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054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2016年秋期高2017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B秦国禁止百姓自由流动和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C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D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先秦时代,公民和私民都是国家的人,他们必须到当地的政府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B汉代向公民征收的赋税有财产税和人头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15至56岁的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C在西周封建制下,国家的人口和土地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国家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D实行郡县制后,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层消失,塔状社会瓦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B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C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D编户齐民制度一方面让许多奴隶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致之?”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贫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 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B.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C.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D.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刘文静字肇仁。”B.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C.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如:关塞,关卡,关隘。D.践: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如:践作,践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文静有胸怀识见。当社会动乱时,文静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并发出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可终羁贱乎”的感慨。B.刘文静看出高祖为唐公时已有大志向,所以用心结交,又将秦王比作历史上英明神武的汉高帝、魏太祖。C.刘文静善于进谏。唐公登上天子之位,不拘礼仪,多次和贵臣共处一床,文静用“太阳俯同万物”作比,婉转进谏。D. 刘文静恃才招祸,他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在讨论问题时,总要反驳,终于招来杀身之祸。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5分)(2)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5分)(二)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然后回答89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临江仙陈克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江城:指建康。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8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作简要赏析。(5分) 9 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郦道元在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_,_.(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医 者周国华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 我点头。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头写赤脚医生甚至县医院的医生都治不了“我”妈的病,体现其病情的 危重,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和老中医这一人物的出场作铺垫。B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D老中医儿子说“我”家花瓶“也值几千块钱”,又介绍另一个花瓶的来历,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也说明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的不解与不满。E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作为主角,“我”也表现出强烈的孝心和感恩图报等性格特点。(2)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3)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4)“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盛宣怀:亦官亦商者的责任李扬帆 晚清继胡雪岩之后另一个富可敌国的富商巨贾就是盛宣怀了。他几乎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以至于当时声名卓著的绅商和全国性慈善活动家经元善称盛宣怀为“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的盛宣怀办洋务 30余年,电报、轮船、矿利、银行皆运行于其掌中,几乎独揽东南利权。 李鸿章曾说盛宣怀的野心是“办大事”、“作高官”。但盛宣怀在科举之路上却屡屡受挫。命运似乎总是在跟盛宣怀开玩笑。尽管屡试不中,盛宣怀做大事得高官,一件也没有落下:1870年入围剿回民义军的李鸿章门下,任行营内文案兼营务处会办等职。不久,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此后,在李鸿章的关照下,盛宣怀可谓步步得“发”。 除了做官,盛宣怀更大的贡献在于其首创精神。有学者统计,盛宣怀是当之无愧的近代“第一人”,他创办的“第一”包括:第一家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电讯企业中国天津电报总局;第一家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第一批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卢汉干线铁路;第一家近代股份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并第一个被授权代国家发行纸币;第一个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开办的师范院;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 观其一生,可以说:无盛宣怀,就无洋务运动后期的成就。 令国家致富而不是个人致富,是盛宣怀的终极目的。如果不是这个动力,盛宣怀也就是一守财奴而已。恰恰是立志高远,使他能够利用国家资源为国谋利。为国谋利之事就是洋务运动“富国”之事,致富是洋务运动后期阶段的主要目标。而坚持商办或者至少官督商办,才能真正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盛宣怀并不具有多少经济学常识,但是,凭借其在晚清官场奋斗的经历和过人的悟性,他明白了如果纯粹由官僚办企业或者官僚管理企业,其效率必然低下,无法与外商竞争。因此,在19世70年代开始帮助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时,他便坚持了商办为主(即扶持民用工业企业)的目标。这在当时简直是个了不起的认识和举措。 在洋商的渗透和垄断下,中国民族经济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极力推动中国民用工业企业的发展,夺回民族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是盛宣怀和当时洋务活动家的共识。其宗旨是“致富”和“分洋商之利”。 盛宣怀深感自身的责任重大,他以极大的勇气承担这份责任:“今人于古人尚不甘相让,何夷狄之智足多哉。”从筹办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到维护中国电线铺设的权利,无不反映了盛宣怀匹夫有责的理念。 盛宣怀作为官方的代表,把利益的基础建立在国家和商人双赢的考虑之上,承担了一个亦商亦官者应有的责任。为财而不为财,为官而不为官,可谓盛宣怀对当代人的深刻启示。 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与清廷在北方打得热闹,南方却照做生意。此种局面的出现,是晚清对外关系和国内复杂政治斗争的特殊现象。 表面看来,北方的朝廷是要为国家利益奋力做最后的决算。但是,这种不顾一切的举措令南方各督抚颇感棘手。面对即将发生的对八国的战争,南方督抚们(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预测到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后果,即他们苦心经营的洋务运动会毁于一旦,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实行“东南互保”,集体抗旨! “东南互保”的策划,虽然英国也有此意,但是从中国方面而言,实际就是盛宣怀。李鸿章虽然极力推动这个方案,但是他并没有参加最后与洋人订立的互相保护章程。 盛宣怀在给张之洞、刘坤一等的急电中,建议他们“电饬上海道与各领事订约,上海租界归各国保护,长江内地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扰”。对于局势的判断,盛宣怀曾劝说张之洞:“北事不久必坏,留东南三大帅以救社稷苍生”。 “东南互保”的实际效果是避免了半壁江山的兵祸,暂时获得了南方的安定局面。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出逃陕西。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几乎是哭着与列国签订了庚子和约。这一年,李鸿章去世。 此时的盛宣怀黯然神伤,洋务精英们试图富国强兵、中兴帝国的梦想破灭。盛宣怀很痛,一种说不出来的痛。 (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盛宣怀一生以实业救国,创办了多家洋务企业,几乎掌握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他的成就,当时无人能及。 B盛宣怀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经济发展主导权,积极创办银行,自觉地承担起抵拒帝国主义入侵的重任。 C盛宣怀立志高远,力求致富国家而非致富个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理想,也是洋务运动后期阶段的主要目标。 D清政府与八国联军激战时,南方督抚们对战事的胜利不抱幻想,为保住洋务运动,他们联合互保,集体抗旨。 E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这让盛宣怀认识到,洋务运动并不真能富国强兵,中兴帝国。(2)从政经历为盛宣怀实业救国提供了哪些便利?请简要分析。(6分)(3)盛宣怀作为官方的代表,承担了哪些应有的责任?请简要分析。(6分)(4)盛宣怀作为一个实业家,他给当代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第卷(表达题 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厦门的海,娴静温柔;而烟台的海,那一览无余的金色的沙滩,洋洋洒洒地直向天边铺展开去,平坦如砥,沉雄壮阔。 政府要让群众知情,让群众理解。许多事情没有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独树一帜往往会适得其反。 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审理“河北大兴摔婴案”的法官一致认为,韩磊犯罪的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距离高考已不足三个月,爸妈急得什么似的,可王磊倒安之若素,一天到晚还那样乐呵呵,跟个没事人似的。 A B C 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 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B我们通过读这本书,一百年前的中国的面貌会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而且, 一百年后的中国所发生的变革,也会得到我们更好的理解。 C当前,全国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道德银行、评选孝子孝女 和精神文明标兵、举办邻里节等形式,大大加强了居民的道德水准和文 明程度。 D. 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与蜜蜂不同的地方,就是人在建筑房屋之前,思想里已有了房屋的图样。我们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 须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 须先有一个大图样、总图样, 须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 这些图样 别的, 我们在这个革命实践中得来的关于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动的反映。A 既 又 还 而 不是 就是 B 也 不但 还 而 不是 而是C 也 不只 也 但是 既是 又是 D不但 而且 也 然而 不是 而是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崔永元老师在主持时说了一句话:语文的魅力就在于一个乞丐和一个诗人晒太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语文是什么? ,在物理学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而在语文课堂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生命量。语文学习经历告诉我,语文素养的核心就在于阅读。而且,我认为, 。因为中学生的时间是紧张有序的,中学生的生活是单纯而无干扰的。青春的空白期需要书籍来充实,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个时间很关键。17在当今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国民的阅读方式已发生变化,请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图1: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7年间变化 (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图2:阅读形式倾向(1)2016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请根据以上两个统计表简要说明调查结果。(4分) 调查结果:(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数字媒介阅读两种方式中任意选取一种,概括其特点并略作说明。(2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网站评选奥运风采人物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傅园慧,接受采访时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天然表情包,她用“洪荒之力”说自己没有保留。她代表和展示了当代中国运动员自信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风貌。中国女排,“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奋斗,最终实现绝地反击,站上里约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菲尔普斯,2012年宣布退役,之后走出大麻、赌博、酒驾的阴影,2014年正式宣布复出,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游泳运动员,他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所有困难,在运动生涯中共获得创纪录的23块金牌,超越了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累计金牌数。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参考答案1. B(原文说的是“秦国的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如果没有相关的介绍信,则店家和住店者都要治罪”,未提到户籍的问题。)2. A(先秦时期的公民是与私民相对而言的,私民属于贵族,不是国家的人。)3. C(汉代不属于经典的封建制)4.(3分)B5.(3分)A(幼时取名,成年取字)6.(3分)C(说刘文静因“恃才招祸”而被杀不准确)7.(10分)(1)文静不久因李密姻属关系牵连入狱,秦王私下里入狱探望。(“俄”“坐”“系”每个 词1 分, 句意2分)(2)我虽然受上天之命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你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疑 惑、疑忌)。(“应天受命”“宿昔” “嫌”每个词1分,句意2分)8此句采用虚写(或想象)的表现手法,想象故人(或自己)在雨天深夜中,小窗残灯映照下思念友人的孤单身影,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诗人孤苦无依的愁苦之情。(解析:“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这句话是从对方落笔,想象友人独自面对深夜的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这句话运用了虚写的手法,既是对友人的担忧,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更是对时局动荡)的感慨。(答“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也可)9亡国之痛。上片一、二句写长期战乱,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回答“国土沦陷之愤”、“对战争的厌恶”也可)年华已逝之悲。上片三、四、五句写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下片一、二句写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离别的哀愁。下片三、四、五句写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解析:词上片主要借史实抒悲愤之情。“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两句中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这期间朝廷昏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所以词人感慨国运不振。“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无奈自己年事已高,时光消逝,词人为不能报效疆场而惋惜,欲生冰的“衰涕”,实际上也反映了为国事而涕泪交加的情态。下片的情绪则从悲愤转为悲观。“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是说自己无力再为国效力,只好告老还乡。“故人相望若为情”体现了对友情的依依不舍。词的最后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10.(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11(1)CA(解析:B项,“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说法不准确。文中,她“连忙摇手”是表示这个青花瓷瓶不值钱、没什么用,不能卖给老中医。D项,从小说来看,老中医儿子只是指出事实,并没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同时,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并没有“不满”之意,且从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的行为看,他是能理解父亲所为的。E项,主角应该是老中医;“感恩图报”的特点表现不明显,最后“掏出一万块钱”更侧重于表现“我”的歉意。) (2) 治愈能医治好正规医院都放弃的病人。县医院医生都不敢收治的“我”妈的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者;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是一位具有扶危济困心肠的医者;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是一位有智慧的人。用收购不值钱的花瓶的方式帮助人并说用双倍价钱赎回,刺激我努力学习。(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3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3)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人物形象上: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轻视。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感激。“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怀疑(嫉恨)。看完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惭愧和崇敬。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怀敬意。(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2、(1)答C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A、E不得分。(盛宣怀创办银行,是分洋商之利,与“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经济发展主导权”不构成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A“几乎掌握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夸大其词;E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盛宣怀很痛心,但并没有产生选项所说的深刻认识。)(2) 随李鸿章从事洋务,从此踏上实业救国之路。一手官印,一首算盘,亦商亦官,令 其左右逢源。官场奋斗的经历使其领悟到创办实业成功的要诀。(每点两分,意思对即可得分)(3) 积极创办实业,利用国家资源为国家谋利,富国富民。扶持民用工业企业,办银行, 分洋商之利,维护国家利益。八国联军侵华之际,盛宣怀积极建议留东南三大帅以救国家社稷苍生,避免了东南半壁江山的战祸。(每点两分)(4) 创业要敢为天下先,富有首创精神,盛宣怀一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维护国家利益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盛宣怀一生都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强国,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清政府的积贫积弱,盛宣怀及洋务精英们试图富国强兵、中兴帝国的梦想最终破灭;为财而不仅仅为财,为官而不仅仅为官,无论为财还是为官,都需要立志高远。(每点两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也可)13A(句中的“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句中的“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宏大。运用正确。句中的“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应为“自行其是”,意思是独自去做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一味固执己见。句中的“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不能形容环境恶劣。望文生义。句中的“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运用正确。 句中的“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遇挫折时能泰然处之,像平常一样。不合语境。)14D (A.成分残缺。缺少“回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B.中途易辙。主语“我们”后没有谓语,却又出现主语“面貌”,应将“我们”移至“心中”前。C. 搭配不当,“加强”应改为“提高”。)15.B16示例:语文的魅力在哪里语文是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场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读书期中学阶段应尽可能地多读书。17.(1)近7年来,数字媒介阅读率逐年上升,过半人群仍喜欢纸质图书阅读方式。(2)【示例一】纸质媒介阅读,是最富有诗意的阅读方式。(1分)当墨香一点点散开,当书被一页一页地从指尖翻过,我们都能感受到文字的优美、内容的感人,还有书的厚重、油墨的幽香。(3分)【示例二】数字媒介阅读,是当下一种更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1分)只要读者手指在鼠标上,又或者在感应屏幕上轻轻滑动,便可自由飞翔在字里行间,而且自己喜欢的内容一瞬间也可拷贝粘贴完成。数字媒介抛弃了沉重的书本,让阅读变得更简便。(3分)参考译文刘文静,字肇仁,潇洒不羁有气度才智。与晋阳宫监(官职)裴寂关系很好。裴寂晚上看见烽火台传递烽火,叹息说:“天下正乱,我将何处安身?”文静笑着说:“按照你说的,正是英雄豪杰所依仗的条件。我们二人难道可以终身依附隋朝吗?” 高祖当时为唐公,文静看出他有大志向,用心去结识他。又见了秦王后,对裴寂说:“唐公的公子,不是普通的人,心胸开阔神明英武,是汉高帝、魏太祖那样的人!”裴寂并没有认同。文静不久因李密姻属关系牵连入狱,秦王私下里入狱探望。文静心里惊喜,故意用言语挑逗(观察他的态度)他说:“混乱局面正严峻,除了汤、武、宣、光这样的圣君不能平定。”秦王说:“怎么就知道没有那样的人呢?现在来看望你,不是想同情安慰你。世道将变,只是想同你商议大事,请试着为我分析。”文静说:“皇帝南巡,军队都在河洛一带,盗贼到处都是,以万来计算,必须有真命天子来收复使用它们。如果确实能顺应这个机遇,那么天下还不够你平定的(平定天下很容易)。现在汾、晋等地躲避盗贼的人都在,我平时就知道他们都是豪杰,一旦号召,十万军队是可以召集到的。加上公府士兵几万,命令一下,谁不愿意追随呢?大张旗鼓进关,以此来威震天下,王的大业就成了。”秦王笑着说:“您的话正与我的心意相合。”于是暗地里部署宾客。 唐公于是打开大将军府(调兵遣将),任命刘文静为司马。文静请求与突厥结盟,唐公答应了。唐公派文静出使结交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说:“唐公因何事起兵?”刘文静说:“先帝废除太子把王位授予后主,所以天下大乱。唐公,国家的近亲,害怕毁掉王室,起兵罢黜不应该继承王位者。希望与突厥共同稳定京城,金币、少男少女都可以属于可汗。”始毕可汗非常高兴,立即派两千人马跟随文静回去,又献千匹骏马。唐公高兴地说:“没有您哪里能够做好这件事呢?” 唐公登上天子职位,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当时多次把尊贵的大臣引到内室共处一床。文静进谏说:“现在境域之内,都是您的臣子。您延请臣子,皇帝的位子尊贵,您屈尊与臣子同卧一床,这就是王导所说的如果太阳也和地上万物一样,那么老百姓该到哪里沐浴光辉呢?”皇帝说:“我虽然受上天之命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您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文静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但裴寂唯独因为故旧的感情位居自己之上,心中不服。每议论政事,多与裴寂唱反调,于是生出嫌隙。刘文静的妾失去宠爱,告诉她哥哥告发刘文静反叛,文静就被关进监狱。皇帝派遣裴寂、萧瑀审问情况。皇帝就杀了他,时年五十二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