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周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042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周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周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周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七次周考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消除。埃吕尔说:“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我深信,所有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而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才能消除。”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研究和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是“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弗洛姆所说的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能够做”等于“应该做”。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即人造物进化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社会逻辑高于技术的自然逻辑,当这两种逻辑冲突时,技术的自然逻辑服从技术的社会逻辑。技术本身的善恶、技术应用后果的善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 1下列不属于作者对弗洛姆“第一原则”评价的一项是() 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如果应用这一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 2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遵循技术的自然逻辑。 人类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技术必须为这个最高目标服务。 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技术应当为人谋利,所以应大力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要。3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任感,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而且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除。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就应当去做。 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在于人怎样应用,所以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1)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47题。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节选自宋书羊欣传)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工:善于,擅长 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恨:遗憾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 诣:到去 D除中散大夫 除:罢免5对文中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B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C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D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却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D羊欣年轻时性格沉静,不与人争强斗胜,言笑和美,容貌举止倶佳。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2)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2) 诗歌鉴赏(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 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9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3)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较量无声何钱文 老木匠在脚手架底下站着。小木匠在脚手架上面打眼。 冲击钻“突突突”的响,脚手架颤巍巍地震。 老木匠单手搭在脚手架上,想心事。 其实脚手架不用扶。其实老木匠也不是扶,只是找点事做。要不,待会儿包工头准会看他,他现在很怕包工头的眼神。 包工头不会说他。包工头如今只找小木匠说话。每次从他面前走过,包工头几乎“瞧不见”他。 包工头又来了! 老木匠背过身,双手用力握住脚手架立柱。那情形:仿佛要不是他用力扶着,脚手架就会倒了似的。 包工头又在门口站着。 老木匠不用回头都知道。但老木匠装着不知道。老木匠仰头“专注”地看上面忙碌的小木匠,仿佛他不盯着,小木匠就会出错似的。 “小木匠真年轻啊!”二十米高的脚手架,辗转腾挪就像在平地。老木匠想起两个月前。 两个月前,他自己还在脚手架上的。 两个月前,要不是那该死的钢筋老木匠心里颤了一下。那次老木匠打眼碰到混凝土里的钢筋,钻头被卡住猛甩了一下。要不是小木匠及时拽住了他,现在 老木匠很感激小木匠。 老木匠又恨小木匠。也从那天开始,包工头就不准老木匠上脚手架了。“要是真摔下来,谁消受得起!”包工头媳妇心有余悸地说。 那天包工头没说什么。包工头从不乱说话,但从那天开始,老木匠就感觉自己在包工头心里的地位一落千丈。两个月之前,包工头说图纸、吩咐事情都必定找老木匠,那天之后,都换成了小木匠。之前包工头递烟,隔得再远都走来送到老木匠手里,再点上火。现在呢,是先送给小木匠,最后再甩给他。有几次似乎没看见他,连甩都没甩。 冰火两重天。这两个月老木匠心里不舒服,很不舒服!老木匠真想撂挑子:老子不干了,回家种地去!有次他气呼呼地跑到包工头办公室门口,抬手敲门的瞬间,手又凝固了:回家?回家老婆子的病谁给钱治?回家儿子的彩礼钱谁给拿?回家盖房子借的债谁还一念过后,老木匠低头走了回去。走回去的老木匠佝偻着腰,像又老了几岁。 包工头还在门口站着。 站得高应该看得远,但脚手架上的小木匠这次真没看见包工头。手臂上的腱子肌依旧随电钻快速旋转而“突突”颤动,他现在不敢分神:二十米高的脚手架,藏在水泥暗处的钢筋,钻头转动时落下的水泥粉一不留神他就可能摔下去。 如果小木匠知道包工头来了,肯定会像往常一样停下来,让发烫的电钻歇一会。小木匠知道老木匠在底下闲着。小木匠准会喊老木匠递几包膨胀螺栓,或递几支轻钢龙骨。这样老木匠心里就会舒服点。这样包工头心里也会舒服点。这样小木匠心里也会舒服点。 小木匠知道老木匠对自己有意见:但他有什么办法?老木匠真的老了!在“差点摔下”之前,老木匠已有很多次看错了图纸上的小数点,要不是他和工友们瞒着包工头及时补救,后果不堪设想。小木匠知道老木匠家里日子艰难,可他小木匠就容易?他还不是为了多挣那一点工钱!再说他小木匠要不顶替,自然会有别人顶替。至少他小木匠顶替了,还可以暗中照顾老木匠。小木匠只能在心里发牢骚。很多次他想找老木匠喝顿酒,说说心里话。可老木匠却总是一脸揶揄似的冷漠,所以几次话到嘴边又缩回去了。再找机会吧!每晚睡觉前小木匠都想。 包工头终于走了!老木匠舒了口气。 在门口看了一会,包工头转身悄悄走了,就像没来过一样。其实他每天不用来工地的:工地交给小木匠,他很放心。他唯一不放心的是老木匠。他知道老木匠心里不舒服,就怕老木匠耍起性子来,硬要上脚手架!老木匠跟了自己这么久,他太了解他了。每当想起那次“遇险”,包工头后背就冒冷汗:那天真要摔了下来,他这一年就算白干了!老木匠后半辈子就算完了!所以包工头在背后多次叮嘱小木匠:就算老木匠在下面闲着,也不准他再上脚手架。但他又怕小木匠资历浅,镇不住要强的老木匠,所以要帮小木匠树立“权威”:这两月,每次递烟必先递给小木匠,再亲手给小木匠点上火;每次看图纸必无视老木匠直接找小木匠包工头是想传递给老木匠一个信息:地球离了谁都转!老木匠你要服老,别找事。 其实包工头本不用这么麻烦的,家里女人背后跟他说过无数次:把老木匠打发走。但他始终开不了口:谁的心不是肉做的?他知道老木匠家不容易。但他容易么?现在工程队之间竞争这么激烈,利润低廉到容不得出一丝丝纰漏。他每天不来看看,怎么能放心?(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小说对老木匠假装扶脚手架、“专注”看小木匠的细节描写和心里不舒服却不敢撂 挑子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迫于生活压力的委曲求全。 B小说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塑造包工头的形象,如他对小木匠、老木匠及老婆等不同 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C小说顺叙了包工头来、站、走的过程,而中间插叙老木匠差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的 险情,则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使情节发展合乎逻辑。 D包工头的老婆怕老木匠出安全事故连累自家,所以多次动员包工头将老木匠打发回 家,可见她是一位胆小怕事,缺乏同情心的势利人。 E发生在老木匠、小木匠和包工头之间的故事,看似一场无声的较量,实际上他们能 互相理解,蕴含了作者对当下人际关系的深层思考。(2) 老木匠脚手架遇险后,包工头对他和小木匠的态度有何变化?请指出并说明原因。(6分)(3) 划线句“这样老木匠心里就会舒服点。这样包工头心里也会舒服点。这样小木匠心里也会舒服点”中的“舒服”有什么不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4) 小说对人物主要进行心理描写,请以小木匠为例,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8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好为人师,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家具市场产品鱼目混珠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南唐后主李煜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经过衡中三年的努力学习,理科成绩优秀喜欢航天专业的李楠考上了北航,文科成绩过人的孙博到人大读了新闻系,这也算各得其所了。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A. B. C. D.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B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C. 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D.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A. B. C. D.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心态上的年轻却是能够永远保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方式可以沉稳持重, ,否则必定一事无成。只有保持年轻心态、葆守青春状态,才能自信若胸有成竹,勃发如沐浴春风。 ,流淌出的不只是无穷的激情,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刚猛勇毅的魄力。16某孔子学院对国外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其中“对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这一项的统计结果如下图。请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说明孝:孝顺父母是做 人的基本要求;俭:过日 子能省则省;礼:对别人 要以礼相待;勤:辛勤的 劳动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谦:遇到别人的夸奖要表 现得谦虚;面子观:孩子 的成功就是给父母挣面 子。(1) 请根据图表的所有统计信息,概括出结论,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2) 针对孔子学院老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内容,请依据相关信息,给出两条合理建议。五、作文:共1题 每题60分 共60分17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60分) 大三学生朱某的父亲遭遇车祸,需要一大笔家庭无力承担的医药费。朱某的老师陈培茁得知此事后,一方面发动自己的熟人和朋友,为朱某筹集了 8700 元,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将一封求助信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为同学朱某筹钱。陈老师表示:此活动虽然不是摄影课内容,但会根据各位学生的爱心成绩做本课成绩的综合考量,“谢谢各位同学,我们是去救人。”当有媒体采访他时,他说:“我不是要学生捐钱,学生没有钱,我叫他们发动自己的亲属、朋友。”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答案:一、1-3:DBA二、4D,“除”应是“授职”之意。5D,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然句子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在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欣书”是“使”的宾语,“常辞”前面省略主语“欣”。6C,羊欣并未怒形于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7(1)羊欣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不时泄露机密,桓玄察觉羊欣的心思,愈发敬重他,升官任命他为楚台殿中郎。(2)太祖敬重他,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其间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重点词语:“自疏”、“时”“以为”“重”、“以为”、“凡”、“适性”。8CD(选对一个得2分,两个都对得5分) ( C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D“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9(1)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3分)(2)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 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3分)10.(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清荣峻茂。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25分)(1)(5分)答C 给3分;答A 给2分;答B 给1分;答DE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 以上,不给分。 (B项,“言谈”于文无据。D项,包工头的老婆是担心安全责任的问题,其做法属 常人之举,不能简单定性为胆小怕事和缺乏同情心。E 项,老木匠对小木匠和包工头的 理解以及小木匠对包工头的理解,小说并未体现)(2)(6分) 态度变化:包工头不让老木匠上脚手架了,让小木匠顶替;包工头有事不找老 木匠了,只找小木匠;包工头优先给小木匠递烟点火,而不是老木匠,甚至故意无视 老木匠。 原因说明:包工头怕老木匠真的出事;包工头暗示老木匠要服老,别逞能找事; 包工头怕小木镇不住要强的老木匠,要帮小木匠树威。 “态度变化”每答对一点给1分;“原因说明”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3)(6 分)老木匠的“舒服”是一种坦然。对自己能帮上忙,不会让包工头看到此时的 自己无所事事而坦然。包工头“舒服”是一种满意。对老木匠不要强不消极,能当好 小木匠的副手感到满意。小木匠“舒服”一种满足。对自己能及时帮上老木匠的忙而 感到满足。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8 分)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木匠的想法体现了他的善良、理智和隐 忍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使结构互相呼应。小木匠的想法呼应了老木匠和包工头的想法,加深了 读者对人物处境和行为的理解。 心理描写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小木匠的想法充分展示了他的可贵品质,凸显了小 说讴歌美好人性的主题。 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6分,答对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概括和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四、12-14:DBB15年龄上的青春是留不住的 但心态决不能染上秋霜(沾上暮气或死气沉沉) 年轻心态犹如生命深处的一股清泉16. (1)调查对象对“礼”的认同度最高,对“谦”“俭”和“勤”,“孝”的认同度较低,最不认同的是“面子观”。(2)答案示例:教学中要理解并尊重外国学生的文化感受,这样才能赢得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对认同度较低的价值观,如“面子观”“孝”文化等,在教学中教师不宜过于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