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9039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 (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 (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 (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总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70分。1.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其中宗法制的核心是A. 礼乐制度 B. 大宗与小宗体系 C. 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度2.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4.西汉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三公九卿 B枢密院 C中朝 D尚书令5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这是A察举制 B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7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8.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这里的“我朝”是指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9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至上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10.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A中朝 B枢密院 C军机处 D内阁11.在古代世界有一个国家,公民享有民主需具备一定的个人道德修养,例如下列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这个国家是A古希腊的斯巴达B古希腊的雅典 C古罗马共和国 D古罗马帝国12.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3.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14. 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当时风气,故主有难或去世,故吏要尽力营救,甚至为之守丧三年。被察举者承担的义务与故吏类似。这主要体现了A察举制影响了人才选拔B郡县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集中15.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法制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它有着很强的传承性和影响力。符合下面的法律传承影响规律的选项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罗马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权利法案16.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17.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平民的权利 B商人的权利 C教会的权利 D国王的权利18.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通过了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19.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两党制原则20.美国1787年宪法旨在将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这种分权的目的在于A避免分裂 B加强民族凝聚力 C维护民主制 D防止黑奴反抗21. “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 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 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ABCD22.一种观点认为,甲骨文中的“臣” 是象形文字竖立的眼睛,表示臣下对上级俯首顺目,在我国古代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臣属关系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分封制 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23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4.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25.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A.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 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C.发挥了丞相的参政职能 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26.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27. 古罗马一位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法案规定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该案例反映了A社会斗争推动罗马法发展B古罗马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罗马法规定人人生而平等D债务问题引起元老院的重视28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作用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29.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30.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C.违背美国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31.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被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A. 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C. 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D. 看似公允实则只为富人服务32. 法国思想家西耶斯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劳动分工原理“每个人的社会活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替他人的劳动”引入政治领域来阐释某项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下“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他应该是在阐释( )A代议制 B邦联制 C联邦制 D两党制33.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文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对“王位的内容”变化说法欠妥的是( )A专制王权民主共和 B个人专制宪政体制C王在法上王在法下 D国王至上议会至上34.在英国政治文明的历程中,“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地盘进攻工业资产阶级无疑是绝对获益者。”这里的“它”指( )A光荣革命 B宪章运动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35.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规定,美国与法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 )A实行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 B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C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 D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各官员装订线内禁止答题班级姓名学号36.(14分)官吏选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1)据材料一,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 (4分)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科目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 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2)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的特点。(8分) 37、(16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4分)? 材料二、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2)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2分)?据材料概括其特点(6分)。 材料三 关于现代民主制的源头,以下有三种观点观点一、英国史学家约翰在谈到古希腊政治文明时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的源头。”观点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3)在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问题上,观点一与观点二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1-5CCDCA6-10ADDAC11-15BDBCB16-20BDBAC,21-25DAABD26-30CABAD 31-35 DAADB36.(1)特点:面向公民,抽签产生。(4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2)分科考试;分级筛选;注重考查儒家经典和诗赋文章;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分)37、(1)表现:突破性创新:创立科举制度;渐进式创新:实行三省六部制。(4分) (2)政体:君主立宪制。(2分)特点: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6分)(3)观点一认为现代民主制的源头是古希腊,而观点二认为是英国。(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