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0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9212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0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0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0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60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清代学者王国维指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周王对地方的控制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C.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3. 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4.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5.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6.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7.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 A.明成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B.明清重视翰林院学士 C.翰林院学士享有特权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8.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9.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10.“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不能.影响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反映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体现对人情伦理的重视11. 在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的序言中说:“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由此说明清朝前中期A.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B.内阁和军机处相互压制C.军机处的管辖权逐渐增强D.军机处专权威胁皇权12.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同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13.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 A.君主制的盛行B.小国寡民C.公民政治的盛行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14.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15.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由此可见,上述规定体现出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16.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17. 人们盛赞法国人对世界法制的贡献,而法国人却真诚地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格言使我们坚强。”对该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B.罗马法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源泉18.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19.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B.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C.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可以制定法律20.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国、帝国、波旁复辟等政体,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多次变动所反映实质的问题是 A.工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较量 B.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 C.帝制与共和的较量D.历史与传统的较量21.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22.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23. 18671869年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正的共17项;18801885年在议会中被修正的政府议案仅11项;18961900年只有一项政府议案被修正。这说明英国A.内阁权力不断增大 B.民主政治趋于完善C.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D.行政效率日益提升24.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进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小布什所说的笼子是三权分立邦联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制25.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 法兰西第一帝国 C. 德意志帝国 D. 美利坚合众国26.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B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C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D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会27.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提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28.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运动规模空前巨大反封建同时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 B. C.D.29.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关自主权D.司法主权3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天国太平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第卷(共40分)一、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6分,共40分。31.(14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0分)(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3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材料一: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材料二:“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6分)(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8分)(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2分)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一:客观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ADCDB 610:DDDBC 1115:CCCDB 1620:CDBBC 2125:CAAAC 2630:BBCDC二:主观题(每小题共2问,共14分)26.(本小题共2问,共14分(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2分)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中;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8分)(2)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4分)27.(本小题共4问,共26分)(1)材料一出自美国的1787年宪法;材料二出自法国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三出自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材料四出自德国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4分)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分)(2)材料一对美国的作用:创立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材料二对法国的作用:共和制最终确立,使法国社会稳定发展。(4分)(3)不同: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德国皇帝拥有行政、立法、军权等一切大权。(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徳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保留下来,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和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了祸根。(2分)(4)以议会(国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体现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任意两点即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