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知识梳理 九上 四十七、水调歌头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55019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知识梳理 九上 四十七、水调歌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知识梳理 九上 四十七、水调歌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十七、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在中秋佳节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得把酒问月,并想着月宫今夕的场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第一句说“归去”,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明月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当词人想到月宫的清寒,却又犹豫了。“恐”字把作者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词人情感的波澜起伏。最终从幻觉回到现实。上阕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象。写出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第一句将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光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带出因离愁别苦而“无眠”的月下人。“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作者的忧伤;“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埋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一句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蕴含哲理,表明人生不会完美,要有豁达胸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下阕写对月怀人,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状及对人生的沉思、探求,感慨人生的离合无常。【背景资料】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在政治上不得志,弟弟子由(苏辙)又不在身边,两人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中秋之夜,词人望月抒怀,写下此词。【主题】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1(2016福州中考)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_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_2(2016福州中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_月亮_,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_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_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哪些字用得好?请从炼字角度分析。_“转”“低”“无眠”用得好。“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_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与情感?_这两句蕴含哲理,表明人生不会完美,要有豁达胸襟。词人面对人世变迁所形成的洒脱、旷达的襟怀,揭示了一种超脱物外的睿智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_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_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抒发了自己对政治的感慨;下阕对月怀人,阐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胸襟以及对兄弟的怀念之情。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