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与备考策略.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1061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与备考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与备考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与备考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与备考策略,二轮复习,沂源二中高三备课组李爱华,二轮复习,通常是进行专题复习,目的是将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再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突破。要坚持“考点带动,放低重心,点面结合,形成网络,重点突出,全面落实说明,综合能力强化,既求质(成绩高)又求量(训练量)”的策略。,王老师在一轮备考会上的谆谆教导:,09年山东政治试题内容比较,一、考点带动、回归课本、形成网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以知识树、图表等醒目的形式让学生精确的明晰考点,2、遵循“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建立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知识体系3、我们还应注意了对一轮复习中的知识“盲点”的特别关注。4、搞好专题复习,突出小专题复习。,知识树呈现考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如水、火、气、土等)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物质是本原,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物质决定意识)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意识是本原,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意识决定物质)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宏观知识体系例证:(宏观知识体系是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考试中进行知识迁移的基础),中观观知识体系例证:注意:1、尤其注意这种体系的构建,高考主要针对这种体系出题如: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辩证法)道理有哪些?2、发现横向联系,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整体、系统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方法论)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途径发展的原因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方法论),普遍性客观性两点论重点论特殊性(多样性)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否定观创新的意义革命批判精神,微观知识体系例证:注意:这是选择题和小切口题的出题点,实践,认识,1、含义2、基本特征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基本形式,反复性无限性,决定(表现),反作用,正确的:真理错误的,客观性条件性,【盲点、易混易错点提示】,1、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一任务。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4、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不能把“统一”理解为“总和”。,搞好专题复习,突出小专题复习。,(1)搞好三类专题1、课本单元性专题:复习这类专题时努力做到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宏观把握,即从大处着眼理清主专题知识线索,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微观分析,即把有些内容细化为几个小专题来进行复习,多角度思考,挖掘知识内涵,把握知识的精髓。这样效果比较好,因为它符合高考的要求。2.时事热点专题:高考命题关注热点,在高考复习中应引起重视,要努力找到时政热点与课本的连接点,培养学生的时事思维习惯和用时事语言组织答案的能力。3、图表漫画等题型的专题(2)突出小专题复习研究近三年来的政治试题,我们会发现它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采用小专题的形式命题,进行知识的重组,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和的能力。,二、关注热点,课本和时事相结合。,一、精选热点,关注三类时事:(1)是联系教材中的事例。课本中的事例都是经过精选的,是经得起推敲的典型事例。并且高考中出现过这一类材料。(2)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然后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分析。(3)是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特别是关注本省的热点,二、时事复习、运用两种方法:1、以理联事法。2、以事联理法。三、热点专题小型化处理,宏观立意,微观切入(大立意、小切口)。而后选准角度分析。四、要关注长效热点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国家意识、公民观念、政治文明、民生问题、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等是常考不衰的命题。新课标高考文综卷,出题围绕社会热点,并不一定局限于当前发生的具体事件。很多题目考查的是影响国家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五、在平时养成关心时政的习惯,在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联事法例证:,【时事材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发展的目标,宏观调控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的计划等,都是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状况,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必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我国对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调控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生动体现。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的党和政府在应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中,形成了一系列应对困难和挑战的经济政策,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经过努力,中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充分说明我国制定的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5.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在做好经济工作的过程中,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有利于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典例分析】,以事联理法例证(联系为例):,1、金融危机:波及全球。2、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共同维护。3、朝鲜半岛局势:牵动你我。4、云南大旱:影响米粮价格。5、海地地震:全球援手。6、智利地震:海啸波及太平洋各国。,三、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在训练中我们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尽可能选做一些近几年的高考题和高质量的仿真题,使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设问方式,检测自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的能力水平,以便最后的复习调整和巩固。第二,不搞题海战术和无目的测试,而是要采用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抓住重点和热点,精选精练。一题多练,多变归一;要对同一情境材料作不同题型的训练;要对不同的情境材料提出共同的问题让学生探讨,从而使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三,在时政热点练习中,要注意掌握重要的时政语言,并且能够根据设问的要求恰当地运用时政语言,增强答案的时代性。第四,搞好命题分析与指导。,命题分析与指导(以第一单元为例):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哲学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了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从宏观上介绍哲学的内涵及作用。因此本单元命题主要以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名言、寓言、漫画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的常识性问题。2、本单元的知识比较清晰,以识记内容为主,因此命题大多采用选择题形式。复习时可尽量从选择题的角度加强训练,但对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等重点知识也应从主观性试题的角度精心准备。,四、加强模块间的协调配合,搞好各模块之间知识的衔接。怎样灵活运用矛盾分析方法?,(1)与学科内知识的渗透与生活与哲学其他知识的渗透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物质与意识之间;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实践的客观性和能动性之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贡献与索取之间。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用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分析: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可分割,但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其它如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之间;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之间;贡献和索取之间。与经济生活知识的渗透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生产与消费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劳动者权利与义务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之间;五个“统筹”。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投资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税收。用一分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分析: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用主次矛盾的相互关系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与政治生活知识的渗透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民主和专政之间、政治权利和义务之间、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之间。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用一分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分析:“一国两制”下我国社会的性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与文化生活知识的渗透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之间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中华文化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之间用一分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分析: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