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排列、组合、概率》的教学建议.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21115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6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排列、组合、概率》的教学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关于《排列、组合、概率》的教学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关于《排列、组合、概率》的教学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排列、组合、概率的教学建议,广州市第二中学曹亮敏,一、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中,有如下几个显著不同:,1、编排了不少新的例题和练习题,使新教材更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感。如:增加的例题有P86例3,P100例3,P101例4,把概率这一章书由原来的选修变成了必修,还增加了不少新颖的练习题。P86例3要从甲、丙3名工人中选出2名分别上日班和晚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评述:本例从集合的角度看“人”和“班”的映射。,P100例3,(1)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每2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2)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每2个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共有多少条?评述:本例指出排列和组合的区别。,P101例4,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7个白球和1个黑球,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共有多少种取法?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含有1个黑球,有多少种取法?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不含黑球,有多少种取法?评述:本例既是组合的应用,也为学习概率埋下伏笔。,2、编排更为流畅、生动,使课本更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教学的段落更为清晰化。,如:增加了P122“从集合的角度看排列、组合和概率”;P136“抽签有先有后,对个人公平吗?”如:“组合”这一部分分为三个段落。段落1组合概念,并配有例题和练习题P89;段落2,组合性质1,配有例题P103;段落3,组合性质2,配有例题和练习题P107,层次分明,分散难点。,3、更重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把数学的内涵挖掘的更深刻。,将原来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改为“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用“类和步”更能凸现其原理和本质。加强“排列、组合”概念的引入,加强应用题的分析,说明各种解法的理由。将二项式定理的二项式系数用函数符号表示,通过图像获得其性质,并表述更为准确,对称性最大值二项式系数的和。,4、更注意情境的教与学。,每一个概念引入之前,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为导引,并对其分析和抽象,从而创设了教学的情境,使概念的产生自然而且易懂。尤其在“概率”中的概念特别多,不把概念产生的背景搞清楚,是很容易造成混乱,如随机事件,等可能性的随机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及概率,独立事件及概率等,只有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5、分析问题的手段更加数学化,充分利用教材数学化教育功能。,如:引入排列概念时,对实际例子的分析用了“树叉形”,又如练习题的条件多次用列表法表述,P117的例题通过列表分析,对元素的分析用了集合的“文恩图”等。以前的课本在排列概念引入前的例子从这a、b、c、d这4个字母中,每次取出3个按顺序排成一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现在用“树叉形”进行分析“树叉形”是补素之中不补素,含有排序、等可能等多种思维品质。如在广州市去年一模选择题中的最后一条题就是用了这种方法。,原题是:三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传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5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A)6种(B)8种(C)0种(D)12种解:(枚举法)该题新颖,要在考试短时间内迅速获得答案,考虑互传次数不多,所得选择的答案数字也不大,只要按题意一一列举即可。选(C),二、本人对教材中的“排列、组合”这部分再重组,使教学更为流畅,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一)在“排列、组合”这部分教材的处理,与以往不同的是,没有按课本的顺序进行,而是作了如下调整,仅供参考。(各校视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第一节课,排列和组合概念的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及分析,导入两个概念,特别重视概念的产生过程,然后比较两个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准确运用排列数和组合数的符号及展开式表示其意义,并列成如下的对照表。,教学中注意突出几点:,(1)怎样确定元素和位置?(2)分类与分布具体怎样体现?(3)两个概念有何差异(组成的元素相同,但与顺序关系不同),初步形成两者的关系或关系式。,第二节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关系、组合性质1,本节课是紧接上节课,先复习,然后从概念出发,重点:弄清楚排列数和组合数的之间的关系,在大量的实际应用题当中,都是先选后排,或者是先定位置,后放元素。所以对于表达式,不仅要掌握数学符号,更重要掌握其数学本质。,熟悉其展开式,展开式是由“排列、组合”的概念中得到,因此,紧扣这一点比较重要,(可反复举例说明),然后在运用排列组合的关系推出表达式的各种情形,尤其对1!7!的结果要朗朗上口,以便于运算的快捷。掌握组合性质1:的推导及意义,相信学生对n是具体数字时,能自觉运用;抽象为字母或方程时,就显得困难。留下这样的思考题,求值:作为本节课的结束。,第三节课组合性质1、组合性质2及综合应用,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和推导两个性质,不仅要在式子的恒等变形中掌握公式的推导,更重要在数学意义上的推导,(紧扣组合数的定义和两个计数原理),在此基础上基本计算,式子化简,解关于排列和组合的方程。课本本身有一些例子和练习题,老师适当补充。会证明一些恒等式,获得一些相关的结论。解关于排列和组合的不等式。(视学校情况而定),第46节课排列组合的应用题,应用题归为四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排队问题重点解决:1、如何确定元素和位置的关系,元素及其所占的位置,这是排列组合问题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以元素为主,分析各种可能性,称为“元素分析法”;以位置为主,分析各种可能性,称为“位置分析法”。,例:3封不同的信,有4个信箱可供投递,共有多少种投信的方法?,分析:这可以说是一道较简单的排列组合的题目了,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做出正确的答案(种),而有的同学则做出容易错误的答案(种),而他们又错在哪里呢?应该是错在“元素”与“位置”上了!法一:元素分析法(以信为主)第一步:投第一封信,有4种不同的投法;第二步:接着投第二封信,亦有4种不同的投法;第三步:最后投第三封信,仍然有4种不同的投法。因此,投信的方法共有:(种)。,法二:位置分析法(以信箱为主),第一类:四个信箱中的某一个信箱有3封信,有投信方法(种);第二类:四个信箱中的某一个信箱有2封信,另外的某一个信箱有1封信,有投信方法种第三类:四个信箱中的某三个信箱各有1封信,有投信方法(种)。因此,投信的方法共有:(种)小结:以上两种方法的本质还是“信”与“信箱”的映射或逆映射的问题。,2、如何处理特殊条件,一般来说,特殊条件优先考虑。,例:7位同学站成一排,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甲站某一固定位置;甲站在中间,乙与甲相邻;甲、乙相邻;甲、乙两人不能相邻;甲、乙、丙三人相邻;甲、乙两人不站在排头和排尾;甲、乙、丙三人中任何两人都不相邻;甲、乙两人必须相邻,且丙不站在排头和排尾。答案:,第二个专题排列、组合交叉问题,重点解决:1、先选元素,后排序。例:3个大人和2个小孩要过河,现有3条船,分别能载3个、2个和1个人,但这5个人要一次过去,且小孩要有大人陪着,问有多少种过河的方法?分析:设1号船载3人,2号船载2人,3号船载2人,小孩显然不能进第3号船,也不能二个同时进第2号船。,法一:从“小孩”入手,第一类:2个小孩同时进第1号船,此时必须要有大人陪着,另外2个大人同时进第2号船或分别进第2、3号船,先选3个大人之一进1号船,有过河方法(种);第二类:2个小孩分别进第1、2号船,此时第2号船上的小孩必须要有大人陪着,另外2个大人同时进第1号船或分别进第1、3号船,有过河方法(种)。因此,过河的方法共有:(种)。,法二:从“船”入手,第一类:第1号船空一个位,此时3条船的载人数分别为2、2、1,故2个小孩只能分别进第1、2号船,有过河方法(种);第二类:第2号船空一个位,此时3条船的载人数分别为3、1、1,故2个小孩只能同时进第1号船,有过河方法(种);第三类:第3号船空一个位,此时3条船的载人数分别为3、2、0,故2个小孩同时进第1号船或分别进第1、2号船,有过河方法(种)。因此,过河的方法共有:(种)。,2、怎样界定是排列还是组合,例:身高不等的7名同学排成一排,要求中间的高,从中间看两边,一个比一个矮,这样的排法有多少种?身高不等的7名同学排成一排,要求中间的高,两边次高,再两边次高,如此下去,这样的排法共有有多少种?答:种种本来是组合题,与顺序无关,但有些学生不加分析,看到排队就联想排列,这是一个误区。至于也不全是排列问题,只是人自然有高低,按人的高低顺次放两边就是了。,又例:7名同学排成一排,甲、乙、丙这三人的顺序定,则不同排法有多少种?,分析,三人的顺序定,实质是从7个位置中选出三个位置,然后按规定的顺序放置这三人,其余4人在4个位置上全排列。故有排法种。,第三个专题分堆问题,重点解决:1、均匀分堆和非均匀分堆关于这个问题,课本P146练习10如此出现:8个篮球队有2个强队,先任意将这8各队分成两个组,(每组4个队)进行比赛,这两个强队被分成在一个小组的概率是多少?由于课本后面出现这样的练习题,所以前面应对这些问题有所分析,尤其为什么均匀分堆有出现重复?应举例说明。,例:有六编号不同的小球,,分成3堆,每堆两个分成3堆,一堆一个,一堆两个,一堆三个分成3堆,一堆一个,一堆一个,一堆四个在、的条件下,再分别给三个小朋友玩,每人一堆,有多少种分法?分析:、都是分堆,其中是三个均匀分堆,有3!重复,是两个均匀分堆,有2!重复,如此类推。是非均匀分堆,不可能出现重复。在教学中应用数字表示球,通过列举法说明重复的可能,以及避免重复。答案:再乘以,2、为什么有重复,怎样避免重复,例:从4名男生、5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学代会,至少男生、女生各一名的不同选法有多少种?有些学生这样想:先从4人中选一人,再从5人中选一人,最后在剩下的7人中选一人,结果是结果是错误的。因为后面的7人与前面已选的人可能出现重复,正确的答案是。,又例:有4个唱歌节目,4个舞蹈节目,2个小品排成一个节目单,但舞蹈和小品要相隔,不同的编排有多少种方法?,有些学生这样想,先定位4个唱歌,有5个位插入小品两个位,此时有7个位再插入4个舞蹈,故的表达式是。其实,这里又出现了重复,正确的列式是,第四个专题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及运用,重点解决:1、选择集合的元素有交集问题;例:七人并坐一排,要求甲不坐首位,乙不坐末位,共有几种不同的坐法?,法一:直接法,第一类:甲在第2-6号位中选一而坐,接着乙在第1-6位中余下的5个位中择一而坐,剩下的任意安排,有坐法数(种);第二类:甲在第7号坐,剩下的任意安排,有坐法数(种)。因此,不同的坐法数共有(种)。,法二:间接法,七人并坐,共有坐法数(种)。甲坐首位,有种方法;乙坐末位,亦有种方法。甲坐首位、乙坐末位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应该从扣除,但在扣除的过程中,甲坐首位且乙坐末位的情况被扣除了2次,因此还须补回一个。因此,不同的坐法数有,2、选择元素中有至少、至多等问题。,在100件产品中,有98件合格品,2件次品,从100见产品中任意抽取3件,(1)至少有一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2)至多有一件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答:(1)解法1:,解法2(2),(二)以上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有如下几个好处:,教学比较自然、流畅,容易对近似概念进行比较,找到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深刻的从外延到内涵掌握概念及其数学意义,特别运用表一、表二和表三的归纳,学生不仅掌握其表达式,而且理解其数学意义。把相关概念和表达式弄清楚后,能给学生有足够的工具,使学生解决应用题时不在被工具而困扰,形成良好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路容易畅通。,每一节课内容相对集中,使重点突出,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每一个难点和重点给予突破,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实现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又能提高效率,这样的安排比“教参”的安排课时至少节省了三节课,同时所受的内容又比课本更充实。,三、“二项式定理”教学的一些体会。,1、“二项式定理”教学最重要还是定理的引入,其本质还是组合概念的重现,为此,本人通过如下的一些过程来强化定理的来源的认识。举例:有正产品5件,次产品2件,有3个人来抽,每次抽完又放回去,恰好没有人抽到次品是恰好1人抽到次品是恰好2人抽到次品是恰好3人抽到次品是它们的和反映了3人抽到次品的各种可能的总数,记为,变式:,把正产品改为件,次产品改为件,其余问题不变,则3人抽到次品的各种可能的总数为同理,可以把3人变为4人、5人乃至人,这时,则人抽到次品的各种可能总数为这就是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然后从系数、次数找特征,从而归纳出一些性质和通项公式。,例:(98全国高考题)的展开式,系数为。,分析:本题的实际上转化为展开式中分别取和系数,然后运算而得,答案是,可见运用组合的思想对展开式的理解是多么重要。,2、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函数思想:二项式系数形成的函数表达式,并用函数图象获得性质;用赋值法求二项式系数和;整体思想:展开式的各项和与部分和的大小比较;构造思想:如求证能被64整除。,四、“概率”教学中,(一)将集合与排列、组合、概率联系起来,主要有两个作用(1)集合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联系中学数学中众多不同知识的纽带,数与形虽然是不同的研究对象,但他们可以分别看成数的集合和点的集合,从而在集合的意义下得到沟通,同样,当从集合的角度去认识排列、组合和概率(指古典概型)时,求排列数、组合数和概率,都可看成在一个全集下的某个子集到数的集合的不同映射。可见,从集合的角度去认识排列、组合和概率,有助于揭示这些概率的本质内在的联系。,2,(2)由于集合及其关系可用图形表示,便于将一些稍复杂的应用问题分析清楚,所以有助于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二)重视概念发生的教学。力求运用实际例子既要说明问题,又要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为此可列出表格(见资料)。,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这里的表示等可能性出现个结果,组成集合的元素个数的总数,每一个基本事件就是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表示发生事件中的元素是集合中的若干个元素的个数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