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 碳和碳的化合物(试卷部分)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1647675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 碳和碳的化合物(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 碳和碳的化合物(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 碳和碳的化合物(试卷部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化学(北京专用),A组2014-2018年北京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北京,1,1分)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答案AA项,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项,O2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项,NaCl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项,NaOH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A。,2.(2017北京,6,1分)下列物质通常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A.一氧化碳B.黄曲霉素C.水D.甲醛,答案C一氧化碳、黄曲霉素、甲醛均对人体有害;水是生命之源,不会损害人体健康,故选C。,知识拓展黄曲霉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造成机体组织缺氧。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3.(2017北京,13,1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作燃料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可用作导线,答案A氧气具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作助燃剂,但氧气本身不可以燃烧,不能作燃料,故选A。,4.(2017北京,15,1分)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答案BCO还原Fe2O3的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标明反应条件、需配平,故选B。,5.(2015北京,18,1分)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变红,不变红B.变红,不变红C.、变红,、不变红D.比先变红,、不变红,答案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故、变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故、不变红;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比先变红,因此正确答案为D。,思路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又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和变红的顺序有先后。,解题关键理解清楚各棉球的作用和顺序。,6.(2017北京,36,3分)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实验1实验2实验3(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填“上升”或“下沉”)。(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发生反应。,答案(1)活性炭因吸附CO2质量增大(2)下沉(3)氧气和水,解析(1)活性炭有吸附性,吸附二氧化碳气体后,质量增加。(2)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3)铁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会生锈。,7.(2016北京,29,3分)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B.最终杯中页面高于碗中页面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1)小于(2)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CO2不支持燃烧(3)AB,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石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蜡烛减小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2)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O2不支持燃烧,故蜡烛逐渐熄灭。(3)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蜡烛会熄灭,故A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最终玻璃杯内压强减小,杯中液面升高,故B正确;虽然消耗氧气,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对氧气的测量产生影响,故C错误。,知识总结(1)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2)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3)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了杯内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杯中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8.(2014北京,28,6分)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3)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香兰素由3种元素组成。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变化。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答案(1)CH4+2O2CO2+2H2O(2)+417.7(3)碳、氢、氧物理二氧化碳和无水乙醇,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H2O+CO2。(2)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7%。(3)依据化学式可知香兰素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混合液分离成香兰素和无水乙醇是物理变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无水乙醇。,B组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碳的单质,1.(2018内蒙古包头,1,2分)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答案A液氧支持燃烧的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金属铜制电线利用的是其导电性,活性炭做防毒面具的吸附剂利用的是其吸附性,不锈钢做水壶利用的是其导热性,导电性、吸附性、导热性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A。,2.(2017江西,5,2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C.原子种类不同D.原子数目不同,答案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选A。,3.(2016广西南宁,18,2分)下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答案D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A项正确;实验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项正确;碳在反应中与氧结合,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C项正确;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防止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炸裂,D项错误。,4.(2014甘肃兰州,12,1分)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书写时必须使用()A.铅笔B.圆珠笔C.红墨水笔D.碳素笔,答案D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5.(2014重庆,8,2分)“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CO2,答案C“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因此具有吸附作用,A正确;石墨呈灰黑色,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紧密排列的单层石墨,因此呈灰黑色,“碳海绵”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石墨烯,因此“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B正确;碳单质难溶于水,“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碳单质,因此“碳海绵”也难溶于水,C错误;“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因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6.(2018天津,19,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3)镁与稀硫酸反应。,答案(6分)(1)C+O2CO2(2)NaOH+HClNaCl+H2O(3)Mg+H2SO4MgSO4+H2,解析(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HClNaCl+H2O。(3)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Mg+H2SO4MgSO4+H2。,7.(2017重庆A,20,4分)下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干电池中含有较多的碳粉和石墨,依据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A.石墨具有导电性B.碳纳米管是化合物C.金刚石与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冬天用木炭烤火容易产生(填化学式)使人中毒。,(2)把NH4Cl配制成溶液,并结合下表填空。通过观察上表可知,NH4Cl溶液的pH(填“”“”或者“=”)7。上表中属于碱性氮肥的是。,答案(4分)(1)B(1分)CO(1分)(2)铜)(1分)2Al+3CuOAl2O3+3Cu(2分)【拓展】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或物质形状)影响反应速率(或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大,或其他合理表述,1分),解析【猜想】由图知,实验的材料中只有氧化铜、碳棒和铝箔,除了碳棒可还原氧化铜,还可能是铝箔,因此猜想是铝箔。【实验】如果去掉碳棒,只用铝箔和氧化铜实验,黑色粉末不变红,说明猜想不成立。【结论】石墨棒中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的是碳,因此化学方程式是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加热或高温,注意配平和标注“”。【改进】铝粉比铝箔与氧化铜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实验成功,称取等量的铝粉并进行同样的操作的目的是进行对比实验;改进实验证明金属铝的活动性大于铜,铝可以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氧化铝。【拓展】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物质参加反应时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反应容易发生。,9.(2014江西,17,4分)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1)春节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2)端午节龙舟竞渡。龙舟龙头的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是(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中秋节观花赏月。月饼是传统美味食品,月饼制作时用到面粉、蔗糖、鸡蛋、精炼油、肉松等原料,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有。,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或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分)(2)物理变化(1分)(3)鸡蛋、肉松(2分),解析(1)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蔗糖属于糖类;鸡蛋、肉松中富含蛋白质;精炼油中富含油脂。,10.(2014山东聊城,18,8分)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字母序号)。A.碳酸钙B.乙醇(C2H5OH)C.一氧化碳,(2)如图“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C.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D.属于复合材料(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填化学式)的排放量。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答案(1)B(2)D(3)CO2骑自行车上学(少坐汽车等合理答案均可给分),解析(1)有机物一般是指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所以应选B。(2)由题意,碳海绵具有多孔结构,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可知碳海绵可重复使用;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是一种新型的单质,故D错误。(3)“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骑自行车上学、及时关灯、尽量少开空调等。,考点二二氧化碳,1.(2015江西南昌,9,1分)下列有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清除可燃物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温度,答案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且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A、B、D均正确,C错误。,2.(2014广西南宁,19,2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答案B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A错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用来灭火,既利用了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B正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使之变红,C错误;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D错误。,3.(2014江苏苏州,25,2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B.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答案C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肥料,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A项错误;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用纯碱粉末与盐酸混合,原因是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B项错误;干冰易升华,吸热后使环境温度降低,可以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C项正确;酸雨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造成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D项错误。,考点三一氧化碳,1.(2018陕西A,13,2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2C+O22COC+O2CO22CO+O22CO2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答案D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A正确。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都具有可燃性且燃烧可放出大量的热,都可以作燃料,B正确。题给反应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特点是“多变一”,都属于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C正确。CO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会生成二氧化碳,D错误。,2.(2018河南,24,3分)下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3)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答案(1)Fe2O3+3CO2Fe+3CO2(1分)(2)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1分)(3)因为A装置能吸收CO2,若没有A装置,则杂质中的CO2也能使Ca(OH)2溶液变浑浊,对检验气体生成物造成干扰。(1分),解析(1)B装置中发生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2)尾气可以点燃或用气囊收集起来集中处理;(3)A装置能够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若没有A装置,则通入玻璃管的气体中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碳也会使Ca(OH)2溶液变浑浊,会对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思路点拨A装置中足量的碱石灰既可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吸收水。要验证B装置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进入B装置的气体中一定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对后续验证产生干扰。,3.(2015重庆A,21,4分)如图所示的炼铁高炉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就涉及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通过进风口与原料中的焦炭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由(1)中产生的气体与炽热的焦炭会继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生成生铁的主要反应为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填序号)。A.Fe2O3B.COC.FeD.CO2(4)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2、CO、CO2,如果将高炉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4分)(1)C+O2CO2(或C+O2CO2)(2)C+CO22CO(3)B(4)CO2+2NaOHNa2CO3+H2O,解析(1)空气与焦炭充分反应时,生成物为二氧化碳。(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与炽热的焦炭继续反应,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反应条件为高温。(3)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在Fe2O3+3CO2Fe+3CO2反应中,CO与Fe2O3中的氧结合生成了CO2,因此CO发生了氧化反应;Fe2O3失去了氧变成单质铁,发生了还原反应。(4)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2、CO、CO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只有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N2、CO不与NaOH溶液反应。,4.(2014辽宁沈阳,21,6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以下装置(部分装置已略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1)若X为一氧化碳,Y为氧化铁粉末。实验开始时先缓缓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加热硬质玻璃管甲。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甲冷却。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其原因是。,(2)若X为氮气,Y是由PbZ(Pb为铅的元素符号,Z代表另一种元素)和足量碳粉组成的混合物。实验开始时先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加热硬质玻璃管甲,观察到甲内发生剧烈反应,同时乙中的澄清石灰水中出现了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氮气直到甲冷却。(N2不参与反应)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元素Z是(填名称或元素符号均可)。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将甲、乙装置断开?为什么?。,答案(1)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3CO+Fe2O32Fe+3C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尾气中含有有毒的C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CO2+Ca(OH)2CaCO3+H2O氧(或O)不需要,因为N2不断通入,乙中液体不会倒吸入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故可看到甲中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实验结束后还要通一会儿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故要进行尾气处理。(2)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碳与PbZ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Z为氧元素。实验过程中不断通入氮气,装置内气压不会变小,乙中液体不会倒吸入甲装置内,故不需要断开。,三年模拟,A组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考点一碳的单质,1.(2018北京石景山二模,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A.木炭B.镁条C.红磷D.铁丝,答案AA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正确。,2.(2018北京大兴七中综练试题)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填物质分类),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基本微粒是,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答案纯净物单质碳原子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解析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两者均是单质。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基本微粒是碳原子。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考点二二氧化碳,1.(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28)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用作燃料B.制碳酸饮料C.用于灭火D.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A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2.(2018北京西城一模,5)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CO2的性质是()A.密度比空气大B.无色C.无味D.能溶于水,答案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2018北京丰台一模,9)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检验CO2可用澄清石灰水B.在标准状况下CO2密度比空气小C.CO2可以用来灭火D.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答案B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4.(2017北京海淀一模,14)下列二氧化碳的性质中,与其“可用于灭火”这一用途无关的是()A.密度比空气大B.不可燃C.不支持燃烧D.常温下是气体,答案D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5.(2018北京顺义一模,14)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这利用了干冰的性质。,答案易升华,解析因为干冰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6.(2018北京石景山二模,21)如下图所示,在一去盖塑料瓶上打3个孔,在一根细铁丝上穿2张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条(其中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在塑料瓶外点燃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火焰分别与高、低两个孔持平,通入CO2。(1)两张纸条出现的现象是,其原因是。(2)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答案(1)干纸条无明显变化,湿纸条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解析(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蓝。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石蕊变红,当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时,碳酸可使石蕊变红。所以,通入二氧化碳后,干的石蕊纸条颜色不发生改变,湿的石蕊纸条变红。(2)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7.(2018北京海淀二模,22)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研究CO2的性质。(1)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若要检验CO2,活塞K应(填“打开”或“关闭”)。(3)加入药品充分反应后,若向中加入足量稀H2SO4,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打开(3)产生大量气泡,解析(1)实验室制取CO2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打开活塞K,中产生的CO2进入,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3)加入药品充分反应后,中发生的反应是CO2+2NaOHNa2CO3+H2O,若向中加入足量稀H2SO4,发生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故可观察到中产生大量气泡。,8.(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35)实验小组同学通过以下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该实验可以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2)烧杯内壁上贴干的紫色石蕊纸条的目的是。(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2)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解析二氧化碳由集气瓶进入烧杯,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干的紫色石蕊纸条没有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用水润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9.(2016北京海淀二模,35)化学小组同学用软塑料瓶进行了三个兴趣实验。(1)向收集满氨气的瓶中注入少量浓盐酸,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由此推测的实验现象为。(2)向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加入20mL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瓶子微微变瘪,打开瓶盖,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3)向另一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瓶子变得更瘪,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4)对比实验(2)、(3),能够合理地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原因是。,答案(1)瓶子变瘪,冒白烟(2)由紫色变红(3)CO2+2NaOHNa2CO3+H2O(4)加入相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装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变得更瘪,解析(1)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瓶内的气压减小,可以看到瓶子变瘪,且有白烟生成;(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10.(2016北京朝阳二模,36)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K1、K2均关闭。(1)用甲、乙装置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甲、乙装置中分别放入一小块白磷,再向甲、乙装置中分别加入后,打开K2,从a处通入氧气,观察到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甲、乙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乙中放一朵干燥的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小花,打开K2,从a处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紫色小花不变红,甲瓶中所盛的试剂是。为达到实验目的,后续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答案(1)冷水、热水4P+5O22P2O5(2)浓硫酸关闭K2、打开K1,紫色小花变红,解析(1)用甲、乙装置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通过后续操作及现象知,探究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2)打开K2,从a处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进入乙的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所以甲瓶中所盛的试剂是浓硫酸;为达到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要使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乙中,所以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紫色小花变红。,考点三一氧化碳,1.(2018北京朝阳一模,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约为21%B.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C.CO具有可燃性,在工业上可用于炼铁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答案C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氧气和氮气,O2的体积分数约为21%,A项正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B项正确;在工业上CO可用于炼铁,利用了CO的还原性,故C项错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D项正确。,2.(2016北京海淀二模,36)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加热装置已略去)。【实验1】探究CO的化学性质操作步骤:处放入Fe2O3粉末,固定好仪器后,从处通入CO;对处粉末进行高温加热,观察现象;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待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气体。,(1)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步骤之前应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B.导管伸入试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气,使试管充满COC.步骤中继续通入气体可以防止中液体倒吸D.本实验不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实验2】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操作步骤:在处放入木炭,从处通入气体X;在处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处通入N2。(1)气体X是。(2)此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现象是。,答案【实验1】(1)Fe2O3+3CO2Fe+3CO2(2)ABC【实验2】(1)氧气(2)通入氧气后,木炭不燃烧,点燃酒精灯,木炭燃烧(或不燃烧燃烧;或点燃酒精灯前不燃烧,点燃后燃烧等,合理即可),解析【实验1】(1)在处发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实验2】(2)在氧气通入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但是没有加热,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温度达到着火点,木炭燃烧,所以操作对应现象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组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分),1.(2018北京大兴一模,7)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二氧化碳作燃料C.浓硫酸作干燥剂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B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因此可用来灭火,而不能作燃料。故选B。,思路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氧气用于气焊,应用了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因此可用于灭火;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2.(2018北京丰台二模,12)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NaOH溶液。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表示NaOH与CO2发生的反应B.该实验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C.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D.800s时,曲线表示的溶液显酸性,答案B根据题图分析知,曲线代表加入水后圆底烧瓶中气压变化,曲线代表加入NaOH溶液后圆底烧瓶中气压变化;曲线说明二氧化碳遇水压强不会减小,曲线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接触时压强减小,根据曲线可排除水的影响,压强减小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刚开始压强均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至800s时,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曲线表示的溶液显酸性。,思路分析要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到水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通过对比实验现象的不同,即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二、非选择题(共28分),3.(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20)(3分)根据下图所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若X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答案(1)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O2+Ca(OH)2CaCO3+H2O(2)CO2被NaOH完全反应,解析(1)CO2与H2O生成了H2CO3,碳酸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CO2被NaOH完全反应掉。,4.(2017北京丰台一模,22)(3分)在某次活动中,同学们认识了神奇的干冰。(1)干冰可作食品制冷剂,其原理是。(2)将一小块干冰放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蜡烛熄灭,体现CO2的化学性质是。(3)将一小块干冰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干冰上下跳动,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干冰升华吸热,降低温度(2)不可燃,不助燃(3)Ca(OH)2+CO2CaCO3+H2O,解析(1)干冰易升华,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常用作制冷剂;(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可燃烧,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5.(2017北京大兴一模,38)(3分)在研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引发了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图中小花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并晾干)。(1)该活动所探究的问题是。(2)实验C所验证的猜想是。(3)实验A的作用是。,答案(1)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2)CO2使紫色石蕊变红(3)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解析(1)根据题干中所给信息及实验A、B、C、D的综合分析知欲探究的问题为“哪种物质可使紫色石蕊变红”。(3)A实验的作用是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6.(2017北京房山二模,30)(3分)“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提示:高温反应炉中的反应为CaCO3CaO+CO2)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1)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分离室中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3)整个工业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答案(1)2NaOH+CO2Na2CO3+H2O(2)过滤(3)氢氧化钠、氧化钙,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反应: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通过过滤得到CaCO3沉淀。(3)由流程图分析知,循环利用的应该有CaO和NaOH两种物质。,思路分析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在捕捉室,碳酸钠、H2O与氧化钙作用发生在反应分离室,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在高温反应炉。,解题关键分析流程图中每一环节发生什么反应是解答该题的关键。,7.(2017北京石景山二模,32)(3分)实践课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两个活动。(1)活动1:如图A,向装有干冰的集气瓶中加入热水,观察到有大量白雾产生,鸡蛋在瓶口跳动,该实验说明干冰具有的性质是。如图B,向充满CO2的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瓶口的鸡蛋被吞入瓶中,其原因是。(2)活动2:用棉花包住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水,观察到棉花发生燃烧。根据现象推知,过氧化钠与水能生成氧气并。,答案(1)易升华CO2和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2)放热,解析(1)向装有干冰的集气瓶中加入热水,观察到有大量白雾产生,熟鸡蛋在瓶口跳动,该实验说明干冰具有易升华的性质;向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瓶口的熟鸡蛋被吞入瓶中,这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压强变小;(2)用棉花包住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水,观察到棉花发生燃烧。根据现象推知,过氧化钠与水能生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8.(2016北京丰台一模,36)(5分)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1)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填a、b接口顺序)两端分别与B、E装置连接。A中液体为澄清石灰水,B中固体为大理石,C中液体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打开K1,关闭K2,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B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A中出现大量浑浊时,后续操作为,可在C中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2)研究CO2与水反应:进行此实验时,将D装置c、d两端分别与B、E装置连接。A中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中固体为碳酸钠,D中液体为浓硫酸,E中放一朵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滴入B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说明使紫色石蕊变色的是碳酸、不是CO2。,答案(1)b、aCaCO3+2HClCaCl2+H2O+CO2打开K2,关闭K1(2)CO2+H2OH2CO3A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E中干燥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解析(1)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收集较纯净的CO2,b是进气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当A中出现大量浑浊时表明B中空气已排尽,此时打开K2、关闭K1,CO2气体从装置B的右端导气管导出。(2)二氧化碳能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H2CO3使A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经过浓硫酸干燥后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色。,解题关键弄清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和K1、K2的作用。,9.(2016北京西城一模,36)(4分)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Ca(OH)2都能发生反应。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填序号)。a.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b.U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c.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答案(1)2NaOH+CO2Na2CO3+H2OCa(OH)2溶液变浑浊(2)bc,解析(1)甲中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CO2与Ca(OH)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故Ca(OH)2溶液变浑浊。,思路分析二氧化碳与两种碱溶液的反应,一个有明显现象,一个没有明显现象。本题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有明显现象的反应确定没有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解题关键利用压强变化体现反应是否发生。,10.(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36)(4分)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为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1)实验操作中,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的原因是。(3)实验操作的目的是。(4)如果将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换为氢氧化钠水溶液,(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答案(1)2NaOH+CO2Na2CO3+H2O(2)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3)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合理即可)(4)能,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在实验操作中,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思路分析根据实验现象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发生的是什么化学反应。题目中注释信息是回答(2)小问的出发点。,解题关键弄清实验操作过程中各个装置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