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9084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6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6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6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潮师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3分,20小题,共60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C所谓“天”就是天理 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从秦朝的历史来看,对其解读不恰当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秦朝可能统一了全国文字 C秦朝在推行分封制D秦朝曾设丞相、御史等职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7.“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代B汉代C宋代D唐代8.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应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9.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的这一“制度”是()A征辟制B监察制C科举制D九品正中制10.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1.“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12.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4“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15(2015河南商洛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A妇女B外邦人C全体公民D奴隶16(2015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三模31)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A公民的身份特权B公民的义务责任C公共事务的意识D参政议政的权利17柏拉图评论雅典民主制度说:“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这表明()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制度性的危机B当时雅典尚无法律来约束公民C雅典公民崇尚自由精神D柏拉图时代的雅典法律还不够完善18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19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三款规定:“白昼不得杀害窃贼除非窃贼携有防身武器;即使窃贼持有武器,如未使用并反击,亦不得将之杀害。即使窃贼抵拒,亦应先喊叫。”这一规定反映了罗马法()A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B主要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尊重基本人权,主张重罪轻罚D清晰界定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20.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C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2、 非选择题(21题21分,22题19分,共4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哪几类?(5分)(2) 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材料四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分)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材料二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欧洲历史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 (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 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 及 土地 私犯 (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材料四 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甚至使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 摘编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1) 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 (4分)(2) 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依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雅典民主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成因。(7分)(3) 材料三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4分)(3) 依据材料四,从法律的角度概括指出孟德斯鸠认为罗马兴盛的原因。(4分) 2016-2017年潮师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3分,20小题,共60分)题号1234567答案CBDCDBB题号891011121314答案BCCCDDD题号151617181920答案CAAADA3、 非选择题(21题21分,22题19分,共40分)21题(21分) (1)分封制(2分)。王族(同姓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分)(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4分)(3)状况:唐朝后期藩镇割据。(2分) 措施:建立禁军,在军事上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将禁军划归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在财政上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6分) 看法: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官僚机构膨胀,在北宋后期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4分)22. (19分)(1)制度: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民主制。 文明形态:大河文明;海洋文明(4分)。(2)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3分)。不同:直接民主(2分)。成因:小国寡民;享有公民权的公民数量少(或奴隶、外邦人、妇女没有公民权,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公民权)。(2分) (3)内容:侧重于维护私有财产(或侧重于私人权益纠纷的处理;或侧重于民法)。(2分) 地位: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2分) (4)原因:法律(罗马法)对权力的制约;监察制度防止权力的滥用。(4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