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福州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珠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2 . 人类形成的时间距今约( )年前A一二百万B三四百万C四五百万D五六百万3 . 2017年暑假夏令营,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 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元谋人D北京人、半坡聚落4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5 . 下列问题是某同学做历史学习笔记时归纳的一些有关北京人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有能够直立行走 平均身高157厘米 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种植蔬菜,蒸煮米饭ABCD6 . 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7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假如你要考查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你应该去下列哪些遗址山顶洞人遗址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ABCD8 . 下列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人类是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9 . 王亮同学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C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周文王率大军伐封,灭掉商朝10 . 上网查阅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相关知识,应该输入的关键词是A大禹B黄帝和炎帝C黄帝D炎帝11 .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简易叙述中国历史的书籍,从中国传统的史前传说至明清时期,前后四千多年的历史。如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到公元2015年经历( )A4082年B4083年C4084年D4085年12 . 世间万物,资源无处不在,比如石头,但直到人类的出现,将石头当成工具来使用,才让它们产生了价值。最有可能使用下列石制工具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13 . 小丽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她的MP3中播放着“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 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 彩云之南,归去的地方,往事芬芳.”歌曲彩云之南描写了云南秀丽的美景,在这里,居住着中国最早的古人类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14 . 礼记礼运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家”的特点是( )禅让制世袭制奴隶制私有制ABCD15 . 穿越时空,假如你生活在河姆渡聚落,能体验到的是( )A成员之间的贫富差别大家B彩陶技术成就高C吃到香喷喷的米饭D雨量稀少,气候寒16 . 奠定西周建立的重要战争是A马陵之战B国人暴动C巨鹿之战D牧野之战17 . “我来自元谋某,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背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以下关于元谋人和北京人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们都知道人工取火B他们都会制作工具C他们都处于新石器时代D他们都会缝制衣服18 . 为巩固“普天之下”的王土,西周统治者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19 .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涿鹿之战 国人暴动 牧野之战 大禹治水ABCD20 . 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稻的国家B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C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综合题21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无数令世人嘱目的灿烂文化。今天,我们选取战国七雄中的三个,以点带面,回顾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一)楚国材料一:楚国,是先秦时期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与当地土著融合而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脉。3600多年前,自认为火神祝融之后的楚人在商朝军队的驱逐下,被迫离开中原,向南迁徙,并被商朝认为南方的蛮族。几百年间,楚人在黑暗中苦苦等待着重回中原怀抱的机会。于是,鬻(yu)熊率领部族参与推翻商王朝的战争,甚至死在了征讨的路上。(1)材料一中“驱逐”楚人的商朝是由谁建立的?商朝时我国已经有了哪一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鬻熊率领部族参与推翻商王朝的战争”在何时获得胜利?材料二:然而尝尽艰辛、饱受屈辱、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楚人依然被周王朝排斥在中原文明主体之外,直到周成王封熊绎为“子爵”,封地五十里,虽然爵位低下,国土狭小,但楚人毕竟拥有了自己的国家,成为了中原礼制体系中的一份子。(2)联系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描述了西周的哪一制度?根据这一制度,诸侯对周王有着怎样的义务?材料三:“人物甲”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国君,他在险恶环境中成长,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国家危机,改革政治体制,体现王权的魄力;重用贤相发展农业,楚国的国力被极大的提升。明君贤臣,风云际遇,造就了他春秋时期的雄图霸业。“人物乙”是春秋后期楚国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材料三分别描述了哪两位楚国的代表人物?材料四:丹阳之战,楚师大败,楚怀王亲自赴秦议和,却遭囚禁,实为楚国奇耻大辱,三年后,楚怀王在咸阳郁郁而终。绝望中,屈原跳进了汩罗江。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十余年后,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率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4)材料四中的“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哪场战役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二)齐国材料五:齐国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当时周王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首封功臣吕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战国初期,齐国由大夫“A”取代。(5)材料五中的吕尚辅佐哪位周王完成了灭商大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处应填写什么内容?材料六: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齐国逐渐强盛。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材料七: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个,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文物春秋战国史齐国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文物春秋战国史戎狄多居山间擅长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三晋古文化源流(6)判断材料六中的“他”是哪位国君?阅读材料七,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影响?(三)秦国(秦朝)材料八:秦国,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所灭。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王东迁,因功被封为诸侯。(7)材料八中的“周王”是哪位周天子?“周王东迁”至何地?材料九:孝公即位之初,对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8)材料九中的这场变法,在经济领域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9)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九中“卫鞅”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等思想主张,应该属于百家争鸣时期的哪一学派?这一学派在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材料十: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郫,后回到秦国。13岁时即王位,22岁的贏政在故都雍城举行成人加冕仪式,并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亲理朝政”,重用李斯、尉缭,先后灭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他的统治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1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阅读材料十,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评价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2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史记卷一五帝本纪(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平定蚩尤”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3)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其后来又被什么制度所取代?(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不少于两点)23 . 阅读下列材料答题: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两幅图,各属于哪一个人类遗址发掘的文物?他们分别生活于哪个大河流域?(2)这个工程修建于什么时期?这项工程的起止点分别在何处?(3)从上面四个人类遗存的器具或者建筑的作用分析,我们有什么启示?24 . 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选自礼记礼运(1)材料一实际上介绍了我国古代两种制度的更替。结合所学知识,填写A、B两处制度的名称。A;B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意思:西周初年分封71个诸侯国,来治理国家)荀子(2)与材料二中“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什么?其短期和长期影响分别如何?(3)战国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管理,秦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变化有何认识?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