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81256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 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 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2.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 )A地方享有自治权 B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C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3.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4.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5.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这反映了英国( )A.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形式和传统B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C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6.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2月3日报道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枪击案,已有14人遇难。美国公民持有枪械源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人民有别于政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有别于政府军警持有和携带武器;保障自由州有别于保障联邦。该条修正案体现了( )A.权力制衡的理念 B.政治妥协与权益平衡的理念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原则7.曾经在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供职的美国人马士说,“直至1839年,使西方国家听从条件方可允许双方关系存在的是中国;1860年以后,把和中国共同来往的条件强加于中国的却是西方国家”,条约中的种种原则“曾在半个多世纪中成为支配中国对外关系的常规”。马士的言论( )A.反映出西方列强对华关系的不断发展B.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说明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加快D.体现出清朝政府的保守与落后8.2015年,经国家文物局等多单位论证,确认辽宁丹东港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海军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近代化的角度对中国海军发展史分析,最恰当的是( )A.甲午海战是中日双方海军的第一次决战 B.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建立了第一支新式海军C.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D.中国海军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下建立的9.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 B C D11.麦克马洪(18081893)元帅签署了一项公告:“巴黎居民们,法国军队来解救你们了。巴黎自由了!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起义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该公告表明( )A.法兰西第二帝国已宣告灭亡B.巴黎公社曾在巴黎实行专制统治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D.巴黎公社革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2.早在俄国革命之前,列宁一直坚持这样的设想:俄国应该按照马克思设想的先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列宁的这一设想( )A.指出了俄国应该争取和平过渡 B.是迷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革命策略C.切合了俄国当时生产力的实际水平D.指明了俄国革命的发展方向13.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得出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一国两制”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B“一国两制”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毛泽东曾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4.“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15.有专家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很多,其中非正常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里的“非正常因素”是指(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C.对抗苏联的共同需要D.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16.习近平强调的“民主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该民主模式被概括为“有事好商量”。下图是建国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 )A.具有广泛民意基础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C.确立中共领导地位D.通过协商监督民主17.有学者在评论二战后某政策时说,“它为联邦德国选择西方的机制与制度铺平了道路,也为日后德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由此可知,此政策( )A.推动欧洲走向了联合 B.加剧了世界市场的分裂C.缓和了法德两国矛盾 D.促进了德国统一的实现18.冷战时期,很多批评家指责北约和华约这样的军事联盟推动了军备竞赛,带来了核对抗。冷战结束后,批评家们又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能力。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后()A恐怖主义猖獗 B世界缺乏抗衡美国霸权的力量C地区冲突不断 D冷战思维依然存在19.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基辛格道出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这是美苏关系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C.这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D.这导致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20.近年来,由于蒋介石日记和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的公开,不论是两岸民间还是史学界,对蒋的研究、评价都有所转变,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可能要重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为一手资料两者所述内容真实 B.蒋介石日记比口述记录更加真实C.真实性必须由档案史料来佐证才能确定 D.作为一手资料两者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20分,第2题20分,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3分)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三个重要事件评价较高?(6分)(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史观?(3分)依据此史观指出辛亥革命在“从传统到现代”过程中的主要贡献。(8分)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岳麓版必修一教材材料二、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这样的手段的主要原因。(3分)(3)结合所学列举出材料三中“新的力量”有哪些? (8分)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2分)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1-5 CCADC 6-10 BBBCC 11-15 CCDAC 16-20 ABCCD1.答案:C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宋时期北方和南方的政治人物的出生地,并不能说明其志向差异,故项错误;据材料“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受科举制影响,人才地域分布不同,故项正确;材料涉及政治人物的出生地,并不能说明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故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2.C3.答案:A 试题分析:题目中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了直接民主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的史实,故A项的表述正确;B项的表述与“陶片放逐法”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雅典派系纷争,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城邦内部的混乱,故排除D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特点【名师点睛】管理者需要德才兼备,有民众威望,但古代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质低下的人也享有同等的参政权,因此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4.D5.答案: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威廉和玛丽也是如此”可知,英国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信息材料未体现,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名师点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很好的衔接,既使英国由封建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又没有出现过渡时期极易发生的社会不稳、秩序混乱的情况。从而为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6.答案: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人民有别于政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有别于政府军警持有和携带武器;保障自由州有别于保障联邦”,可见体现了人民与政府、地方州与联邦之间的政治妥协与权益平衡的理念,故选B。A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D只是涉及题干的部分意思。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中马士的言论可以得出,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中国的控制程度逐渐加深,因此B项正确。A项表述不准确,材料实际上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程度加深;C项表述偏离了材料的本意;材料无法体现出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8.B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洋务运动。本题以致远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近代化”这一概念的理解。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北洋海军是军事(海军)近代化的表现。9.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历史影响。综合题干中“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民主”、“共和”、“立宪”等信息可直接判断是马关条约的签订,由已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时间上均不合题意,排除。10.答案:C 解析: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表述正确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革命。由题干材料信息“巴黎自由了”“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起义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等可知,巴黎公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巴黎公社的革命力量相对弱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故C项正确。A出现在巴黎公社成立之前;B是对“巴黎自由了”的曲解;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的经济设想。材料中所涉及的列宁的主张在后来的新经济政策中得到实践。列宁从俄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实际出发,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政治局面的稳定。因此C项正确。俄国的“和平过渡”指的是放弃暴力革命,排除A项;列宁的这一设想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并不是针对临时政府的,排除B项;指明革命发展方向的是四月提纲,D项错误。【备注】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新经济政策立足于苏俄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实际,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结合本题可知,列宁在革命成功之前,已经对如何进行新政权的经济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考。13.答案: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台湾问题【名师点睛】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内地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我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1979年元旦发表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20世纪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14.答案:A 解析:材料讲话意在强调与亚非国家和平合作。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中国外交陷入困境,希望通过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以牵制和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可以增加其对抗苏联的筹码。由此可见,苏联因素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特殊因素,故选C项。1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特点。解答本题要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活动及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由图片可知,人民政协由八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广泛民意基础,故A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此前并无社会主义民主,B错误。中共领导地位确立,与人民政协无关,C错误。人民政协人员的组成无法体现通过协商监督民主,D错误。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为联邦德国选择西方的机制与制度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对德国进行扶植的结果,苏联为对抗马歇尔计划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从而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分裂与对抗,B项正确。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与法德矛盾缓和的是法德和解,成立煤钢联营,A、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备注】马歇尔计划不仅是冷战政策,也是美国战后对外的经济扩张政策,要注意其对西欧及世18. 答案:C 考点: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教训;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冷战结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及冷战局面结束后地区冲突等相关知识点冷战的积极的影响: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使世界向整体性发展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消极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后果是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都是大国控制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美苏冷战的工具,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所以遭到很多批评家的职责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局面结束,”批评家们又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能力“,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的不断,而冷战期间,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挑起战争BD两项表述错误;A项不是主要原因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题干反映了美国的冷战思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美苏关系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冷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故选C。2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二者都是一手资料,但未必都是真实的,所以A、B不正确;二者的真实性不一定非要与档案史料印证,如果能相互印证或与其他史料印证也可以,C不正确;当事人的日记及当时历史的参与者或见证人的口述都属于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故D正确。21.(1)反帝反封建。(3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6分)(2)史观: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3分)贡献: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8分)22.(1)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4分) (2)方法: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3分) 原因: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分) (3)新力量: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8分) 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分) 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战后欧美关系。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体现了美欧的伙伴关系;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反映了欧洲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第(2)问,主要考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材料“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体现了其手段;材料“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揭示了其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第(3)问,主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回答后一问要结合前一问,实际上是对前一问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