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老化规律》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0872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计量学,主讲老师:王倩飞Email:qianfeiwang,济宁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第二节科学信息老化模型第三节科学信息老化机制的分析第四节科学信息老化的应用领域,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一、文献老化现象与本质,(一)文献老化的早期研究,过程观状态观过程状态辨证观,1943年,美国纽约大学戈斯内尔的博士论文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老化。1958年,美国学者贝尔纳提出用“半衰期”来描述文献老化速度的快慢。,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一、文献老化现象与本质,(二)文献老化的本质,科技文献的老化不是指科学知识的老化,而是包含这些知识的文献的老化。科技文献的老化是针对某一“文献群体”而言的。科技文献的老化是文献利用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科技文献的老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献的老化(obsolescence)文献的废弃(obsoleteness)科技文献的老化受多因素的影响。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的不断增长和更新是其最根本原因。,信息计量学,二、科学文献老化与知识老化的差异,老化,知识老化,科学文献老化(ObsolescenceofScientificLiterature),科学文献老化:科技文献随着其出版“年龄”(出版距今的时间)的增长,内容变得陈旧过时,逐渐失去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地被用户所利用的现象。科技文献老化不是科学知识本身,而是包含这些知识的载体。知识老化:知识的价值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减的现象。,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信息计量学,知识的不断变化一定会引起科学文献的老化;科学文献老化,知识不一定老化;科学文献的老化是相对于信息用户而言的;而知识的老化是相对于知识对象而言的。,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二、科学文献老化与知识老化的差异,信息计量学,三、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由来:1958年,美国学者贝尔纳(D.J.Bernal)发表了一篇题为科技情报的传递:用户分析的论文,他在描述科技文献使用情况时,提出了用“半衰期”来描述文献的老化速度。概念:已出版的文献中有一半已不使用的时间。意义:如化学文献的半衰期是8.1年,表示经过8.1年,化学文献一半的利用价值已逐渐衰减。,(一)半衰期(Half-Life),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1.半衰期概念,信息计量学,三、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一)半衰期(Half-Life),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2.半衰期的适用性,该指标并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的,而是用于衡量某个学科或专业领域文献总和的老化速度的一个测度指标。普赖斯扩大了半衰期的使用范围。文献的半衰期受其内容、性质、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变更、人类的需要、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信息计量学,三、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二)中值引文年龄(mediancitationage),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1.中值引文年龄的概念,由来:1960年,巴尔顿和凯普勒提出了文献老化方程和用其测定文献老化速度的方法。采用共时法获取的文献老化指标成为“中值引文年龄”概念:某学科或专业目前正在被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意义:指标值越大表示文献老化速度越慢。如化学文献的中值引文年龄是8.1年,表示尚在使用的全部化学文献的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8.1年内出版的。,信息计量学,一些科技文献的“半衰期”,三、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二)中值引文年龄(mediancitationage),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信息计量学,三、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二)中值引文年龄(mediancitationage),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2.中值引文年龄与半衰期的比较,概念不同:研究方法:半衰期(历时法)、中值引文年龄(共时法)适用性:半衰期(可以指某一学科文献集合,也可以是一种期刊,甚至一篇文献的半衰期)、中值引文年龄(指某一学科或专业文献的总和),信息计量学,三、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由来:1971年,普赖斯研究发现,现时一年中被利用的(被引证的)的过去年代中发表的文献的半数,“年龄”不超过五年。这样所有被利用的文献,可以假定分为“档案性的”(大于五年)和“有现时作用的”(不大于五年)两类。用迅速老化的文献与长期起作用的经典著作的关系,可以说明各学科的特点。概念:在某一知识领域,年限不超过5年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作为指数来衡量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后人成为“普赖斯指数”。意义:一般而言,普赖斯指数越大,文献的老化速度越快。,(三)普赖斯指数(Pricesindex),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1.普赖斯指数概念,信息计量学,三、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两个指标都是从文献被引用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科学文献老化。一般来说,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越短,说明其文献的老化速度就越快。“半衰期”概念可以用于一般信息老化的度量,而“普赖斯指数”只适用于文献信息老化现象的研究。,(三)普赖斯指数(Pricesindex),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第一节科学信息老化的概念,2.普赖斯指数与半衰期的比较,信息计量学,第二节科学信息老化模型,一、贝尔纳的负指数模型,t-文献的出版年龄(10年为单位);C(t)-表示t年所发表的文献的引用频率;k-常数,随不同学科而异;a-文献的老化率,a1,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二、巴-凯方程及莫蒂列夫修正式,a+b=1;y-经过一定时间该学科领域尚在利用的文献的相对数量;x-时间,以10年为单位,式中:,令y=1/2,这时x即为半衰期,(一)巴-凯方程,第二节科学信息老化模型,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二)莫蒂列夫修正式,a+b=1;a=3.4596-4.1447y(x);y-经过一定时间该学科领域尚在利用的文献的相对数量;x-时间,以10年为单位;y(x)-实测10年累积引文相对比率。,式中:,令y=1/2,这时x即为半衰期,二、巴-凯方程及莫蒂列夫修正式,第二节科学信息老化模型,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第三节科学信息老化机制的分析,一、科学信息老化的类型和表现形式,静态和动态老化局部和普遍性老化,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一)科学信息老化的类型,信息计量学,文献中所含的信息已失效文献中的信息已包含在其他著作中被更新的文献所替代研究兴趣下降引起文献的利用减少文献中的科学知识已成为常识,第三节科学信息老化机制的分析,一、科学信息老化的类型和表现形式,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二)科学信息老化的几种情形,信息计量学,(一)科学信息增长的影响(二)不同学科特点的影响(三)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影响(四)文献性质和类型的影响(五)用户需求和信息环境的影响(六)信息可获得性的影响,第三节科学信息老化机制的分析,二、影响科学信息老化的因素,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一)科学文献的增长和老化从不同方面阐释科学的进步(二)科学文献的增长是促成科学文献老化的重要因素(三)在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科学文献增长和老化速度不同,第三节科学信息老化机制的分析,三、科学文献增长与科学文献老化的关系,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一、在馆藏资源优化管理中的应用二、在指导用户信息选择中的应用三、在学科发展规律研究中的应用,第四节科学信息老化的应用领域,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思考,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文献是否被使用?,引文分析法文献统计分析法综合分析方法,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引文分析法:文献被引用是文献被利用的重要标志。通过被引文献的数量、年代分布来研究文献的利用情况,从而揭示文献老化的规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比较可靠的重要方法。,历时法:对某一确定的文献(集)产生后,其在以后各年被引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共时法:在某一确定的时间,对过去历年发表的文献被该确定时间发表的文献引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文献是否被使用?,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文献管理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对文献管理部门的文献对外流通和馆内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文献的老化规律。适宜于给定图书情报单位馆藏文献的老化情况研究,不适于特定学科全部文献的老化规律研究。,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文献是否被使用?,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综合分析方法:以引文数据、流通数据、馆内使用数据、文献归架数据、复印件数据以及文献利用的总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文献的利用和老化情况。这种方法客观、全面,但要求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统计,实际上多用于专业领域比较狭窄的文献老化研究。,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文献是否被使用?,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