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5422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2019年清明节,陕西黄陵隆重举行了每年一度的祭黄帝陵大典,海内外炎黄子孙广泛关注这一盛事。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B尧C舜D禹2 . 孟子告子中记载:“诸侯朝(朝见)天子曰述职(汇报工作)。一不朝,则贬其爵(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出兵攻打)。”诸侯要向天子述职,体现了A诸侯和天子是平等关系B天子失去对诸侯的掌控C诸侯要向天子承担义务D诸侯没有任何的独立性3 .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太康之治”4 . 如下图是哪一宗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见证A基督教B佛教CD道教5 . 根据下表,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A秦朝、西晋B秦、西汉战国C秦、东汉D西汉、东汉6 .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是历史上著名的治世。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合并郡县,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减轻刑罚ABCD7 .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写:“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这句话主要是指A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暴虐的秦朝统治B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C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D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失败8 . 潍坊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为官清廉的刘墉,有学富五车的经学大师郑玄。郑玄在传播、整理经学方面,著述颇丰,经过长时间流传,至今存世不多。下列作品中,属于他的是( )三礼注 论语 毛诗笺 齐民要术ABCD9 . 为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秦国的商鞅变法B实施休养生息政策C北魏孝文帝改革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0 . 假如你穿越到秦朝,在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那么你的职务应该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11 . 公元97年,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的是( )A甘英B班固C窦宪D窦固12 . 由下面的历史短句台词片段,可知他们正在学习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13 . 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属于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14 .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秦朝的暴政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遇雨误期15 .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郭沫若同志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_A青铜立人像B司母戊鼎C编钟D铁器16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A煮盐业的兴盛B纺织业的进步C铁器的广泛应用D奴隶主转化为奴隶17 . 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18 . 使匈奴人受到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的战役是( )A阪泉之战B涿鹿之战C漠北战役D官渡之战19 . 下图人物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他们都( )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 乾隆帝A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B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或藩王的势力C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是开国皇帝20 .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周天子权威下降,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向天子纳贡。诸侯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取代周天子地位。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BCD21 . (新华网):新鲜的节日似乎越来越多,今天,一个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却被“好事者”冠以“圆周率日”(又称“节”);更有人建议:应该在今天纪念圆周率鼻祖。( )A刘歆B刘徽C何承天D祖冲之22 . 七年级(3)班的同学在排演历史小话剧汉武帝,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A汉武帝与大臣主父偃商讨颁布“推恩令”B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D汉武帝派大将蒙恬修筑长城23 . 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推行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D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24 . 它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仍是以它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它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这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5 .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 )A长安B洛阳C建康D北京26 .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一场战役有关,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7 . 下面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是A皇帝联合外戚打击宦官B外戚利用宦官控制皇帝C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D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权28 . 距今(2019年)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最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B粟C玉米D甘薯29 . 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B西周东周商夏C西周东周夏商D夏商西周东周30 . 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推行哪一制度?(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世袭制二、综合题31 .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1)图一和图二所示房屋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两图分别指哪个原始居民的建筑?(2)他们分别种植什么作物?(3)他们都属于什么石器时代?(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材料一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率领民众,夜以继日,不畏劳苦,终于获得成功。材料二六字炳春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倾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4)根据材料一思考,谁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百姓安定生活,改造自然?材料二中,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主持修建的典范工程是什么?32 .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表达思想活跃。探究以下材料,走进百家争鸣。材料一: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材料二: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大思想家及大教育家。他有很多的思想主张,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材料三: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1)材料一中的老子创立了哪家学说?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著作中?(2)阅读材料二回答:孔子创立了哪家学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3)仔细阅读材料二,将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按下面的要求分类:教育主张:政治主张:道德和行为准则:(4)阅读材料三回答:该主张是哪家学派?战国末期该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33 .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延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1)据材料,分析概括“简牍”在文字书写材料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至少答出两个不同的角度)材料二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匀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选自中国文化通史(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汉字字体演变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民族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越南文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造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3)据材料三概括汉字对中国及东亚文化的影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