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政治-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43792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政治-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科政治-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科政治-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考点要求:,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一: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大力发展生产力)按劳分配为主体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点二:、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背景材料:十七大报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L7热点: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背景材料:十八大报告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L7热点: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要求:能够区分判断何种分配方式;能够对收入差距、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能够立足于公平正义提出对策、策略。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经典例题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依据。(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2)要实现有效的分配,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3)我国实行分配制度的原因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坚持现行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激发了全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能够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1)地位:;。(2)基本内容和要求;必要性;意义。注意: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领域,但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注意:并非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辨析1: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可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辨析2: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在这个意义上,按劳分配收入属于劳动收入。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按劳分配收入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收入差距的存在难以避免。我们不是要否定合力的收入差距,反对的是过大的收入差距,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要求:能够区分判断何种分配方式;能够对收入差距、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能够立足于公平正义提出对策、策略。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能够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析:科技成果入股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按技术分配,但这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反而是加大了收入差距。材料中并无涉及收入差距问题。不符合题意。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是调整分配关系的体现,它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科技劳动、精神劳动和管理劳动在内的脑力劳动取代体力劳动成为当代社会劳动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成为劳动的普遍形态,创造价值的劳动越来越依靠脑力劳动。社会经济发展正在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创造商品价值的新阶段。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原因在于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体现了对脑力劳动;正确。关于:有解释认为的说法不对,科技人员的收入是商品价格的一部分,还要扣除掉企业的利润等开支;有解释认为的说法不对,“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是错误观点,决定收入的是分配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人员的收入说到底就是科技人员的经济价值,科技人员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为报酬和奖励的获取上,这个问题是热点,存在争论。科技人员的收入应该取决于科技成果本身的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错误。,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要求:能够区分判断何种分配方式;能够对收入差距、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能够立足于公平正义提出对策、策略。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能够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十八大报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1)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状况及表现:状况: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要求:能够区分判断何种分配方式;能够对收入差距、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能够立足于公平正义提出对策、策略。4.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1)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状况及表现。(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要求:能够区分判断何种分配方式;能够对收入差距、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能够立足于公平正义提出对策、策略。4.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1)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状况及表现。(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材料一: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人情况材料二:2007年不同地区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1)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2)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3)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2000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2)怎样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6分)(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6分),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2分)(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以及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难以避免的;适当差距的存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收入差距扩大是在绝大多数人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扩大。(3分)收入差距过大,又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减低效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3分)(3)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2分)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分)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要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2分)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2分),练习:如何看待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要求:能够区分判断何种分配方式;能够对收入差距、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能够立足于公平正义提出对策、策略。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能够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5.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练习同步P36-37-T31-T36广东省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经典表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呈现两极分化趋势。收入分配改革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典表述:居民收入、工资涨幅低于GDP涨幅,劳动报酬偏低。,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要求:能够区分判断何种分配方式;能够对收入差距、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能够立足于公平正义提出对策、策略。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能够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5.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练习同步P36-37-T31-T366.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一个制度,两个重要举措。)要求:能够根据图表解读消息,经典问题: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1)最根本的是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增加人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政府应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5)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差异性思维:(6)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7)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L7个人收入的分配核心,要求:能够区分判断何种分配方式;能够对收入差距、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能够立足于公平正义提出对策、策略。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能够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5.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练习同步P36-37-T31-T366.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一个制度,两个重要举措。)要求:能够根据图表解读消息7.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工资分配领域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同期企业所得占GDP的比例从21.9%增加到29.6%。材料二: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其后又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又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3)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热点连接: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例有所下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