读古典诗文的原因和方法。最后得出结论:现代社会,要学习古人,多读诗词,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各2分)19.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划线句如何理解?(6分)19. 照妖镜:指的是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1分)“照妖镜”不会用,说明现代人不能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参照(标准),判断当今诗词文章的优劣(2分);画皮:劣质的文学作品(1分);“画皮”看不出,表明现代人难以判断掺杂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劣质作品。20.请结合全文说说现代人如何才能具备“纯净的眼光”? (6分) 20. (1)阅读(精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2)阅读之后要思考作品中的内涵。3)在语文教学中,传授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4)分清优劣,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智慧。当然,很多情况下并非都是如此繁简之间,存乎一心一、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智慧。当然,很多情况下并非都是如此本次命题导向,显然遵从2016年江苏高考之风向。就考查重点而言,主要是甄别学生的分析与思辨能力。作为新材料作文,本次考查,所供材料不再是叙述性材料,而是当下流行的、矛盾对举的“名言杂烩”。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肯定,第二句否定。第一句中有两个小分句,分别对“简单事情复杂化”和“复杂事情的简单化”进行界定,而第二句又对这个界定进行了“反拨”和否定,后面的省略号即“并非都是如此”的内容,论述空间、论述角度与方向很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本次命题体现了很好的梯度性,抓住第一句可以“写对”,抓住第二句更容易“写好”。先对第一句话进行分析。第一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简单”与“复杂”,“简单”主要有容易理解、头绪少、结构单纯、纯粹、平凡、单一之意,而“复杂”主要有事物的种类头绪多而杂、精致、极致、完美、关系纵横交错、里外表现不一等等。“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种进益求精的表现,典型的工匠精神;而“复杂的事做简单”,是一种干练、高效的处理智慧,正如奥康姆剃刀一样削减与简化。再对第二句进行思考,“当然,很多情况并非如此”,是对前一句进行“反拨“,这里“反拨”有两种情况:一是对预设语境进行反向思考,学生可以另设观点,“简单事情简单做”,“简单事情复杂做”、“简单事情先复杂后简单做”、“复杂事情先简单后复杂做”,“处理事情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繁简自适、妙在其思”,不一定拘囿于第一句话中的预设。还有一种“反弹琵琶”是,“把简单的事复杂做”,精益求精只是一种情况,有时可能是当下人世的繁复多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个体思维的复杂与多疑,事物本来错综复杂等多种情况;而“把复杂事情简单做”,删繁就简的智慧,这是好的方面,但也有坏的可能:如偷工减料、枉费人力、空耗物力等等,或者个体思维的简单与低幼等等。本次写作只要涉及“简单与复杂”的比较或转化,都算切题,如果单写“简单”与“复杂”不算切题,原则上不超过41分。好的作文命题应该符合“有抓手、有话说,难说好”。这次命题,应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围绕学生素养中的核心能力思辨性思维,多元化、多角度考查学生,着力点很精准,区分度很明显,导向性很明确。二、整体情况“岁岁年年人相同”,每一年的高三期初作文写作情况大致,可能是刚过完暑假的因素,很多写作问题又回到原点。总体而言,本次写作属于“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优秀习作和离题习作不多,四类文居多。优秀习作有化繁为简真的可取吗、把日子过成简单的诗、不要繁复的“攻略”、文化的“繁与简”、繁简之间、桂花香里,其中,只有最后一篇是记叙文。本次写作文体选择,呈现“两极化”倾向,只有记叙文与议论文两种,议论性散文或者小小说等个性文体,几乎没有。三、存在问题与写作1关于审题与立意这次审题,只想“写对”难度不大,要想“写好”难度较大。命题者意图很明显,在处理事情时,如何把握简单与复杂的先后与转化,这是核心思维区域。一般学生都能很好地吃准意图,写作内容在材料意蕴辐射区。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审题出现问题。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偷换概念型”,将“简单”理解成“初心、本真”,如素履之心、返璞归真等;一是“任意拔高型”,从材料得出结论做事要有规律、要懂得变通、要随机应变等,并设为中心;一是“脚踏西瓜皮型”,学生懂得将命题意图化大为小,在教育、文化、文学范围内进行思考问题,但是学生却将重心立在教育与文化,而忽略了简单与复杂,这一点尤其要因子足够重视。2议论文写作:思维扁平,认识肤浅,议论空洞,推理欠缺。有人说,有思想是议论文写作活的灵魂,是议论文第一要务。这次写作,突显学生思维的疏阔与逻辑的断裂,主要是“扁平化”严重。“扁”就是“不厚”,即缺少深度。“平”即“不钻”,即平均用力缺少重点。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大多四类文“三种情况”:一是“演绎式”,先写“简单事复杂做”,再分析“复杂的事简单做”,再进行反向立论分析,即选取材料中的三句话,构成了三个小论点,丝毫没有深入分析;二是“逆向式”,“简单事复杂做,不是一种”,“复杂事简单做,不是一种”,而没有立论分析,只是反面肤浅思考;三是“有破有立式”,“复杂事简单做不是”、“简单事复杂做不是”,所以,我们的正确方法是如此分析,蜻蜓点水,缺少深度分析。逻辑链断裂现象比比皆是:由头与立论之间,用例与小观点之间,小观点之间的无序与交叉甚至混乱等等。“挖坑三千不如掘井一口”,学生完全可以定点深入分析,而不是追求铺开面面俱到。例如,针对第一句话:“简单的事复杂做,是一种精益求精”进行深入分析,“简单”是什么意思?“复杂”为何?“简单事复杂做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为何?“简单问题复杂化”是仅仅是精益求精吗?仅仅体现在大国工匠方面?还有其他原因吗?个体层面、他者角度和社会层面?如此分析还是显得空洞,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分析,梁漱溟曾言:人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我,那么,就这三个关系“简单”与“复杂”又是具体何指?这些都是可以去深入思考的,而不是,浮光掠影式分析,浅尝辄止式推论。当然,在分析立论过程中,用例是否精当,分析是否到位,是我们必须要考量的问题。这次分析,关于简单与复杂问题,很多学生选择数学中化简作为论据,不是说不可以,只是显得文化素养贫瘠和个性化素材不足的窘境,需要亟待解决。3记叙文写作:表现力不够,重心不稳,有套作化倾向这次记叙文写作,所占比重不到十分之一。就是在这十分之一中,突出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其实这些也是老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表现力不够:一方面是构思能力不够,基本上是平铺直叙,以时间线索来叙述,在叙述的时间轴上,很少能够暂停时间进行多角度描写,即便是在描写上,更多地用人物语言来表现,对此,我们都心知肚明,人物语言实际上是小作者的主题独白的话语,赤裸裸地向阅卷老师表白,显得如此苍白与不自信,也少出现“人物愿望受阻”的情况,即情节的一波三折的情况,更多地一波两折情况,“我原以为很简单其实简单中包含复杂”,简单地演绎第一句中前半个分句;还有一方面就是想象性不够,现在很多学生还是幻想在“真人真事”,还是通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讲,这不是不可以,这里要处理好“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生活真实”是生活片段的真实,而“艺术真实”是艺术的真实,可以对生活的真实进行杂取、剪切、删减等多种处理,但是要符合生活逻辑,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活复原生活。如有个学生写道:“奶奶说:织毛衣真的是非常复杂,现在可以说是黑夜到来时那一抹云霞”想一想,奶奶的学科到底有多高啊?再者,重心不稳明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收口松紧关系到文章“骨质疏松”程度。有些学生在文章结尾,强调坚持,强调传统文化,强调教育好与坏。在“豹尾”的位置,竟然出现了多种声音,这就显得立意暧昧而不纯粹。四、解决措施为此,在今后的高三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表现个性,表现出独特的“这一个”,是我们的着力点和突破。我们以为,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思想层面入手,提高思想认识,始终是积淀写作素养的第一位。对于高三而言,阅读决不能让步于刷题,更应进一步加强,并保证阅读始终居于学习的首位。通过广泛、系统的阅读,软化学生心灵,促进精神成长,培育心智发展,这才是高三写作指导也是高三语文学习之道。当然,阅读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相关环节跟上,比如归纳与整理,摘录与点评,反馈与提取,等等,怎么更有实效,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与实践。二是从技术层面入手,指导一定的写作技巧。无论是哪一类文体、哪一等级的文章,都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需要一定的 “写作智慧”,而往往这是作文得高分的关键。比如记叙文写作,一定要有“萤火虫屁股”意识,要有亮点,有吸引读者的地方:或精于描写,或善于抒情,或巧于构思,或长于文采等。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写作上的特长,总之,一定要亮点,起码要让“萤火虫的屁股”亮一次。再如议论文写作,可以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积累几个或一个写作素材,打造属于自我的“素材银河系”,记住“一招鲜、吃遍天”;或介绍多种思维论证模式,编织逻辑链,形成逻辑推理,体现思维的递进性与思辨性;或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对于关键词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增强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我们应该始终警醒的是,就作文写作而言,所有的技术指导都属于初级阶段,由此写成的作文应试化倾向明显。写作的核心应该是思想认识与精神素养。繁简之分,存乎一心,需要抓大放小,突出思维与思想。小成依技,大成依道。只有通过有计划、系统的阅读,才能点亮文章的“萤火虫”,点亮学生的“心灯”,让学生真正做到精神明亮,照亮属于个人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