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50分每小题2分)1、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进行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减少2、汉书?食货志认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其主要经济思想是()A农商并重 B民为邦本 C休养生息 D重农抑商3、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A主张农工商并重 B主张“工商食官”C坚持“重本抑末” D肯定“重义轻利”4、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 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制度的差异 B贸易观念的差异C经济政策的差异 D综合国力的差异5、如果全球化是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A西班牙、葡萄牙B西班牙、荷兰C英格兰、葡萄牙D英格兰、法兰西6、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 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A B C D7、19世纪中后期,美国形成由运河、公路、铁路构成的便捷畅通交通运输网,罗伯特富尔顿、史蒂芬孙为此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这表明美国交通运输业大发展的前提是()A内战结束 B科技进步C市场扩大 D管理创新8、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居民的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趋势;其他支出,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A产业结构的变化 B就业结构的变化C阶级结构的变化 D消费结构的变化9、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B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10、工业革命后,酒吧、咖啡馆成为流行的小型聚会和休闲解闷场所,歌剧、舞剧、马戏、杂技和舞会等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这表明工业革命后()A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B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社会关系变化C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日益普及D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提高11、能完整概括以下四条材料主旨的是()1914年以前海底电缆长达51.6万千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有3万艘商船,总吨数为5000万吨1914年完成的巴拿马运河缩短了纽约与旧金山之间的航程达8000英里俄国于1905年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A世界交通事业的进步 B工业革命改变世界C世界各地联系愈加紧密 D帝国主义登上历史舞台12、英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丧失了它的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A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在同一时期内迅速发展 B英国资本家不愿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C英国资本家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 D英国垄断化速度比较缓慢,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低1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将大多数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要求以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B东方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落后,必然处于一种挨打的地位工业革命提高了西方列强的社会生产力,使其具有征服能力D西方列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东方各国继续闭关锁国14、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15、“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下列结论与材料信息相符合的是()新能源及新兴工业迅速发展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革命国际关系更趋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 B C D16、“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哪一经济思想()A自由主义 B重商主义C凯恩斯主义 D福利国家制度1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A石油和电力 B蒸汽和石油 C蒸汽和电力 D电力和核能18、“在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下列各项对材料的解读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善事”是指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恶行”是指加剧了环境污染 C“善事”是指将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 D“恶行”是指对工人阶级的血腥镇压19、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交20、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萧条的原因之一是()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21、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D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22、张謇说:“(振兴实业)无的则备多而力分,无的则地广而势涣,无的则趋不一,无的则智不及,犹非计也。的何在?在棉(纺织业)铁(钢铁业)。”张謇强调“棉铁主义”主要是因为()A是其实业救国的经验总结 B是建立民族工业体系的途径C是对世界经济的理性认识 D是遏止贸易逆差的重要手段23、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年代钢(吨)生铁(吨)煤(吨)锰矿石(吨)1935年25656578706136091747314001936年41431580999639902985434001937年5563479586833723046979187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24、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5、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民族工业,抵制外国侵略 B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C鼓励发展经济,保护农工商业 D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创造发明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50分)26、以下材料为学者对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近代的新式工业,是以机制品为主的。自非旧式的手工业所能与之竞争。经营新式工业,既需人才,又需资本,中外初通时的工商家,自不足以语此,自非赖官方提倡不可。然管家的提倡,亦殊不得法。同治初年,制造局、造船厂等的设立,全是为军事起见,不足以语于实业。光绪以后所创办的开平煤矿、湖北铁厂、纱厂等,亦因办理不得其法,成效甚少。外货既滔滔输入,外人又欲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利用我低廉的劳动力,且省去运输之费。自咸丰戊午(1858年)、庚申(1860年)两约定后,各国次第与我订约,多提出此项要求。中国始终坚持未许。到光绪甲午,和日本战败,订立马关条约,才不得已而许之。我国工业所受的压迫,遂更深一层,想挣扎更难了。然中国的民智,却于甲午之后渐开,经营的能力,自亦随之而俱进。近数十年来,新兴的工业,亦非少数,惜乎兴起之初,未有通盘计划,而任企业之家,人自为我,大多数都偏于沿江沿海。(民国)二十六,战事起后,被破坏的,竟达百分之七十。这亦是一个很大的创伤。 吕思勉中国通史(1)材料反映出“官家提倡”的新式工业的经营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何内容?(10分)(2)甲午战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这与材料本身“我国工业所受的压迫,遂更深一层,思想挣扎更难了”的判断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10分)(3)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依据材料,试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0分)27、“伦敦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拥有着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市民以它为荣耀。女人含蓄有礼。伦敦是座幸福的城市,不仅百业俱兴,还是养育高贵人物的摇篮。” 伦敦市民的赞叹(1175年)“你到英国之后,如果要经过伦敦,就赶快穿过去世界上任何地方污秽邪恶的东西在那里都找得到,不要和餐馆里的人混在一起,不要赌博,不要看戏,不要进酒馆。”法国犹太商人对即将前往英国商人的警告(1189年)问题:(1)概括材料中“伦敦”的历史状况。(10分)(2)你如何理解这两人对伦敦的不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