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日本文字与文化.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43756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学:日本文字与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字学:日本文字与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字学:日本文字与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文字学:语言文字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之二),日本史专题,文字学研究及其成果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应用,本讲事例分析:日本文字,本章目的:以日本文字形成的历史参照其他文字形成的历史,把握从“象形”到“拼音”的历史趋势。人群、文化交流与文字符号的借鉴。不同人群对各自文字的情感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如文化冲突等。,日文:被称为“假汉字”的日本文字,看看从日本文字形成的历史看中日同文。看看表意的中国文字是如何变成表音的日本文字的。,第一节,日本从使用“真名”到使用“假名”的历史,1、最初是拿来汉字写“日文”,例如:公元604年,由圣德太子颁布的十七条宪法就是纯汉语文章(或称纯体汉文),其第一条是:“一曰,以和为贵,无杵为宗。人皆有党,亦少违者。是以或不顾君父,(咋)违于邻里。然上和下睦于论事,则事理自通。何事不成?”,2、从真汉字到“假汉字”,大概从五世纪开始,日本人开始在原样使用汉字的同时,把汉字的音和义分离开来使用。例如用汉字来表示日本固有的一些语言的读音,至于字义就舍弃了,就象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拿汉字给英语单词注音一样,这种读法就是日语的“训读”。这一点,大概就象初学英语的中国学生,用汉字来给英语单词注音一样。例如,在goodmorning的下面注上“狗戴猫铃”。,3、日本人用“假汉字”书写日语的三种方法,第一种:全音体乌梅能波奈伊麻佐家留期等知利须义受和我霸能曾能尔阿利己世奴加毛共31字)第二种:全训体吾背子之袖反夜之梦有之真毛君尔如相有(共18字),第三种:音训交用体变化过程如同下例:,“音训交用体”的书写方法:遠山尼木密之勿密外计乃姑失革那可叶吉古時活秋所革乃失气(1)开始多为“全音体”:多委阳脉尼木密之勿密外计乃姑失革那可叶吉古秃计活阿气所革乃失气(2)后定格为“假名体”:遠山時翻译成汉语:遠山红叶落,鹿踏自悲鸣;时值秋残后,声叫苦难听。,为什么取汉字的义有时取汉字的音?,其理由,日本第一部史书古事记中有如下说明:然上古之时,言意并朴,敷文构句,于字即难,已因训述者,词不逮心,全以音连者,事趣更长。是以今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训,或一事之内,全以训录,即辞理叵见以注明,意况易解更非注。,3、从“万叶假名”到“五十音”字,记录的便捷和记忆的方便是语言文字进化的趋势日本文字“五十音”是从万叶假名“简化”而来“五十音图”与印度“悉檀”(Siddham)。,第二节,日语假名:被“变态”的中国文字,和尚的文字(片假名),阿;伊;宇;江;於加;畿;久;介;已散;之;须;世;曾多;千;川;天;止奈;仁;奴;祢;乃八;比;不;部;保末;三;牟;女;毛也;伊;由;江;与良;利;流;礼;吕和;井;宇;惠*:乎*,女人的文字(平假名)日本“女书”,安;以;宇;衣;於加;畿;久;计;已左;之;寸;世;曾太;知;川;天;止奈;仁;奴;祢;乃波;比;不;部;保末;美;武;女;毛也;由;与良;利;留;礼;吕和;为*;惠*远*无,平假名和汉字混合文的流行,平假名从“不入流”而成为“主流”明治维新运动的影响,第三节日语对于汉字的取舍和改造,1、日本人对于汉字的取舍(汉字取舍与日本对中华的情感),2、日本朝野对于汉字取舍的困惑,1923年,日本临时国语调查委员会制定“常用汉字”1962个,1931年修订为1858个。1942年,日本国语审议会制定“标准汉字”2528个。1946年,日本政府首次规定了“当用汉字”。在“当用汉字”表中规定,除地名、人名等固有名词外,在法令、公文、报纸、杂志以及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汉字为1,850个。1981年,日本政府又不得不从重新公布了“常用汉字表”,把常用汉字限定为1,945个。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当用汉字”的基础上增加了95个汉字,从而取了“当用汉字表”。,3、中日汉字简化中的异同?,(1)日本人使用的汉字主体与汉语相同。大、小、上(、下。(2)日本与中国相同的简化字。国(國)、礼(禮)、声(聲)、独(獨)、励(勵)、恋(戀)、乱(亂)。,4、是错误、创新,还是标新立“异”?,(2)日本人创造的汉字?働、峠、畑(、辻、凧。(3)日本人写错的汉字?团団、荣栄、户戸、舍舎、决決。,5、简化汉字中的“求异”。,(1)日本人简化汉语汉字导致的新字:竜()、売()、払()、広()、図(读或者)。(2)日本的简化字反映了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例如追求平衡美的“広”),“汉字圈”与“儒家文化圈”,1、日本人最先推出“汉字文化圈”这一概念2、东亚“汉字文化圈”与“儒家文化圈”(1)汉字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2)汉字对朝鲜、越南、日本文字等的影响3、东亚“汉字文化圈”与继续留在圈内的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