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2363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学 科 数学 班 级 二 任课教师 姚 静 二一七年春学期一、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32名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二、 教材分析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 、 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了解你的好朋友 、 9、期末复习。三、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四、 方法措施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单元教学计划 第 一 单元(章)教学计划单元(章)名称有余数的除法所需课时数4目的要求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以及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3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主要知识点有余数除法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借助直观,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竖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力培养目标及措 施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业安排及教学效果检测补充习题单元测试卷单元教学计划 第 二 单元(章)教学计划单元(章)名称时、分、秒所需课时数4目的要求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活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正确认、读钟面上表示的时间。2、使学生联系用1时、1分、1秒的时间进行的各项活动,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知识点认识单位时、分、秒相邻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相邻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是几时几分。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及措 施学生在认识时、分、秒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能主动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作业安排及教学效果检测补充习题单元测试卷单元教学计划 第 三 单元(章)教学计划单元(章)名称认识方向所需课时数4目的要求1、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东、南、西、北和认识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上述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间的位置关系。2、使学生在认识方向的活动中,体会所学内容间的联系,积累学习数学的保护板经验,培养辨认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主要知识点认识东、南、西、北认识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认识简单的平面图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认识简单是平面图。教学难点辨析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要利用现实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力培养目标及措 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业安排及教学效果检测补充习题单元测试卷单元教学计划 第 四 单元(章)教学计划单元(章)名称认识万以内的数 所需课时数11目的要求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数数等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了解万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会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根据万以内数的组成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口算;认识“”,并能用“”表示一个接近整百、整千数的近似数,会用算盘表示数。主要知识点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大小比较近似数的初步认识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要分段安排万以内数的认识,适当分散教学难点能力培养目标及措 施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作业安排及教学效果检测补充习题单元测试卷单元教学计划 第 五 单元(章)教学计划单元(章)名称分米和毫米所需课时数3目的要求、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或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主要知识点认识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正确地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能力培养目标及措 施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观察、操作等活动是认识长度单位的主要方法,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与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作业安排及教学效果检测补充习题单元测试卷单元教学计划 第 六 单元(章)教学计划单元(章)名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所需课时数17目的要求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整十数加整十数(和大于100)、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大于1000)以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能正确地进行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估算。主要知识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加、减法的简单估算两、三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三位数加、减法笔算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隔位退位减。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及措 施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业安排及教学效果检测补充习题单元测试卷单元教学计划 第 七 单元(章)教学计划单元(章)名称角的初步认识所需课时数3目的要求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操作等具体的活动中,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主要知识点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教学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要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出发,让学生经历角和直角的抽象过程,逐步建立角和直角的表象。能力培养目标及措 施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业安排及教学效果检测补充习题单元测试卷单元教学计划 第 八 单元(章)教学计划单元(章)名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所需课时数4目的要求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积累一些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初步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主要知识点按不同标准分类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教学难点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或简单规律。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引导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力培养目标及措 施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业安排及教学效果检测补充习题单元测试卷六、进度安排2017年春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表 二 年级 数学 学科 周次单元/章节(课)至第 页完成情况1第一单元32第一单元73第二单元174第三单元235第三单元276第四单元337第四单元428第四单元519期中复习10期中考试11第五单元5512第五单元5813第六单元6514第六单元7215第六单元8316第七单元8717第七单元8918第八单元9819复习10020期末考试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为大家助力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