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81084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3.本次考试需填涂的是准考证号(8位),不要误涂成座位号(5位),座位号只需在相应位置填写。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 B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基层组织 D宗法关系定封建等级2.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尊崇。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A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B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C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 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君主专制导致君主无能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5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6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体现了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D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7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8.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9“唐代出现了飞钱,又叫便换,其用法是:商人预先在京城将钱交给某道进奏院或某军府、某使节和某富户,由当事者付给商人文券,商人便可轻装离京前往目的地,在那儿凭文券领钱购物。诸道进奏院在受理飞钱时,要向商人收取一定的“汇费”。飞钱的出现 A表明唐朝出现便携的货币 B得到官府与商人的认可与支持C加强了政府对商业的管理 D有利于减轻商业活动的风险10观察下图,该图反映出明朝末期江南地区的农业 A投资与市场联系 B重视技术革新 C专业化程度较高 D注重精耕细作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12.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13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从事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A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 B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C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 D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1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 分封制度 B 井田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15.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16“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出了“顺民”(顺应百姓的欲求)、“安民”(百姓安心生产生活)、“养民”的思想主张。王夫之(16191692)说“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这反映了 A.明末清初古代民本思想进一步发展 B.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C.明清新经济现象奠定新思想的基础 D.明清时期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的影响17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而刊刻的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带动了小说的繁荣 B.神魔小说巩固了儒学的地位C.司法知识因公案小说而普及 D.建阳刊刻小说符合理学精神18关于南京条约第十条,英文版内容直译过来是:“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中文版是:“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两者比较,最易于产生分歧的问题是A谁来颁布 B谁来交费 C谁来征收 D谁来制定19“(领事裁判权)其损害我国的主权,自然无待于言了。然各国亦同蒙其不利(最重要的,如领事不晓法律,各国相互之间,亦须各归其国的领事审判。一件事情,关涉几国人的,即须分别向各国起诉)。且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中国决不能允许外国人在内地杂居”(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意在说明A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一些列强有意有条件地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C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不利于列强在华的侵略活动D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容易使列强之间产生矛盾20.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2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共在历史发展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时间19217192741927819341937年初人数5757万1万多30多万4万多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22.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 A.瓦解了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结构 B.便利了洋布对华大量倾销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 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23.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下表为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对此认识表述正确的是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A.王韬课士的格致类考题是西方的思想文化B.王韬课士的教育类考题与洋务运动相违背C.王韬课士的治术类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D.王韬课士的过程体现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24 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典型地说明了当时的中国A逐渐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影响深远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25 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映了A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B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带潮流C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D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2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上有利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27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行程之后对澳大利亚展开国事访问,双方共同宣布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质性结束,同时决定建立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自贸区谈判在经过9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尘埃落定。明年自贸协定正式达成后,两国间85%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4年后享受零关税的贸易产品将达到95%。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表明坚持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在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和平外交政策A.B C D28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29“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B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30 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中,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串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这表明我国当时A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B彻底纠正党内“左”倾错误C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试图用经济手段管理工业31.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上认识的变化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32.伯尔曼认为:“以色列、古希腊、古罗马变成西方文明的精神原形,主要的不是通过一个保存或继承的过程,而是通过采纳的过程,即西方把它们作为原形加以采纳。除此,它有选择地采用了它们,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部分”。在这里他主要强调了A.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渊源B.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C.古希腊罗马的文明对近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性D.近现代西方文明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与创新33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看看部分目录: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A断代史 整体史观 B. 编年史 文明史观 C. 编年史 社会史观 D. 国别史 生态史观34.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如果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这说明早期罗马法A.外在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贵族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D.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35有学者评价说:“它给世人的启示是,拼搏进取的精神结合民主法治的信仰,可以推动一个新生民族从孱微易折变得坚不可摧。”该学者在此评述了A权利法案颁布的作用 B1787年美国宪法诞生的价值C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D法国1875年宪法诞生的意义36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A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B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C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3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38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39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40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41.“到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发现,他们已经不再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群体,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正在兴起的社会的选民,只是还没有被目前的选举制度所容纳,他们必须干预国家政治,因为政治总是干预他们。”这一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产生这一认识充分说明 A.革命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B.光荣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C.社会经济活动是阶级关系变革的前提 D.工业革命是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动力42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A B C D43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B退出一战的要求C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D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44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的东山再起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世界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45冷战结束后,欧洲并没有获得一劳永逸的安全与稳定,中东欧地区冲突不断,成为流血的伤口。欧盟的软弱无能在波黑问题上暴露无遗,最终仍然需要美国的介入。这说明冷战结束后 A欧洲各国呈现衰落的迹象 B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 C欧洲一体化程度亟待提高 D美欧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加强46“为了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纷纷转向更贫穷国家,雇佣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 B.全球化给贫穷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C.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D.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扩张471928-1932年苏美相关工业经济指标国家国家投入占国民收入比例工业品中生产资料占比工业品中生活资料占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位次苏联40%70%30%第5到第2名美国20%3O%70%第1名 对上表数据理解正确的是 A彰显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C苏联的政府意志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 D苏联和美国在经济上都出现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48 图示:1913年和I999年世界贸易额(进出口总量)(单位:占总额的百分比)1913年1999年1913年1999年世界100100拉丁美洲8345欧洲584462非洲4418北美14118大洋洲273亚洲121265上述材料引自龙多卡梅伦等著世界经济简史 该表格表明 A一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B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C信息产业革命极大推动了世界经济 D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的新一轮扩张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9(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 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会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顺治、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衅”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15分)(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体系形成的原因。(10分)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存在三重结构:中心、边缘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边缘。中心国家是那些在世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国家;边缘国家指那些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而半边缘国家指那些既可以某种程度上控制边缘国家,又在某种程度上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他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即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三种角色中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 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至少三个)的角度,任取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中的一个,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家,论述该区域地位形成。(12分)5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冯桂芬(18091874),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他早年师从林则徐,后熟读海国图志,受林、魏的影响颇深,思想比较开放。1840-1859年,冯桂芬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有机会了解清最高统治集团内的各种情况,从而对整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此外,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剧变,对冯桂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为躲避战乱,冯桂芬一度避居上海,并写下传世名作校邠庐抗议。 在冯桂芬眼里,“西学”囊括了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内涵。他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他对清朝统治也有不满,要求革新内政,并且重视农业生产,倡议在生产中采用机器,以节省人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给予掌握西方技艺者科举待遇。他所设计的试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方案,不仅受到了洋务派的礼赞,而且在校邠庐抗议出版三十年后仍然受到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对清末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很大。 摘编自熊月之冯桂芬评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桂芬创作校邠庐抗议的原因。(6分)(2)归纳冯桂芬的思想观点,并作简要评述。(9分)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5 BCDAB 6-10 DCBDD 11-15 ACCDA 16-20 ADDBD 21-25 BCDAC 26-30 CCDAD 31-35 CDBAB 36-40 ADAAC41-45 DDCDC 46-48 DCB49(1)特征:(8分)朝贡体系: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持续时间长;厚往薄来;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通行;形成东亚文化圈;本质上属于贡赐贸易;属文明的扩散; 在西方国家侵略下瓦解。(任答出其中4点即赋8分)殖民体系:(7分)以西欧国家为中心;(2分)形成西方文化圈如葡语、西班牙语、英语文化圈;(或使世界连成一体)(2分)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也是一个弱肉强食体系。(3分)(2)朝贡体系形成的原因:(5分)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大;自然经济的发达;中国先进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儒家文化的价值追求,儒家天下理论塑造的产物。(答出任意3点赋5分)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5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扩张性和开放性;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及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极强主义的、非伦理化的文化推动,不受道义的约束,最大限度的实行掠夺和扩张。(答出任意3点赋5分) 50每一个代表性国家正确给2分。多角度论证,史实清楚、结论正确得8分。总结性的概括得2分。示例:可以从比如资本、技术、劳动分工、市场、资源、政治制度等加以说明。中心区:例如:美国(2分):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确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社会稳定;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领先世界;国内资源丰富,西部领土的扩张扩大了国内市场;参与海外殖民扩张,占有以美洲为主的殖民地,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8分)由于美国在以上几个方面处于世界的前列,确立起美国世界强国的优势,成为世界体系的主导,成为世界体系的中心区。(2分)边缘区:例如:中国(2分):自明清以来,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政治制度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由于国内人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受到限制;传统的教育使中国自然科学在明清时落后于世界,技术更新缓慢。(8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受到西方国家侵略,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边缘区的状态。(2分)半边缘区:例如:日本(2分):由于处于封建幕府统治之下,日本的政治制度处于落后状态;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狭小。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近代天皇体制,确立君主立宪体制,发展教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紧对外扩张,成为侵略亚洲各国的主要国家。(8分)日本一方面通过侵略他国,增强实力,同时与西方国家谈判,逐渐摆脱被殖民的地位,成为世界体系的半边缘区。(2分) 51.(15分)(1)原因:清政府内忧外患;林则徐、魏源思想的启发;冯桂芬对国内封建制度的深刻认识和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了解。(6分)(2))观点:核心是中体西用,要求革新内政,并改革科举制。(4分)评述:冯桂芬的思想为洋务运动作了理论说明,也为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其局限性,没有提出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5分。答2点记4分,答3点给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